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东西要怎么进行教育

如题所述

首先要区别是多大的孩子。三岁以内的孩子,根本没有别人东西不能拿的概念,你需要慢慢教导他。

对于懂事的孩子,这种行为建议按照以下方法处理:

首先严厉批评孩子,告诉他私自拿别人东西的行为是违法的,给他普及法律常识。

带着孩子一起去归还,并让孩子道歉。这个步骤很重要,孩子一定要亲身经历一次,才能印象深刻。有的家长碍于面子不去归还,这样实际就是告诉孩子拿来的东西可以占为己有。

和孩子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告诉他有需要一定要告诉家长,不能私自拿。让他保证下次不再做这种事情,并且自己说出再犯怎么处理。以后如果再犯,严格执行。

家长思考一下平时对于孩子的要求是否经常拒绝,如果经常拒绝孩子,孩子要求得不到合理满足,也会萌生私自拿的想法。

无论如何,不要给孩子冠上偷东西的罪名,这样会让孩子自暴自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越来越多的教育问题也开始慢慢浮现,很多的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孩子的一些行为,可能对他们未来造成的巨大影响。

对于孩子来说,拿别人的东西并不是成年人心中的偷窃行为。大部分的孩子,还不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其实是错误的。他们之所以会拿别人的东西,其实还是出于这些心理。


“偷东西”的孩子的心理

第一,自己真的非常喜欢

对于孩子来说,她们还不能够正确地理解什么叫做“别人的所有物”。也因此,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她们会想要据为己有,这种想法其实对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

第二,自己求而不得

越是得不到的就会越喜欢,这个道理成年人都应该懂得。而这种思想其实从我们有自我意识开始,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的心中了,也属于人类的劣根性,是无法更改的。

求而不得的东西反而会增加人想要拥有的愿望,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一包爸爸妈妈不许吃的零食,或者爸爸妈妈不给买的玩具,这些都会引起孩子偷拿的这种想法。

第三,单纯地害怕失去

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在其他人给予她们东西之后,如果她们对这个东西爱不释手,那么他们就会把它藏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其实这就是因为孩子害怕失去这个东西,所以有些孩子,会做出将朋友借给自己的东西藏起来的行为。

为什么孩子会“偷”?

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非常简单的,以下几种就是比较常见的原因。家长针对性地去教育孩子,就能起到作用。

1,孩子没有归属意识

正如前文所说的,很多孩子并不能意识到这个东西是“别人的所有物”。当东西移交到自己手里时,她们就会觉得这是属于自己的东西。

2,家长平日对孩子的物质要求,过于满足或者过于不满足

其实这两种对待孩子的方式,都可能引起这个问题。过于满足,会让孩子觉得占有自己喜欢的,想要的东西是理所当然的。过于不满足,又会让孩子出现求而不得的心理。

3,孩子太自私

这应该是很多家长在教育独生子女时,都不可避免会出现的问题。孩子不懂得分享,过于自私,只想要别人满足自己的要求,而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


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这些情况其实是很正常的,家长们只要好好的对孩子进行教育,还是可以扭转孩子的想法。为了避免孩子出现这些问题,家长们在平日的教育中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孩子所属权的问题

首先最主要的,当然是教会孩子理解什么叫做东西的所属权,也就是“物权意识”。最好是让孩子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去理解这个问题,有了代入感,孩子理解起来也会更简单。

2,让孩子学会分享,避免自私

很多的孩子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本质上来说还是因为自私,因为在孩子得到的教育中,并没有分享的重要性。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父母对自己的宠爱,所以在他们的心中,全世界都应该是围着自己转的。

3,掌握孩子的满足度

说到这个相信家长们都能够理解了,都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很多的家长总是喜欢将孩子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鼓励孩子学习。这种方式其实是可以的,但是也不适用于全部的情况。

家长们需要适度地满足孩子的需求,答应了孩子的也要尽力去做到。

而一旦发生了如杨女士家中的情况一样的事情,家长们也不能直接冲孩子发火,不要想着使用暴力教育解决所有问题。

家长这样做,才能将偷的问题“除根”

1,先了解孩子这样做的背后原因

家长不要直接对孩子发火,而应该耐心地向孩子了解前因后果。大部分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使用暴力的手段,教育的目的能否达到不一定,但是一定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阴影。

2,根据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孩子这种行为的错误

了解事情经过之后,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于自己的行为又加深了一遍记忆,家长在这个时候教育孩子,孩子的接受度也会更高。

3,让孩子换位思考,站在东西丢失的人的立场

这个相信不用多说了,很多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问孩子:“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不开心?”其实这就是教会孩子换位思考了。


家长应该做的反思

很多的家长在一听到自己的孩子偷东西时,都会不问青红皂白地将孩子骂一顿。其实家长们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家长们也忽略了一点,孩子们的作为,是来自于家长对孩子的影响。

那么孩子做出这样的行为,需要反思的自然也不止是孩子,家长同样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平日的教育方式。

不能因为发生了这样的事,所以才教育孩子这些行为的错误性,而是应该在一开始,就避免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总是有很多的家长,在自己的孩子犯错之后,不是想着为孩子遮遮掩掩,就是想着把自己撇清。

有些人在面对外人的询问时,甚至会说出“我也不知道他怎么变成这样”之类的话,但是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家长真的不知道吗?其实不过是因为家长的错误教育方式罢了,只是很多的家长不敢,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宁愿相信是自己的孩子有问题。

第2个回答  2017-04-01
警惕会毁掉孩子的两种错误教育

1、逼问孩子,反复追究
如果孩子没偷东西,父母反复追问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对自己的不信任。如果孩子真的偷了,反复追究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孩子虽然还小,但已有了自尊感和羞耻心。适可而止是教育的智慧。孩子知错了事情就过去了,再提就如同再次撕开了愈合的伤口,孩子更可能会因为反感而做出叛逆的行为。比如,“你说我偷,那我就偷给你看”;“在你们心里我是个小偷,那我就当个十足的小偷”……

2、让外人参与孩子的教育
当孩子做出错误的行为时,最不愿让自己不好的行为被更多人知道,父母需要知道这点,也是对孩子基本的尊重。所以父母在外人面前批评教育孩子,甚至让朋友亲戚来参与责骂孩子,这无疑是对孩子自尊的践踏。外人对孩子错误行为的转述,还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怀疑孩子偷东西,最正确的应对是这样的

将东西丢失的事实告诉孩子

这样说的目的是,爸妈知道东西不见了,而不是神不知鬼不觉。曾有个妈妈跟孩子们说钱包里的100块不见了,通过观察孩子们的面部表情确认孩子偷东西的事实。幼儿教育专家小编提醒,常见的如果孩子偷了东西后,当父母提起时会有这样的特征:表情不自然、不敢直视父母、眼神闪烁甚至紧张冒汗等,家长可以从这些小细节探出端倪。

旁敲侧击让孩子主动承认错误

不同性情的孩子,选择正确的旁敲侧击效果会更好:

善良的孩子→激发同情心
通过渲染孩子的偷拿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伤害,“真糟糕呀,爸爸这个月丢了50块,如果找不回来就不能吃早餐了”,激发孩子的同情心;

固执的孩子→告知后果
通过让孩子知道偷拿行为的后果,“如果再找不出来,我得叫警察叔叔来调差了,警察一定能找出小偷”,让孩子更谨慎地做出选择;

愧疚的孩子→声东击西
通过声东击西,“前天邻居娜娜偷拿了妈妈的唇膏藏起来,后来主动拿出来承认错误,娜娜妈还表扬了娜娜呢,好孩子就该这样”,让孩子知道妈妈会原谅自己的一时鲁莽;

冷静的孩子→透露端倪
通过透露父母发现的某些异常,“冬冬,老师说你最近买了不少零食,能告诉妈妈零食哪里来的吗?”孩子们很聪明,通过联想,就能知道自己已经被父母怀疑。
最后
尽快给孩子改过的机会
没有人天生就是小偷。据研究,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曾经有过偷东西的经历,偷东西的不一定是坏孩子。所以当孩子承认犯错时,父母最正确的做法是选择原谅、尽快忘记并给孩子改过自新的机会。尝试再次以信任的态度相信孩子能改正,而不是像防小偷一样防着孩子,孩子会因为大人的原谅和信任而做得更好。
第3个回答  2017-04-01
不能直接就惩罚他,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偷东西,然后在表示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进行教育,做到以理服人。
第4个回答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