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名词做状语的情况有哪些?

如题所述

在文言文中,名词做状语有以下情况:
一、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翻译为“向+方位名词,例如:
(1)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 “南指”“向南指”。
二、称谓名词作状语,译为“当作+称谓名词,例如:
(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 “隶使”“当作奴隶使唤”。
三、一般名词作状语,译为“用+一般名词,例如:
(3)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火令药熔”,“用火让药熔化”。
(4)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促织》)“力叮不释”,“用力叮着不放”。
(5)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隧入”“用打洞的办法进入”。
(6)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促织》) “笼归”“用笼子装着拿回家”。
四、人或动物名词作状语,表比喻,译为“像+名词+一样”
(7)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犬坐于前”,“像狗一样坐在面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