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门上的铜铆钉是干什么用的

不会只是装饰吧?

    门钉有几个作用,一个是起作用加固,一个是装饰,再一个代表等级。

    最早的门钉只起加固门板的作用。由于一扇大门往往要由若干块板子拼起来,时间一久容易散开。为了避免散落,就在门板里头穿上带,又怕带不结实,于是再用门钉加固。但由于铁钉钉帽露在门表面有碍观瞻,为美观起见,人们将钉帽打造成泡头形状,于是,就兼有了装饰功能。

    对于使用门钉的数量,明代以前无明文规定。到了清代,使用门钉的数量才有了等级上的讲究。《大清会典》记载:“宫殿门庑皆崇基,上复黄琉璃,门设金钉。”“坛庙圜丘外内垣门四,皆朱扉金钉,纵横各九”的规格,以下按品级门钉数量呈单数递减。一般亲王府邸的大门上门钉纵九横七;世子府邸门钉纵七横五;公爵门钉纵横各七,侯爵以下至男爵纵横各五,不过,他们各自的大门上只能为铁制门钉,不能采用铜制门钉。天安门乃皇城正门,当然门钉也属最高级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6
固定钢板的。

城门外面都要包铁皮的,否则让火一烧就完了。而铁皮是要靠铆钉固定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1-09
类似现在的铆钉
第3个回答  2009-11-08
我认为是防撞的。
第4个回答  2009-11-08
显示身份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