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题所述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几年的数学教学,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谈几点体会: 

一、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引起学生创新冲动的条件,学生有了创新的冲动,才能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一)克服在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往往想到的是小发明,小制作,或者是借助实际问题,让学生任意想,任意说,便是创新。实际上,一个问题是否具有创新性,不在于是否有人提过,而关键在于对这个人是否新颖。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创设有创新过程的课堂教学,才能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二)创设和谐氛围,营造创新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说学生是观众、听众,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爱好,以平等、宽松、和谐、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主动与教师参与教和学之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养成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 

氛围和谐,环境轻松,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修正他人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鼓励质疑解疑,形成创新能力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才能具备创新思维,形成创新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奥而浅问,浅问而深究,深究而渐进,渐进而深思,深思而异想,异想而创新,鼓励学生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和创造正是从批判性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更要勇于质疑。


二、创新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系。 

俗话说:“你能把马牵到河边,但不能强迫马喝水”,马渴了才去喝水。学生获取知识也是一样,如果强迫学生学习,没有学习兴趣,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主动学习最有效果,带着问题学习最有针对性,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渴望获得知识的愿望。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这样的问题才能吸引学生,才能激发学生主动认知,大胆质疑、释疑,引起认知冲动,引起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因兴趣而思维,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才能形成创新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主去解决、去创新。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源于教师的引导,来源于成功后的喜悦。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困惑时获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好胜心发挥作用,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特长,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体会数学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好奇心是培养创新学习的动力。 

好奇是一个人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是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求知的欲望,有创新的冲动,有了去揭开事物本来面目的信心。每一个成才的人,都有一颗好奇之心。做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之心。例如:学生学习“黄金分割”一节时,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家后,量出自己的身高和足跟到肚脐的高度。然后,用足跟到肚脐的高度除以身高(精确到千分位)。学生回家后,都完成了这个作业,但计算结果不同。男同学的计算结果都近似于0.618,女同学的计算结果一般在0.610-0.615之间。课上学习“黄金分割”的有关知识,学生认识到人的肚脐应为身高的黄金分割点。一个人的肚脐如正好是身高的黄金分割点,这个人的体型就比较完美。为了弥补女同志的不足,人们发明了高跟鞋。通过好奇,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对“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生要予以肯定,加以保护和培养,促使学生产生创新的动力。 

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多方位的,有教师的主导,有学生的主体,更有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31
老师会不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