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战德国的战略意图

为什么德国在攻陷法国后,不集中全力对付英国,选择闪击苏联?
一战就是因为两线作战而失败的德国,二战还不吸取教训?

二战中的德国该不该入侵苏联?我相信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众网友的回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笔者以为德国在二战中闪击苏联却是必然的。

为什么?观苏德战争爆发前,由于德国海军的规模、战力始终无法超越英美,使得第三帝国从海外获得资源的途径日渐枯竭。此时德国不得不求救于苏联。按常理讲,德国更不应闪击苏联才对。但以上只是注意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同时也应运而生。众所周知,苏联自沙俄起就开始在欧洲扩张,在供应德国原料的同时扩张之势也没丝毫停顿。这势必导致与一心要建立欧洲帝国的希特勒发生冲突——所谓“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特别对于苏联最后在罗马尼亚的扩张,已明显威胁到支撑着第三帝国整个战争机器的罗马尼亚油田的安全。现在请诸位网友试想一下:“小麦、石油、橡胶、煤炭、有色金属矿石、棉花等战略物资的来源大部分受制于苏联,另外一小部分的供应又随时受到苏军的威胁。而苏联Government在整个过程里又不说一句让你放心的话。请问,换你当元首,你睡得着觉吗?”只要苏联完成了战争总动员,届时一手提着帝国能源的生命线,一手用剑哪怕只吓一吓罗、匈诸国,德国还能有什么作为,还不得一样的俯首称臣。

相信有人会以苏德战争初期苏军的溃败来证明苏联的无辜,还会罗列出诸如斯大林迷信《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要求苏军不加防范等等因素。但你会信吗?你会相信一个前半生从枪林弹雨、唇枪舌剑中摸爬滚打中出来的,具有丰富政治经验阅历的斯大林居然没嗅到在欧洲飘荡了两年之久的火药味吗?看看战争爆发时苏军的布置,你会惊疑的发现苏军的重兵集团几乎与德军针锋相对。苏军主要分兵两处,其中西南方面军实力最强。而他面对的不过是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而中央方面军实力稍次,但实力也绝对不逊于德国最强的中央集团军群,在新并入的立陶宛三国苏军则取守势。我们换一下角度,要是苏军先攻击你看会怎样?你会发现苏军的布局基本上就是德国曼施坦因计划的翻版。中线吸引德军主力,西南一个冲击就掐断德国最后的生命线。看没了石油,德国还能蹦达几日?要是这样还不能使你信服德国闪击苏联的必然性,那请你在看看苏军在战争初期时的表现;他们没有防守,打的居然是以攻对攻。(有的部队还打过了国境,但在全线后退的情况下,这毫无补益)在朱可夫原著的回忆录里甚至还记载着元帅当时对前线各处桥梁不甚坚固的抱怨。按理他应当高兴才是呀,在对岸只要派几门反坦克炮,几个阻击手就能阻止德军一段时间。斯大林在苏德战争前期是有错,但不是错在迷信条约,而是错在清洗了红军中大部分有经验的指挥员,错在战争由德国挑起时还坚持原计划,要红军由此进攻德国,打以攻对攻——对当时的情况而言,自然是后攻者吃亏。
能源主导战争,这在苏德战争中反映得特别明显。有了各种能源或资源源源不断的供应,国家才得以发展,国力才能壮大、各种精端武器才得以出笼。这个道理如同1+1=2那样简单。而我也一向认为“能源决定战略,武器决定战术。”中国日后的发展,从战略高度上说,就是取决于能源,资源的获取能力。而现在,我不得不害臊地说:“我们国家却总有人梦想与老虎双赢,与土狼“忘怨共进”。可能吗?其他不讲,我们要发展,别人也要发展,发展的动力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能源,资源的开采和获得。世界能源开采有限,而国家需求无限(谁能准确预料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要多少能源的支撑)。有人多占,自然就有人少得。于是老虎就反恐进了伊拉克,至今死多少人都还不出来。而土狼虽少了过去豺狼的凶残,但凭它的忠犬名义,主人是不会少了它一匙羹的,而且最近又在与我们争什么石油线什么的,看来也是不甘落后。就是不知我们那些一天要与别人共赢的“精英们”,不知等外面都把资源都控制之后,我们如何共赢,如何忘怨共进。也许那时是要大家共同携手回到十九世纪去,那样的共赢才算圆满,恩怨才可购销。

敦刻尔克撤退和法国沦陷之后,希特勒自然想当然地认为:英国会明白的,会屈服的。其时,希特勒正犹豫不决,拿不准下一步该怎么走。法国出人意料地迅速沦陷使他大为吃惊。最初,他试图同他始终十分尊敬的英国人达成协议。当他的提议被置之不理时,他便于1940年7月16日发出了入侵英岛的指令,即“海狮计划”。但是,对两栖作战,德国最高指挥部既没有适当的装备,也没有除入侵挪威以外的必需经验,故组织一次两栖作战还需要时间。德国武装部队的首脑们把许多时间浪费在关于横渡英吉利海峡的种种难以对付的技术问题的激烈争论上。不过,他们都同意,如果不掌握制空权,“海狮计划”是实行不了的。因此,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调动了他的空军,确信只需通过空袭、无需采用危险的渡海方法便能征服英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10
LZ你这个问题我记得好象在百年武器还是二战人物什么的都是央视上播过的教育节目专家都讲过的...我也大概有点忘记

大概把...我记得是因为希特勒这场战争主要的意图是想侵占全世界..但是他主要的方针是向东线扩张主要以后他就是想生活在今天的俄罗斯那里把(真样说把,表达不太好)

而希特勒本是想先打苏联的而避免两线作战而已先跟苏联签定户不侵犯条约,主要他就是怕英国..因为那时候英国和苏联是盟国,

而德国最终选择先打法国的原因其实是有很大的意义的..一战是法国避德国好象也是那时投降的都在法国签定了很多条约,特别是幕尼黑条约等很多对德国不平等的条约...所以先打法国的意义就是先把以前的新仇久载的

而为什攻陷法国后不直接集中打英国..其实经过我上边说的其实意见很明显了...英国和苏联是盟国所以如果要打英国先的话就绝对会陷入双线作战的困境,而且就连德国自己也没想到苏联的军力其实已经储备了很久了..所以再那时候德国也打的很辛苦.......再说那时候也没想到美国最后参战的,本来如果先打完法国以后攻到苏联的话其实英国就已经是孤立无援了,是军事家都这样想,可是军事家不是先知,没想到美国参战,没想到苏联的储备,没想到在苏联战场的天气..没想到的是还多呢

再纠正下..其实打玩法国不是就打苏联的..其实之前是在北非战场也是在打着的
第2个回答  2009-11-10
在先前的鹰计划空战中战略失误未能压制英国空军,虽然用德军闪击苏联的空军力量应该可以继续和英军相持,但在没有掌握强大制空权的情况下,自然无望战胜英国海军的绝对优势,没有制空制海权的登陆战就是把精锐的德国陆军往海里推,完全没有战胜把握。 虽然如果继续用潜艇战加空袭应该可以最终拖垮英国海空军,但是以元首的赌徒性格显然不会喜欢慢慢来,归根到底还是元首头脑发热。

不过有一说是当时即使德国不打苏联,斯大林其实也正准备打过来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11-10
纳粹宣扬的是种族主义言论,他们认为共产党和犹太人是要消灭的对象而像英国和法国这样的是可以联合的力量,实际上在击败法国后维西法国政权的自主权还是比较高的,除了军事和巨额赔款跟独立国家没什么太大区别,而且德国也一直没有想要彻底灭亡法国,攻击英国也是希望英国承受不住损失而选择和德国合作,跟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想法是一样的,此外就是确实德国海军太弱了点无法完成跨海作战这样的行动。
第4个回答  2009-11-10
因为德国根本攻不下英国。不列颠空战德国空军失败,要进攻英国德国人连制空权都没有,后来反倒是自己的本土经常被英国轰炸。其次是海上没有制海权,虽然潜艇战对英国的运输一度造成了严重威胁,但是对于英国海军的主力没有大影响,德国海军依然完败英国海军,所以要进攻英国,德国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更不要说德国根本没有渡海两栖作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