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历史作业,急

一.材料解析
材料一 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说:“本朝自统一区宇以来,于今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户口虽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用,共谋生焉能给足?”
——《清圣祖实录》卷240
材料二 康熙五十三年(1714),有大臣建议垦荒,康熙帝说:“条奏官每以垦田积骨而言,伊等俱不识时务。今人民蕃庶,食众田寡,山地尽行耕织,此外更有何应垦之田,为积谷之计耶?”
——《清圣祖实录》卷259
阅读材料后回答:
1.康熙帝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2.康熙帝的“事务”论,有何值得肯定的成分?
二.回答:
汉唐盛世的出现与汉武帝,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有什么关系?

  1.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耕地严重不足;环境遭到较大破坏。
  2.较长时期安定局面和“摊丁入亩”的实行及粮食产量的提高使人口迅速增长;人口过多造成耕地短缺并进而导致乱垦滥伐,引起水土流失、河湖淤塞,水灾日益严重。
  二.西汉和唐代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封建社会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国家统一、文化昌明、武功强盛、国威远播,是汉唐两朝的共同特点。但是,两个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选择的却是截然不同的路径。西汉王朝在汉初地方分权的背景下走的是中央集权化不断加强的
  道路,唐王朝则在初期高度中央集权的背景下走的是地方分权化趋势不断增强的道路。
  汉唐两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选择的不同路径,对我们思考地方权力在两朝盛世形成、持续中所起的作用极富启发意义。我们知道,西汉盛世的顶峰是汉武帝时期,但被后代史家津津乐道的“七十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汉书·食货志》)盛世局面,就主要出现在作为西汉盛世组成部分的“文景之治”时期以及汉武帝即位的初期,而此一阶段恰值汉代地方权力最为活跃和比较活跃的时期。我们还知道,唐王朝盛世的顶峰是唐玄宗时期,安史之乱导致由盛转衰,但唐王朝经济活跃、文化昌明、作为东亚文明中心和世界仰慕之国的地位继续保持了百年之久(直到黄巢起义以后才彻底衰弱),而此一阶段正是地方权力扩大而尚未失控的时期。所以,我们既要看到汉初地方分权曾经导致地方割据势力坐大、引发吴楚七国之乱等消极作用的一面,也要看到地方经济活跃带动整体经济繁荣,推动汉武帝鼎盛局面出现等积极作用的一面;既要看到唐后期地方分权化趋势最终造成了藩镇林立、叛乱频仍、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等消极作用的一面,也要看到地方权力扩大曾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支撑中央权力、延续盛唐文明具有积极作用的一面。
  检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07
1.人多地少
2.认为不该大片垦荒,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二、个人的政治才干,采用了正确的措施,推动了盛世的出现。
第2个回答  2009-11-07
人口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