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好几个月了(六个月没交保险)个人档案还有用吗(个人档案在劳务公司)

离职好几个月了(六个月没交保险)个人档案还有用吗(个人档案在劳务公司)

  个人档案还有用,个人档案存放很重要 不要到关键时刻团团转。
  今年,全国有68万高校毕业生,其中我省就有9.2万人,创历史新高,但是个人档案存放的问题一直没有引起毕业生们的高度重视。相关人士说,这已不是个别现象,他们往往是毕业时“不在意”,当需要时,却又急得团团转,甚至有的在计算工龄时,还吃了大亏。日前,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不按程序存放
  计算工龄吃亏
  公务员小张说,他已经为自己对档案的淡薄“买单”了,而且,这单得买一辈子。原来,他和一位姓范的同班同学一起毕业于贵州大学,几年前,范将自己的档案按程序转到了人才交流中心。而他由于找工作时有些灰心丧气,没有在意自己的档案。很巧,在前年,他们俩双双考上了省内公务员,而且是同一级别职位。
  虽说这是件值得庆贺的事,但随后他感觉非常纳闷,自己的工资为何比范少一级,并且少几百元钱。
  他从领导那里了解到,这三年里,范虽然是在私营单位上班,但人事档案是按规定放在人才交流中心的,所以这三年,得按规定计算工龄。
  小张这才恍然大悟,由于自己之前的不在意,现在吃了大亏。
  平时不理它
  关键时它急你
  “说实话,我们还真没意识到档案的严重性”。今年,从贵州师范大学毕业的小赵笑着告诉记者,最近他在跑人才市场,档案怎么处理他目前还没考虑。
  贵州民族大学学旅游管理的陈同学认为,自己这辈子的档案可能用不上,不会过多在意它,因为她毕业后准备改行,在父亲的带领下创业。
  不过,从山东烟台大学毕业后,现在在贵州老家某民企上班的莫女士,却对自己的档案焦头烂额。到目前为止,她连档案到底存放在哪里还无从知晓。
  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的杨先生,去年参加贵州财经大学招考并顺利考上了,之后他像热锅上蚂蚁一样,到处寻找自己档案下落。从北京原毕业学校找到贵阳,从省人才交流中心找到贵阳市人才交流中心,好不容易,他在省大中专就业指导中心找到了自己的档案。事后,杨先生感慨:“档案,平时你不理它,关键时它急你”。
  就业去民企
  档案去人才中心
  “人事档案,影响一生”。贵阳市人才交流中心王副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毕业生毕业时,由于忙于找工作,往往没留心自己的档案,这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一旦遇到关键时候,他们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档案现存何处,所以到处“求爹爹告奶奶”,找熟人、托关系寻找下落,甚至想弄虚作假。
  据他介绍,大中专学生毕业了,两年内属于择业期,择业期内,学生档案,一般情况下由原毕业学校或者当地大中专就业指导中心托管。但超过择业期,仍然没有找到工作落实档案的,那么这类毕业生的档案,就得移交县级以上人才交流中心管理。
  人才交流中心一般情况下托管三类档案:国有单位招聘的非在编人员交人才交流中心管理;而非公(民营企业)单位的人事档案,也都委托人才交流中心进行管理;另外,就是纯粹个人档案的委托管理。
  根据目前的就业形势,现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方向,绝大多数都是在民营企业,哪怕是在民企上班,只要按规定,把档案寄存在人才交流中心进行托管,每年是算工龄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