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 推荐一部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电视剧 100字

如题所述

最近中央一套黄金时段上映电视剧《永不消失的电波》,看后被李侠同志英勇事迹所感动,李侠这个人物毕竟是经过艺术加工,经过编剧,导演,演员精心创作升华到英雄人物。广大电视观众喜爱《永不消失的电波》,是经过时间考验.五十年代孙道临,袁霞主演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红极一时,孙道临因主演李侠一角成为中国著名演员。58年上映,那时影院座无虚席,一直热映到60年代。那时人们一提起李侠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不像现在的收视率这么低,那个年代学校组织看,单位组织看。那可是人山人海 啊! 电视剧《永不消失的电波》李侠原型何许人也?是创作人物?还是确有其人?不少人有疑问,本人经过了解调查证实李侠确有其人。李侠原名李白,又叫李华初,李朴,化名李霞,李静安,1910年生,湖南人浏阳人,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红军,中央军委通讯学校二期学员,长征时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电台政委,1938年中央派往上海作地下电台工作。《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映后,记得和父母去电影院看这部片子,看的过程中我发现父亲掉眼泪了我非常奇怪!啦着妈妈的手天真的说:妈,你看爸爸掉眼泪了! 那年我才10岁上4年级。我的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31 年十五岁参加红军,爷爷是革命烈士,奶奶和姑姑被白匪杀害。父亲是孤身一人找到红军的,参加红军是为了报仇雪恨,在红军部队里父亲根红苗正,又是烈士后代,不久调到中国工农红军通讯学校,学习报务,长征路上分配中央军委电台报务员。父亲讲那时的报务员像现在搞原子弹的,中央和毛主席非常重视,待遇高又有马骑,那时一个团长都不一定有马骑。父亲说长征时骑一匹骡子,电台是红军的宝贝疙瘩啊!这也是我第一次看见父亲掉泪。回家后,父亲说:电影是真事,李侠名字叫李白,我与他从未见过面,但我们是战友,40年在延安枣园,中央军委三局局长王铮指派父亲一人专门接收上海电台,这是中央和上海唯一秘密通道,属于绝密任务。每天晚上和远在上海的李白通电报,父亲又说:艰苦啊,上海电台功率小,收发不易,讯号比蚊子声还小,李白同志在白区都是半夜发报,父亲一人天天半夜零点守在电台旁,等候李白的电报、、、和李白同志收发1000多个日夜,每一次收发报,他们之间都有暗号,互相知道是谁,一直讲到李白同志被捕的前一刻、、、。我认真听着眼睛一眨不眨,不停的追问。那时岁数小听的一知半解。父亲总是不紧不慢给我讲,那也是父亲第一次讲过去的故事。
时间如梭,70年代初,众所周知的原因,父亲退休回老家江西赣州修养,途中路过上海时特意拜访了老战友李白的遗孀裘慧英同志,上次见面是43年夏天已经过去了27 年,战友见面两眼泪汪汪紧握双手久久不分手,父亲叫裘慧英嫂子,父亲和裘慧英同庚,一起去烈士陵园拜祭李白烈士,又一起畅谈深夜。第二天裘妈妈又送父母去南昌的火车。这些都是事后父亲告诉我的,这一走他们再也没见过面。爸爸的回忆录《盼望零点到来》(星火燎原17卷)详细记载43年李白同志被日本鬼子捉住经过:"那天零点(43年4月的一天)我正在聚精会神抄收上海电台发来电报,李白同志突然停发,向我发来“PSEQRX”,英语缩写意思是:我有情况,请你等等。过了十多分钟,李白同志继续向我发报,发完以后,连续向我拍来“OSEGB”(再见),拍了七八次,最后一声拖的特别长。李白中途停发时,我的心情就很紧张。此刻,那声“再见”,像把锤子一下比一下更重地敲在我绷紧了的心弦上。"

过了几分钟,我向他呼叫,听不到回声。过了一小时我有呼叫,仍听不见回声。我断断续续地呼叫到天亮,仍然听不见远方战友的回声。我拿着李白发来沉甸甸的电报,亲自送到党中央机要科、、、、、、。
两个月后,李白爱人带着一个三岁和一个刚满一岁的孩子从上海来到延安,她向领导和同志们讲述了李白同志战斗情况和被捕经过。
经过党和地下组织的营救,李白同志在狱中始终不吐真情,严守党的机密。出狱后又参加新的战斗。那以后父亲与李白同志在没有联系。48年12月李白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入狱,始终坚贞不屈,于49年5月英勇就义,年仅39岁。解放后听战友们说李白同志牺牲了。搓叹不已 ,拍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时候,剧组同志访问家父征求意见,电影。电视剧里面免不了艺术加工,使李白同志的形象更加高大、丰满,深入人心。

我对《永不消逝的电波》有着至深至爱的情结,电视剧里李侠往延安发电报时,我不由想起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李白伯伯永不消逝的电波传往延安时刻,父亲 在延安那端接收胜利 喜讯。仿佛听见那电键滴滴答答声。 又仿佛看见天边李白伯伯和父亲向我招手。李白烈士永垂不朽。
父亲简介:袁以辉同志1915年生,江西,赣县人,1931年2月加入共青团,同年六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1932年6月转入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在红三军军部司号连任班长,后入中国工农红军通讯学校第9期学习无线电报,随军长征,后在军委无线电营一分队任见习报务员,一军团二师、一军团部等电台任报务员。到达陕北后在军委电台二分队、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七十五师及军团电台任报务员,七十四师电台任队长。抗日战争时期,在军委电台二分队任报务主任、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五台任队长,现在江西赣州干休所离职休息。84年原单位接回沈阳休息,1998年在沈阳病逝,终年84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28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新面孔,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段加深了解。嗯 还有就是,我现在学的ABC5夫下英语的外教和我们说过,事实上要掌握好英语是很容易的~坚持要拥有一个好的学习情境与熟练口语对象,老师水平是关键 发音纯正才行 持续经常口语交流,1&1个性化学习才能够有更.好.的进步幅度!完成课堂后同样要重复复习课堂录音档 更可以加深印象..如果真的没有人可以指导的情况 那么就到 VOA或大耳朵拿到课余教材学习 多说、多练、多问、多听、多读,一下子语境会提高起来,学习效果是必定突飞猛进的。我的数学老师--冉老师,给我流下的印象很深 那是在我刚刚升入四年级的第一天,一张陌生的面孔引入了我的眼帘:一双大眼睛,一头浓密的黑发,五十来岁的年龄,给我的第一感,她是多么亲切,和蔼。当她对我们说“同学们好,我姓冉,大家叫我冉老师吧”的时候,我就知道,她一定是个好老师。因为,她那洞察学生心灵的目光深深打动了我,使我更加认真、努力的学习。
冉老师特别温柔。给我们讲课的时候,声音洪亮,处处到位,讲得 多么好啊!我爱冉老师,爱她那一丝不苟、无私奉献的精神!冉老师,我对您的印象永远不会改变,因为,她刻在了心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