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怎么选择职位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8-06

    公务员考试报名选职位,或以所学专业作为筛选条件,在职位表专业列筛选所学专业查看对应的岗位信息(所属单位、职位简介等),结合个人的职业规划、岗位的发展前景等,选与自身的专业、学历、学位、政治面貌、工作经验等资格条件完全相符的岗位填报。

    若参加国考,或参考2019年度至2021年国考公务员考试公告发布、报名时间、笔试时间整理,如图:

    `

第2个回答  2021-11-23
1、了解国考职位表 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国考职位表前面几列是招录职位本身的性质,如部门名称、职位名称、部门代码、职位代码、机构性质、机构层级、职位属性、职位简介、考试类别、招录人数等;后面几列是对考生的要求,如考生的专业、学历、学位、政治面貌、基层工作经验、服务基层项目工作经历等。领取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

2、筛选限制
根据职位的硬性要求,首先选出自己条件满足的职位,比如可以从“政治面貌”和“基层工作经历”入手筛选,这两个条件可选择的范围较小,有助于目标的锁定,剔除大量不能报考的职位。比如选择不限政治面貌、两年基层工作经验之后,可能就剩下一部分职位可选择。之后可以从“学历”“学位”,“专业”入手筛选,这几个条件选完之后,剩下可选职位就是很小一部分了。
3、加上自身喜好
经过这么多层筛选,基本上可以报考的职位也不剩多少了。下一步就要考虑招录职位本身,是否符合你的预期,比如招录部门、机构层级等,做好取舍。
如果希望报考中央级别的职位,可以先在此列筛选出自己想去的机构层级,然后再看招考部门,是不是你想去的。如果没有想去的也可以退而求其次,根据部门来看有没有合适的省、市、县等职位。
有效的利用好国考职位表,我们便能快速的查询到适合自己的职位。
查看国家公务员报考条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4-17
第一步:从你自己的条件开始,选择你可以首先申请的职位
不管这个职位有多好,你有多喜欢它,如果你不能满足自己的条件,再喜欢它是徒劳的。因此,我们选择一个职位的第一步是从大量的职位中找到我们可以申请的职位。
中国公共教育建议考生首先从“政治观”和“基层工作经历”中筛选。这两个条件的范围很小,这有助于锁定目标,消除大量无法申请考试的职位。例如,在选择了无限的政治前景和两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后,可供选择的职位可能会更少。
选择后,你可以从“教育”和“学位”开始。选择这两个条件后,剩下的可选位置只是一小部分。
最后,候选人可以从“专业”开始,根据专业选择合适的职位。
他们自身的条件是客观存在的,不能被考生的主观意识所改变。因此,他们首先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可以申请的职位。
第二步:从职位本身开始,选择你喜欢的职位
经过上述层层筛选后,候选人通常可以申请的职位很少。应聘者的下一步是看招聘职位本身是否符合你的期望,比如招聘部门、组织级别等。
在这一步中,候选人最关心的是“制度层面”。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想申请中央级别的职位,因此候选人可以先筛选出他们想去的机构级别,然后查看招聘部门,看看你是否想去。根据考生报考的经验,考生都想去中央级单位,但实际情况往往适得其反。经过一级筛选后,几乎没有中央级别的职位,或者筛选出的部门不是候选人想要去的。
因此,在这第二步中,候选人应该学会“退却并获得第二名”。如果你想去a部门,但a部门适合你的职位没有你想要的中央级职位,你可以退居第二,选择该部门的省、市、县职位。如果你不想去中央级别的职位,你只能换个部门,选择一个适合你的职位。
职位本身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但候选人的选择是主观的。候选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职位。
国家考试的报名时间似乎很长,但很紧迫。候选人应始终关注自己的审计情况。如果他们没有审核,他们应该重新注册。此外,许多候选人在早期阶段普遍持观望态度,观察竞争比例。建议考生到中国公共教育网关注日常报名分析,了解报名趋势,提高报名的科学性。
第4个回答  2021-08-16
第一步:从自身条件入手先选取自己能报考的职位
无论职位有多好,你有多么中意,如果你本身的条件达不到,再喜欢也是徒劳的。所以,我们选取职位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先从浩如烟海的职位中找到自己能报考的职位。
建议考生先从“政治面貌”和“基层工作经历”入手筛选,这两个条件可选择的范围较小,有助于目标的锁定,剔除大量不能报考的职位。比如选择不限政治面貌、两年基层工作经验之后,可能就剩下更少职位可选择了。
选完之后可以从“学历”和“学位”入手筛选,这两个条件选完之后,剩下可选职位就是很小一部分了。
最后考生可以从“专业”入手,根据自己的专业筛选出适合自己的职位。
自身条件是客观存在的,是考生主观意识不能改变的,因此要先从自身条件入手选择自己能报考的职位。
第二步:从职位本身入手选取自己喜欢的职位
经过了上述层层筛选,考生可报考的职位一般就所剩无几了。下一步考生要做的就是看招录职位本身,是否符合你的预期,比如招录部门、机构层级等。
在这一步,考生最关心的莫过于“机构层级”,大家一般都希望报考中央级别的职位,所以考生可以先在此列筛选出自己想去的机构层级,然后再看招考部门,是不是你想去的。据中公教育从考生报考的经验来看,考生都希望去中央层级的单位,但实际情况却往往会事与愿违,经过第一层筛选之后,中央层级的职位要不然寥寥无几,要不然筛选出来的部门不是考生想去的。
因此,在这第二步里,考生要学会“退而取其次”,如果你想去A部门,但A部门适合你的职位没有你想要的中央层级的职位了,那可以退而取其次,选取此部门的省、市、县等职位。如果你非想要去中央层级的职位,那只能换部门选择适合你的职位。
职位本身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但考生的选择却是主观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斟酌之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
第5个回答  2021-08-16
如果你家庭背景一般,亦或者是人脉关系都在本地的话,建议选择本地的岗位,不要满腔热血地选择外地的岗位。选择基层岗位,竞争会相对小些,要求也没那么高。但基层更加辛苦是一种普遍共识。选择市直及以上部门的岗位,它的要求往往高些。
一、本地和外地的区别
这里所指的本地和外地,是你想要报考的岗位所处地区。一般来讲,考生都会选择报考自己所在地区的公务员,因为家乡的亲情、人脉摆在那,甚至很多人想到以后辉煌了还可以更好地惠及自己人。也有人会选择去别的地方,无非是想跳出来,换个环境,去证明自己;还有就是“广撒网”式的考试,中标的是外地的岗位。
如果你家庭背景一般,亦或者是人脉关系都在本地的话,建议选择本地的岗位,不要满腔热血的选择外地的岗位,因为现实很残酷,异地调动也是靠缘分的。或许有人会说以后可以通过遴选回去,但一般来说是比较难的,一则是遴选一般只面向本地区,二则是遴选单位本来就已经有合适的人选了,对于处于外地工作的你,想通过遴选进去,虽然是一种方法但难度很大。当然,如果你自身实力强大的话,考哪里都一样,那不过是敲门砖,谁都阻挡不了你前进的步伐。
二、基层和市直及以上单位的区别
公务员岗位设置上,县级及以下岗位属于基层,市直及以上单位是上级部门。
选择基层岗位,竞争会相对小些,要求也没那么高。但基层更加辛苦是一种普遍共识,特别是乡镇一级的公务员,加班加点是常态,一年四季会因为防山火、防台风、抓整治等各种专项行动而取消周末;还要练就成为“万花筒”的本事,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当然,在基层一线干过的人,所掌握的群众工作方法,是最接地气的、也是最实用的,加上现在中央提倡的注重基层工作经历的用人导向,在基层历练对个人以后的成长进步是很有帮助的。
选择市直及以上部门的岗位,它的要求往往高些,比如说:岗位设置上,基本上是个位数,但报考的人多,所以会出现某个岗位成百上千的人竞争;学历上,报考的起点是全日制本科,甚至现在很多岗位多趋向于要求研究生以上,等等这些,在每次的“公考”中都有体现。在市直及以上部门中工作,得到的机会也多,升职、培训、深造的几率更大、面也更广、更为容易。
三、直属机构和普通单位的区别
这里说的直属机构是指上级垂直管理的单位(机构),只受上一级该系统部门领导,不受该级人民政府领导。比如海关、国税、地税等部门,是上级驻地方的机构,受上级系统部门的领导,一级级的。选择这些部门,需要更为对口的专业知识。当你成功进入某个系统时,个人的薪金待遇会比当地普通单位的人好,像工资待遇、住房公积金等方面都会高些。但进入这些部门,升职空间会相对狭隘,它不像其他普通单位可以交流任职,想要进入领导岗位,需要经过更长时间的努力。
普通单位,指的是地方政府各个职能部门,比如说教育局、国土资源局、交通运输局等单位。进入这些单位之后,个人的薪金待遇和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务员待遇往往好过中西部地区,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了一个地方的财政收入。同理,想在普通单位升职加薪,也是需要个人不懈的努力的,但选择的面更为广泛,可以去其他单位,也可以去下级政府任职。
四、核心部门和一般部门的区别
核心部门,指的是各级政府的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组织、纪检、发改等部门,它们是一个地方政府正常运转的权力中枢,负责上传下达、人事调配、执纪监察、立项审批等职权。进入这些部门工作,忙是正常的,加班加点是常态,经常有人散步路过机关大院,看到几个亮灯的办公室,基本是上述单位的人在赶工。虽然说在这些单位干活是苦逼的,但机会大啊,只要你熬过了,就有比一般部门多的多的机会进入领导行列,这是其他任何单位所不具有的优势。
一般部门,是相对而言的,它更多指向的是一些负责具体执行政策的单位,比如科技、卫计、审计等部门,它们的职能比较专一,负责某一特定领域的政策落实和执法监管。进入这些单位,工作量没有核心部门那么大,基本上不用“5+2”“白加黑”的干活,但这就如同权责统一的道理一样,你没有付出那么多,你升职进入领导行列的机会也更为不易。
现阶段,就业压力大,创业也艰难,很多人仍然把考取公务员作为择业首选。“考得好不如报得好”,选择对的岗位对于提高成功率、对于未来发展都是至关重要,希望上述看法能对大家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