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唐僧与他结拜的国王不是李世民

如题所述



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中唯一一部

小说《西游记》描述了唐僧师徒,一路降妖捉怪,历经八十一难,终于从如来佛祖那里得到真经的故事。因为历史上有一位法名玄奘的唐代著名高僧赴印度“西天取经”,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有些人难免会把小说中的人物和现实中的人物混为一谈。其实,虽然神话小说《西游记》是根据玄奘取经的故事改编的,但书中描写的玄奘已经被神化了,取经的情节几乎都是凭空虚构的。至于玄奘的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是虚构的。


虽然真正的唐僧一路上没有遇到什么妖怪,但是他的旅程却异常惊险。


你为什么要出家?


在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出生有一段传奇的经历:唐僧的父母在船上被奸夫杀害,唐僧出生后差点被杀。幸运的是,他的母亲偷偷把他放在一个木盆里,沿河漂流而去,这样他就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暂时的幸存者。年轻的唐僧漂流到金山寺时,被一个叫法明的和尚救了。他把自己的奶取名为刘江,成年后取了法名,取名玄奘,与佛陀结下了不解之缘。


玄奘出生的真实经历至今仍是个谜。他何时何地出生还没有确定。一般认为,玄奘生于隋仁寿二年洛州郡。出家前姓陈,出家后法名玄奘。


那么,玄奘出生时有什么异常征兆吗?《西游记》年有这样一个故事:大师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梦见一个白衣法师和她告别,法师说:“为了求法,我们要去西方。”这个白衣法师就是玄奘。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玄奘大师小时候的表现和常人不一样是真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玄奘法师出生在他父母的晚年,当时他父亲五十岁左右。晚年得了个儿子,让父母格外珍惜。玄奘年轻的时候,聪明睿智,从来不忘事,写了一千本日记。


玄奘法师是佛教的天才,那么他是怎么出家的呢?年记载玄奘是如来座下长老金蝉的转世,注定要踏上西行之路。《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年和《西游记》年,玄奘出家的动机被解释为他对佛教的信仰。相比之下,《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年

根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年的记载,玄奘一家开局不错。他的祖父和父亲是知识渊博的知识分子。其父为县令,其母为绥罗太守史之女,玄奘法师为第四子。玄奘的母亲在他五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在他八岁之前,父亲因为年老多病辞职了,造成了玄奘童年的困苦。


玄奘的二哥起初出家,声名远播。他住在洛阳净土寺,玄奘经常跟随他学习佛教经典。十三岁时,玄奘也出家了。成年后,玄奘周游世界,拜访著名的僧侣。他学到了很多


那么,是谁促使玄奘向西方取经呢?他去西方取经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小说里说观音菩萨在开水陆法会时问唐僧愿不愿意讲大乘。唐僧苦于在国内学不到大乘,虚心向菩萨求教。菩萨趁机指点他如何去西方得大乘,得众生。于是玄奘向唐太宗自告奋勇,踏上了漫长的西行之路。


然而事实是:在中国历史上,早在玄奘之前,就有很多人西学取经,这些事迹让玄奘心生向往。其中,东晋高僧法显的成功及其著述《续高僧传唐京师大慈恩寺释玄奘传》,直接激发了玄奘求经的决心。玄奘西游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玄奘在学佛的过程中发现,当时佛教界对同一部经典的解读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模糊性无法相互统一和协调,这对佛教的发展是一个明显的隐患。


唐武德九年,玄奘在长安遇到了来自印度中部的高僧波罗米多罗。他是印度纳兰陀寺权威佛学家杰贤的弟子,他能背诵大小经乘的十万首圣歌。玄奘闻讯,得到了最值钱的东西。他亲自上门,向印度和尚求教。玄奘听后说,杰贤熟读佛教经典一百部,正在那兰陀寺讲经,便下定决心要西行求法。


西行的真正障碍


看过《续高僧传》的人都知道,唐僧西游最大的障碍来自妖怪。小说中,唐僧受唐太宗亲自指派,前往西方取经。临行前,唐太宗亲自将通关文书交给了唐唐和尚,并与他结拜为兄弟,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然而,真正的玄奘西游之初,主要的障碍来自朝廷。


唐朝初期,国家初步建立,边境不稳,中国人不准出境。贞观元年,玄奘多次申请“过国”,西行求法,未获唐太宗批准。这件事并没有打消玄奘西行求法的念头。他决心寻找去西部的机会。按照当时的规定,私渡的处罚比私渡更重,所以他的决定是非常危险的。贞观三年,长安遭遇大灾,政府让百姓自己寻找出路。玄奘趁机混进灾民中过海关。那一年,玄奘刚刚二十七岁。从这一天开始,他走上了一条充满未知的路。


真实的玄奘有着坚定的勇气和过人的胆识,与小说中胆小怕事的唐僧完全不同。


玄奘西游记虽然没有八十一难,但也危机重重,多次险些被抓,但最终还是能够顺利过关。


玄奘到凉州地界时,在那里住了一个多月,作为当地的僧尼祭坛,很受欢迎。凉州是甘肃河西走廊的大都市,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当时凉州巡抚李大亮接到圣旨,封锁边境,禁止民众西行,以防备黎杰可汗的突厥大军入侵。玄奘打算继续西行时,凉州海关的官兵不敢私自开关,只好报请李大亮决定。得知玄奘的名声,李大亮让部下传达他的命令:不要西行取经,立即回京。


玄奘进退两难。也许上帝不会关上一扇门,但他会打开另一扇门。凉州的一个名叫卫慧的和尚帮助了他。卫慧是河西地区的佛教领袖,有很大的权威。卫慧得知李大亮的限制,决定帮助玄奘。何森


玄奘在林慧和道正两位僧人的护送下,一路露宿,白天住宿,晚上行走,几天后到达瓜州。瓜州巡抚顾尊法。听说玄奘大师来了,热情款待。此时凉州巡抚李大亮紧随玄奘公文而来。他们对玄奘的身份产生了怀疑。一个叫李畅的官员私下把公文拿给玄奘看,问:“法师是这个人吗?”玄奘犹豫着回答。李畅说:“请大师实话实说。你若是玄奘,我替你想办法。”玄奘只好实话实说。知道真相的李畅被玄奘的所作所为和精神所感动,当着玄奘的面撕毁文书,要求他尽快离开。离开瓜州后,为了躲避官府的盘查,他不敢公然走官道,只能靠官道,以免迷路,但又随时有遭遇官兵的危险。


在瓜州之前,玄奘遇到了困难,但基本上是一帆风顺。从瓜州到伊吾,900里的路程是玄奘西游记中最艰难的一段。


瓜州最大的自然特色是沙漠和大风。玄奘与李畅告别后,情况很不好。首先,他骑的马死了,凉州的两个和尚相继离他而去。况且前路艰难,没有人愿意冒险给他指路。玄奘很担心。就在这时,一名大会半决赛选手石潘拓愿意和他一起去。然而,胡人并不是忠诚的伙伴。进入大漠后,他们把玄奘留在半路,因害怕而回去。无奈,玄奘只好硬着头皮,独自闯过五座烽火台,进入八百里大漠——漠河岩冰碛沙漠。在穿越过程中,他差点被一名警卫士兵开枪打死。进入沙漠后,虽然没有来自官兵的威胁,但来自大自然的危险更加恐怖。沙漠中特有的海市蜃楼现象,如同鬼影,不时萦绕着玄奘,而遮天蔽日的沙漠黄沙也不时从他身边经过。此时,唯一的水袋不幸掉落在地,一滴水也不剩。玄奘想到了退,真的退了。他往回走了十多英里,但最后还是折回来向西走了。五天后,没有水又迷了路,玄奘奇迹般地走出沙漠,到达西域第一站,义乌。几天后,他到达高昌国。


在高昌老家,玄奘再次被封杀。


当文曲泰王听说玄奘的到来,他派了一名特使迎接他,并与玄奘成为兄弟。他希望以热情好客的方式留住这位博学的僧侣。玄奘西游记再次受阻,绝食以示西行决心。第四天,玄奘已经很虚弱了,居文泰只好同意放他走,并提供了难以想象的丰富物资。临行前,文曲太请求玄奘从印度回来后在高昌国呆三年。还要求讲一个月再走,玄奘一一答应。


离开高昌时,玄奘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佛经队伍,共有30人。队伍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然后一场大雪崩和高原反应害死了大部分人。只有两个徒弟和玄奘活了下来。


61年,玄奘穿越20多个国家后,终于踏上了印度,看到了那烂陀寺。


此后,他在世界上最早的佛教大学学习了十几年。这期间,玄奘在故宫国王举办的一次全国辩论赛上一举成名。从此,玄奘在印度的名声远播,无人能及。


61年,玄奘告别抗战国王,准备回国。他决定沿着丝绸之路的北线,通过高昌国回到长安。根据他与居的协议,玄奘应在停留三年,但在返回东方的途中,他得知高昌王居已经不在人世,这一协议没有得到履行。两年后,玄奘回国,受到朝野的热烈欢迎。


徒弟和白


小说中,玄奘不仅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四个徒弟上路,还带来了观音三宝:金蝙蝠袈裟、九环张西、三个金箍棒和皇室赠予的金碗。神仙开道,白龙御行,这是何等的威风,但现实中,唐僧就没那么幸运了。不仅仅是不幸,简直是不幸。


玄奘一路西行,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但他不是徒弟。如果你一定要找一个学徒,石盘陀,一个野蛮人,勉强算是一个。只有他主动要求玄奘为他受戒。


由前述可知,现实中最初只有一个唐僧,要走五万里才能到达西域。当地一位名叫卫慧的僧人同情玄奘,派弟子林慧和道正护送他西行。他们日夜兼程到了瓜州,两个和尚回去了。玄奘在瓜州买了一匹马,没人牵。这时,任虎石盘陀来请求玄奘为他受戒,并自告奋勇做玄奘的向导。有学者认为,这个石盘陀是《佛国记》年孙悟空的化身。石盘陀是玄奘的第一个弟子,身份是向导,和孙悟空的身份非常吻合。而且,自从玄奘剃了石盘陀之后,石盘陀这个胡人就成了胡和尚,其发音与孙悟空的俗称猴子非常接近。可能是传播过程中发生了音变,也不是不可能。但胡人并没有像孙悟空那样坚持到最后,走到半路就一去不复返了。


从这一刻起,只剩下玄奘一个人,眼前是茫茫大漠。在沙漠中,玄奘迷路了,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没想到祸不单行,他最后一个水袋被打翻了。四天五夜无休无止的滴水之后,玄奘奄奄一息。这位虔诚的佛教徒躺在沙漠里,对着观音打坐。对于玄奘来说,观音只是他维持生命的精神支柱,真正帮助他走出困境的是一匹紫红色的瘦马。显然,这是一匹旅行经验丰富的老马。玄奘来到一处泉水边。和帅气的白龙比起来,这匹马连原型都算不上。


玄奘在西方遇到了谁?


公元《西游记》年,唐僧的目的地是西方天竺的大勒音寺,他将在那里遇到如来佛祖。现实中,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没有雷音寺,更没有如来。真正的如来,即释迦牟尼,生于前六世纪,八十岁涅_,而玄奘西游已经是六世纪,中间隔了几千年。玄奘肯定不会在那里见到如来。


玄奘要去的是那烂陀寺,那是当时令所有佛教徒着迷的佛教圣地。它是当时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以大乘佛教为主。玄奘到了这里,受到的隆重接待堪比小说。那烂陀寺的和尚听说玄奘到了金刚,就派了四位长老去迎接。200多名僧人和1000多株檀香前来迎接,在敬仰的簇拥下,将玄奘迎入那烂陀寺。


玄奘到那烂陀寺时,住在这座寺庙里的正是德高望重的戒贤法师。此时的解仙已年过百岁,据说等待玄奘已久,可见他对玄奘的重视。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五年,周游列国,游历了几十个国家,虚心向名师求教。然后他回到那烂陀寺,向他的老师解贤汇报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得到了解贤的表扬。


贞观十六年,放弃日本的印度国王在曲女城举行佛教辩论会,邀请玄奘为主讲人。与会者是来自五个印度的18位国王,3000名大乘佛教学者和2000名异教徒。当时玄奘讲,大家可以随便问问题,但是谁也打不过他。这场辩论使他声名鹊起,被大乘尊为“大乘天”,大乘尊为“解脱天”。日本戒王坚持让玄奘参加五年一次的大法会,历时75天。会后,玄奘决定返回


玄奘回国的消息传开后,忆战王千方百计挽留。加莫劳兰的鸠摩罗王说,只要他留在印度,他就要为印度建造一百座修道院。然而,这些优厚的待遇并没有动摇他回国的决心。


返乡盛况


小说中简单介绍了唐僧回唐的故事,如来座下的金刚被祥云直接护送回国。其中提到,四大师徒回到大唐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迎接。


现实中,玄奘的回国之旅确实一帆风顺,畅通无阻,有护卫,但不是神仙,而是以接力的形式被几个国家的国王护送回国。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回到长安,迎接他的方式是前所未有的。“道观赶迎,京师罢市。”不管和尚和海关来接他,整个资本市场都停了。玄奘回到长安后的第二天,他就在朱雀大街的南面展示了他从印度带来的佛经和佛像。


的结局说唐僧师徒把经书送回大唐后,被金刚带回西方,如来分别给了几个人位置。真相是,玄奘回国后,唐太宗让他回世俗,辅政,却被大师婉言拒绝。他一心想着翻译带回来的经文。


玄奘回国后大部分时间都在翻译。他一生翻译佛经75部,1335卷,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空前的。他还创造性地发明了新的翻译。前一种译法称为旧译,以“真义”和“鸠摩罗什”为代表。老翻译家大多是外国人,中国人往往因为不精通中文或者过于强调意译和直译而难以理解。玄奘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他精通梵文和中文,翻译的经典通顺流畅,中国人读起来很容易。


玄奘回国后还写了一本重要的书《西游记》,记录了西亚南亚各国和地区的社会历史变迁以及当时的情况。玄奘的书里有一些材料,是其他书里没有的。所以这不仅开阔了国人的眼界,也为印度考古提供了大量的史料。现在几乎所有涉及古印度的书都会引用这本书的内容。


林德元年,一代佛学大师相继去世。玄奘下葬那天,有一百多万人去参加葬礼,有三万多人睡在墓旁。这位大师死后,他的遗骨被送到了哪里,至今仍是一个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