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坊、南锣鼓巷、宽窄巷子的本质分别有哪些不同?

如题所述

我可以说这是上海田子坊,是北京南锣鼓巷,是成都宽窄巷子、是锦里,是济南芙蓉街、是西安回民街,重庆磁器口,武汉户部巷,南京夫子庙。等等基本所有的特色街道旅游点。  还有很多其他特色街道,答主都去过。可是没有一个地方让我印象深刻,都被各种各样的小吃挤满了。  基本没有什么特色。除了背景的房子和街道稍微有点不同外。各地的文化街并没有什么不同。    所有的地方都少不了轰炸大鱿鱼,铁板烧。并没有很各色的店和文化景观。    我来说说我最了解的洛阳的一个景区的现状吧。  洛阳老城区有一个文峰塔景区,将文峰塔周围的老旧民居拆迁了,建了一个非遗园。  免费开放。景区当然少不了商店,不过这个景区是由老城区政府主导的,规划的时候明确将位置最好的商铺和地带留给了非遗产品区,将小吃街放在了一个很偏僻的街道。  租赁商铺的政策是必须是非遗产品,不收取租金,按一定比例销售额提成。  但无论你任何时候去,熙熙攘攘的永远是小吃街,卖的有些是地方特色小吃,但绝大部分仍然是各地都能见到的小吃。  而中心位置装潢精美的非遗区永远是人流寥寥。  我也曾去申请过,也通过了,管委会规定了店铺的月销售额。必须达到XX万。  但是现实的数据是所有非遗店铺没有一家达到的,但有些小吃能达到好几倍。  政府为了提升形象,这些非遗店铺就一直这么半死不活的开着。好歹保留了一些特色产品。    而其他文化街由于是市场主导,这些经营不下去的自然都搬走了,留下来的都是能盈利的。  没有特色是市场、是游客消费有钱投票的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30

成都的宽窄巷子本是一个历史文化名街,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间,至今仍然保留着成都老胡同的风貌,很多游客慕名来此体验成都老文化的气息,但大多数人却失望而归。一条本应充满历史韵味的老胡同如今却变为满是商业气息的步行街,终日的喧嚣让这里的旅游体验大打折扣。事实上,商业入驻文旅景点无可厚非,但商业色彩过于浓厚的话多少回降低文化的影响力与感染力。很多去过的朋友均表示宽窄巷子带着老胡同外观的商业步行街,街道两旁随处可见售卖工艺品和小吃的摊位,与普通的商业街别无二致,文化氛围淡之又淡。

除此之外,宽窄巷子里的小吃也比外面贵很多,很少有小吃在10元以下的,遇到平时少见的小吃都要20元以上,风味也与正宗的成都小吃有差距,如此高的物价以及被削弱的旅游体验为宽窄巷子的症结所在。提醒想品尝成都小吃的朋友们,可以去大学周边逛逛,哪里的小吃不太贵而且种类比较全。

宽窄巷子的问题是大部分商业街都有的通病,景区特色弱化,商业气息浓厚,消费水平高,人群拥挤。想必将北京的南锣鼓巷、上海的田子坊与宽窄巷子放在一起一定会觉得这是在同一个地方,一样的配方不同的地点,文化古街”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方便面”,应该是独具特色的“地方菜”。如果只看这些步行街的商业与包装,一定会有一母同胞的感受,而当我们将目标转向历史文化时,那么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无与伦比。

第2个回答  2017-10-30

南锣鼓巷、田子坊、宽窄巷子一开始都是不同且有趣的,有幸都在没有火起来的小众时候逛过。  改变这些地方店铺生态的,正是作为游客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这个问题,和 为什么知乎会贴吧化;为什么豆瓣一直无法盈利;为什么头条、快手最赚钱;为什么oppo、vivo最好卖; 是一样一样的。  这就是当代中国现实。这样的文化街,不是任何人“想”做成的这样, 它是一面镜子, 照出来的是游客的模样, 照出来的是你我的模样。   别急着撇清说“我就不这样”, 去丽江时你没买过土布披肩么? 我才不信呢。  都别装了。 唯一的差别是,一些人体验得早一点或在别处体验过一次,而不用再体验第二次。 于是有了别人比自己蠢的错觉。   其实, 大家的平均审美都这逼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10-30

实际上, 我10年前看到的南锣鼓巷不是现在的样子, 10年前的田子坊也不是现在的样子。  其实全国各地的文化街最开始都不是现在的样子。  最后,为什么变成一个样? 因为不一样的都死了。  政府规划一条街作为文化街, 这条街里少说100家店铺,  政府可以管环卫,可以管违建, 但是政府管不了这么多店铺的经营和生存。  店铺用什么门脸,卖什么货品,放什么歌。 我们所看到的店铺的样子,只是那些活下来的店铺的样子。 换句话说,我们所看到的店铺,是能招揽客户并能支撑盈利的样子。 与其说这些地方在“骗游客”, 倒不如说这些地方其实是在哄游客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