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8-12-08
  首先看《法华经》。该经基本上是通过与小乘作比较,来论述大乘。该经谓:
  “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盘,是名声闻乘。……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得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此中论小乘的要点是“欲速出三界,自求涅盘”及“乐独善寂”;论大乘的要点则是“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对比起来,小乘的舍离世间的精神或态度,与大乘的不舍世间的精神或态度,非常明显。

  以下看《大智度论》。该论基本上亦是通过与小乘作比较,来论述大乘。该论谓:
  “佛法皆是一种一味,所谓苦尽解脱味。此解脱味有二种:一者但自为身,二者兼为一切众生。虽俱求一解脱门,而有自利、利人之异。是故有大小乘差别。”据《大智度论》,大小乘都有同一的目标,这即是解脱。但两者的做法不同。小乘是自利,只为自身;大乘则是利人,兼为一切众生。自利是把自身与世间分割开来,这便是舍离。利人则是把自身与世间结合在一起,视利人即是自利,这便是不舍。
  另外,《大智度论》又以大慈悲心的有无,来判分大乘与小乘。小乘无大慈悲心,大乘有大慈悲心。这大慈悲心是表现于利人的行为中的。
  《大智度论》更就智慧言,说小乘的智慧浅薄,不能深入诸法,故不说“世间即是涅盘”。大乘的智慧则深厚,能深入诸法,故说“世间即是涅盘”。这“世间即是涅盘”的说法,与《心经》的“色即是空”的说法,是同一思路;都是肯定现实的世界即此即是真理之意。世间即此即是涅盘,故不必舍世间以求涅盘,涅盘的理想即在世间中。不舍世间之意,至为明显。

  以下看《大乘庄严经论》论大乘佛教。该论谓大乘佛教有七大义:
  “缘、行、智、勤、巧、果、事皆具足,依此七大义,建立于大乘。”所谓大义,即不同于小乘的特别殊胜的义理。这七者是缘、行、智、勤、巧、果、事。无著解释这七大义谓:
  “若具足七种大义,说为大乘。一者缘大;由无量修多罗等广大法为缘故。二者行大;由自利利他行皆具足故。三者智大;由人法二无我一时通达故。四者勤大;由三大阿僧祗劫无间修故。五者巧大;由不舍生死而不染故。六者果大;由至得力、无所畏、不共法故。七者事大;由数数示现大菩提大涅盘故。”此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行大与巧大。行大是具足自利与利他行;巧大是不舍生死而不染,即是不舍生死烦恼,但亦不为其所染著。生死烦恼实是就世间而言,不舍生死烦恼,其实是不舍世间。故行大与巧大,都是不舍世间之意。
第2个回答  2013-12-07
大乘佛教不但要渡己,还要普渡众生,小乘佛教就自己渡过去就行了,也就是你自己达到涅槃状态就行了。乘就是竹筏,大乘就是大竹筏,可以乘很多人,小乘就是小竹筏,乘你自己一个人。追问

大乘佛经中有说学小乘的愚蠢,我觉得不好

能成就小乘也算不错了,很多人还邪念危害社会呢,我觉得,小乘佛法成就了,如果你看着好也可以成就,没说不让你成就,非得让人家追着屁股后面帮助你成就,你才行,那样不是太牵强了

其实我只是好奇,并不是太了解,该打。

不过你解释的算听明白了,小乘佛法就像自己富了吃好喝好,大乘就是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然后他自己不仅富了,还有了名誉,是吧,和我说话应该挺累的,我理解能力比较差

第3个回答  2013-12-07
小乘讲修自身,大乘讲利乐有情众生,修行佛法宜先小后转大
第4个回答  2018-10-10
小乘修身养性
也是中土中庸之道
认为修身养性就是个有品德的贤人

可是 能被其感化的人 总是小数 更多的是不认同或者被利益冲突

大乘 是让智慧惠及每一个人
不论那人是富贵还是贫穷 是健康或者病痛
大乘是每一个人都能共同享有各自的平等

如果 做个比喻
小乘就是自己给自己做个发电机 发电自己用 自己造风扇自己用 自己种菜 自己吃

大乘 则是规模化
发电有发电厂
种菜有农菜场
电器有电器厂

然后让一切大众获利
第5个回答  2018-08-04
小乘就是自我解脱 最高果位 罗汉

大乘就是成就众生 修菩萨道 最高是佛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