谋可寡而不可众 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出谋划策要人少而不可人多。

原句: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赏析:利益可共享而不可独占,计谋应该由少数人制定而不可让太多人参与;独占利益将带来败亡,参与谋划的人太多事情也会失败。参考意见并非越多越好,做事情前可以向少数几个明白的人去咨询意见而不可以大量的听取众多的意见。

意思就是做事情前必须避免参考过多的建议的,不然你就会因为难以决断而使得事情变得更差。论语中"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其实也是这个意思,这是古人的智慧。 

出处:宋代林逋《省心录》。

扩展资料:

1、林逋简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天圣六年(1028)卒,年六十一,仕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

2、《省心录》内容简介:

《古人云》丛书是从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相关著作中,选出几十种小书编辑而成,并不受文体、篇幅、作者名气等限制。原文选自《丛书集成》、《百川学海》、《津逮秘书》等古代丛书,明显的文字讹误已作改正。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绵延久远,历史典籍更是浩如烟海。历史的长河滚滚而过,大浪淘沙,沉淀保存下来的文献乃是片金碎银尤为珍贵。

我国民间(私人、家庭)流传下来的训诲劝诫类文献,直接反映了人们当时所倡导的道德理想,比那些堂皇的官方儒家经典更直接、真切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征。

这些读书人、士大夫教诲其子孙后代的教育读本,全面周详地阐述了立身处世、立志成才和处理家庭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的一系列准则,更涉及到为官、治国、治学、修身、养性各方面内容和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思考,可和为当今我们精神文明和道德规范建设的参考资料。

此类名言家训往往文字精炼玲珑、生动直白、琅琅上口,极具欣赏价值。作为历史的产物,它们自然会恶化杂一些消极落后的东西,我们持扬弃的态度,做了整理、剔除的工作,同时希望读者有正确的判断和理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省心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5

意思是出谋划策要人少而不可人多。

该句出自曾国藩语录:“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意思是利益可以共同享用而不可以独占,出谋划策要人少而不可人多。

同义词:《战国策》上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众人商量。

扩展资料

相关故事:

曹操行刺董卓不成功,逃到老家后,就招募义兵,扯起招兵旗,旗上大书“忠义”二字,招了很多的军马,有文臣,有武将,都来投靠他。他原来的地位不高,但有谋刺董卓这样的英雄壮举,再有“忠义”这样的号召,所以已经可以成为一方诸侯了。

这时候他第一个人登高而呼,会盟十七路诸侯,包括自己十八路诸侯,亲作檄文,讨伐董卓。那么既然“首倡讨董”的是曹操,是不是曹操就可以做这十八路诸侯的领袖。

他不,他并没有做这十八路诸侯的领袖,而是真心诚意地推举当时实力最强、威望最高的袁绍来做盟主。袁绍当时是“三公”之一,东汉时期的“三公”指太尉、司徒、司空,太尉、司徒、司空,指这“三公”,那么袁绍是“三公”之一,所以作为“三公”之一,地位很高。

最后当诸侯军队势如破竹,董卓连战失利的时候,董卓的军队从洛阳溃退到长安,一直往西败退。这时曹操当机立断,向袁绍建议,乘胜追击,希望“一战而天下定”,但是袁绍他们各怀异心,都只想利用这个机会,已经攻进洛阳了么,可以抢夺钱财,抢夺官位,甚至抢夺皇帝的玉玺,各自在谋私利。

在这个过程当中,曹操看透,叫“竖子不足与谋”,这些人根本不足以跟他们谈论政治谋略。他看透了像袁绍这些诸侯虽然表面上势力非常强大,但都是纸老虎,因为个人的私欲太重,没有远大的眼光、远大的志向。

他也看透了,像袁绍等号称“四世三公”、“强盛莫敌”,实际上都是一些短视之徒、都是一些没有谋略的人,都是要保全自己的实力,不愿意领头的人,不愿干大事的人,所以“竖子不足与谋”,凭借曹操自身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他完全可以自己自立旗帜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2

意思是出谋划策要人少而不可人多。

该句出自曾国藩语录:“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意思是利益可以共同享用而不可以独占,出谋划策要人少而不可人多。

赏析:

利益,往往是众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谁独占了利益而不与大家分享,那么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刘邦攻破咸阳,却不敢占据其地;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却终其一生不敢篡汉自立,他们都是怕成为众矢之的。所以,面对利益,一定要权衡取舍之道。

谋划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见的几个人一起,而不要与众人一起谋划事情。正如《战国策》上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众人商量。

扩展资料:

类似俗语: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释义】一直都能获利的事不要做,所有人都想得到的地方不要前去。危城莫入!所有人都向往渴求的,可能有害。

【赏析】前半句说:不可贪求过多!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有这种能够一直获利的事情,那只能说这种事是表面现象或者骗局,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

后半句说的是安全,众人争执、争斗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惹麻烦或者招致祸患。当然,这句话里的争,也可以理解为,争利。意思是说,大家都去争抢的利益,你就不要去争抢了,因为那肯定是薄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这句话是结合其上下文理解才不失于片面。“谋可寡而不可众”原句是:"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其意思是:利益可共享而不可独占,计谋应该由少数人制定而不可让太多人参与;独占利益将带来败亡,参与谋划的人太多事情也会失败。这是曾国藩的名言。
  所谓“谋可寡而不可众”看似与“集思广益”相违背,其实还是有他的道理的。因为事实上,参考意见并非越多越好。做事情前可以向少数几个明白的人去咨询意见而不可以大量的听取众多的意见。意思就是做事情前必须避免参考过多的建议的,不然你就会因为难以决断而使得事情变得更差。
  由于现代中国文化和中国古典文化的断裂使得这句话对现在的中国人可能很难理解。传统中国文化中一个比较被广泛接受的观念。现代人往往以为广泛听取意见是有益的。其实不然,因为事情的成败既取决于对事情的了解更取决于实施者的决心,决心动摇的话事情是决然做不成的。
  论语中"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其实也是这个意思,这是古人的智慧。
第4个回答  2014-02-09
谋有谋划和计策两个意思,这个应该是谋划事情应该交给领导者而不应该交给众人,这句话的上一句应该是“利可共而不可独”,大概要表达处理事情是领导者的责任,但受益者应该是所有人。追问

能不能理解为:自己的计谋不要让太多人知道?

上一句:有了好处和利益要与他人共享,不要自己独占

对吗?

追答

应该不能,因为上一句是说利益应该共享,那下一句就不能理解为计谋不能让太多人知道。不过你上一句理解是对的

应该不能,因为上一句是说利益应该共享,那下一句就不能理解为计谋不能让太多人知道。不过你上一句理解是对的

追问

前后句不能说两个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