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看大,6岁看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三岁看大,6岁看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三岁看大,六岁看老”,这种说法我是不同意的。我觉得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不能因为这个年龄段儿表现的一些性格就确定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是什么样子的,因为这对这个孩子来说并不公平。

很多专家都说孩子在三岁的时候会形成一种性格。等到六岁的时候,这种性格就会定型。之后的性格就不会再有改变了。其实这句话伤害到很多的小孩子。孩子的大部分性格都是遗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性格,孩子基本上也就是什么性格。而且孩子性格跟父母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父母平时是很有耐心的,即使是孩子脾气大一些,他们慢慢也会养成这种耐心。但如果父母是特别暴躁的,那么孩子也会有一点满意的地方就会发脾气。

我记得在刚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很多同学都特别调皮,平时不爱学习,这个时候老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这么调皮,不好好学习,将来一定没有出息。”可能大部分的人都听到过这句话。我觉得小孩子调皮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他们正在生长发育时期精力旺盛,所以才会这样的。但如果仅仅是因为小孩儿调皮,就给他定性,就认为他将来一定没有出息,那对小孩儿是来说是多么大的伤害呀!如果孩子经常听到你将来一定没出息这句话慢慢的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的将来真的会没有出息,从而自暴自弃。

所以不要轻易的确定一个孩子将来一定是什么样子的。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夸奖。你鼓励的越多,他们就会越优秀。你夸奖的越多,他们就会越努力。所以千万不要看到一个孩子的缺点,就认为他将来一定是什么样的,对孩子一定要多包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8
民间俗话:“三岁看大,六岁看老。”这里面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一、孔融聪明害死全家
孔融是个聪明的孩子,中国人打小的时候就要听孔融让梨的故事,接受教育。
《世说新语》记载,他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登门拜访李膺。李膺富有才名,当时担任司隶校尉的职务,来往的客人,都是才子、名士以及亲戚。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大人的亲戚。”
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李膺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 ”
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家。”
李膺和宾客们都对他的话感到惊奇。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的话说给他听,陈韪说:“小时聪明,大了未必有才。”
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陈韪听了尴尬不己。
孔融这么聪明,长大之后应该大有作为吧?他反而横遭惨祸,满门被曹操杀害。
孔融虽然是圣人的苗裔,自幼习儒,但其言论行为常有出格之处。他时常不穿官服,不戴头巾,穿着便服就出去了。
在他心中,孝道也是不足守的,他说:“父亲对于儿女,有什么亲呢?推究儿女的来源,不过是父母情欲发泄的结果罢了。儿女对于母亲,又有什么好报答的?儿女与母亲的关系,就像一个物件在瓶子当中,物件出来,就与瓶子分离了。”
曹操当权之后,孔融极尽讥讽之能事。曹操攻灭袁绍,其子曹丕把袁绍的儿媳妇甄氏占为己有,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曹操开始不明白,问此事出何经典,孔融回答说:“以今天的事情来看,想当年必定如此啦。”把曹操气得要死。
这样的事情多了,曹操开始对孔融下手了。他授意属下诬告孔融欲谋不轨,又曾与祢衡胡言乱语,罪状就是孔融以前说的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那段高论。这样,孔融被弃市,连累妻子儿女一同遇害。
二、曾公愚笨文化传家
曾国藩反而给人笨笨的感觉,有人甚至编了个故事来笑话他。说曾国藩小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在家读《岳阳楼记》,不过三百字左右,念了不下20遍还没有背下来。之前来了一个贼,躲在屋梁上,想等这个读书人走了之后再下来偷点东西。可是等啊等啊,都快天亮了,曾国藩还在摇头晃脑的反复记诵。那贼终于按捺不住了,霍地跳下来,把这篇文章从头到尾背诵了一遍,指着曾国藩怒骂:“像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推门扬长而去!
如果测智商的话,曾国藩绝对不是出类拔萃,他参加科举,前后考了七次,二十三岁才中了个秀才,而且还是全县倒数第二名。
第2个回答  2019-04-18
不同意,例如小学时候学习一般,老师总找家长的孩子和班级里有好多都是双百的孩子比较,到了初中经常挨说的比双百的孩子学习还好都是前五名,在看小学双百的都不及格,上了高中如愿的考上大学,原来班级里双百的可能连高中都没考上,这说明什么,三岁,六岁还太小不懂事,大了懂事了好好教育自然能品学兼优。不过小学的是基础,不是非得考100,我认为目的是学会,90.95都是会,小学60.70那是不行的。
第3个回答  2019-04-18
完全同意。人长大的过程就是学规矩,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自古以来就有人之初性本恶的说法,各种民间谚语也有很多,比如小时候偷针,大了偷金,还有郭德纲说的《教子胡同》的故事。
都告诉我们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如果从来不管,那这个人肯定会朝人性最恶的方向发展,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等。
其实不只是三岁六岁,对孩子的培养从怀抱里就要开始,现在育儿学也说不要小孩一哭就抱,那样会让小孩吃定你,那些当街打滚的熊孩子绝对是从小一哭闹,家长就投降各种满足,等孩子大了,觉得做事不像话,想管也管不了了,比如李将军的公子以及李局长的公子,最后只能法律来替父教子。
第4个回答  2019-04-18
同意吧,一般来说性格决定命运,三岁虽然还很小,但很多习惯已经养成,已经形成性格的雏形,很多人都说孩子还小,慢慢他就会懂事了,其实年龄越大,那些习惯反而越根深帝固,反而越改不了,更何况年龄越大,他开始慢慢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反而更不能容忍你经常说教。
六岁的时候基本上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以及教育区别,已经多少能显示出孩子的语言能力,心理特征与个性形象,基本上能从他身上看出长大后的影子和雏形,从而下判断,但并不是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