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6年,为什么这一年诡异的没有夏天,7月飞雪气候大变?

如题所述

1816年,这一年诡异的没有夏天,7月飞雪气候大变是因为坦博拉火山爆发,喷出的气体遮盖着太阳,导致全球降温所致的。

    无夏之年

1816年是我国的清嘉庆二十一年,据史料记载,在这一年的农历六七月份,我国的江西、安徽等南方地区发生了极端的天气。长江流域在7-8月份竟然飘起了大雪,江西彭泽地区6月份气温骤降,山上出现积雪,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在7月份,突降大雪,地面雪花有一寸多厚。由于气温骤降,长江流域的百姓们在六七月份竟然开始烤火了,真是千年难得一见的奇观。

由于气温骤降,严重影响了地里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当时的粮食大量减产,进而导致粮食危机。由于这种极端天气,持续了近3年,导致人们没有粮食可吃,开始吃树皮,最后连树皮都没有了,只能吃观音土充饥,不少人在这场自然灾害中丧生。据史料记载,云南饥荒最为严重:“是岁大饥,路死枕籍”。

同一时期,除了我国之外,整个北半球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英国7月降雪,德国8月入冬,草木结霜,河流结冰,农作物被冻死,欧洲大约有20万多人死于这次突发的自然灾害。由于1816年的夏天,气温骤降,7月飞雪,欧洲称这一年为“无夏之年”。

    坦博拉火山爆发

我们常说“六月飞雪”必有冤情,难道是因为这一年有天大的冤情吗?显然不是,这一切的发都是坦博拉火山爆发所引起的蝴蝶效应。

坦博拉火山是一座位于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北部的活火山,在1815年发生了大喷发,这次喷发从当年的4月5日持续到7月中旬,这是世界上有历史记载的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火山爆发指数(VEI)为7。火山爆发的巨响在2500千米之外,都能听到。火山爆发喷射出1400亿吨岩浆,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投在日本广岛的那颗原子弹爆炸威力的5万倍,导致约71000人遇难。

    蝴蝶效应

坦博拉火山的大喷发引发了蝴蝶效应,坦博拉火山爆发的火山灰和一些气体把地球包围,气体中又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甲烷等气体,这些气体在经过大气层时发生反应成为了溶胶,阻挡并反射了太阳光,因此地球没有了太阳的热量,所以气温也就下降了,最终导致全球的气温下降了0.53度。其影响在次年的1816年在全球突现出来,出现了罕见的天气异象,北半球出现了“无夏之年”。

谁能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一场火山爆发,能够这么严重地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蝴蝶效应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这也从一个侧面再一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保护地球人人有责,否则一旦它出现问题,谁也不能独善其身。特别是近年来的全球变暖问题,值得我们警惕,保护地球从你我做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8

正常情况下每年都是春夏秋冬依次出现,而在电影《窦娥冤》中的那种七月鹅毛大雪自然是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的,因为影视剧终究还是虚化的,春夏秋冬可以说一直都在轮回。

    但在历史上确实出现过,没有夏天的情况。

200多年前,也就是公历1816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嘉庆二十一年,这年有英国人使节到中国中国,传说因为英国使节不遵循清朝的三跪九叩礼之礼,而不受嘉庆皇帝的待见,于是皇帝便让使节回国。

过去几十年之后,英国就对清朝发动了侵略性的战争,这场侵略战争打开了历史上中国的大门。同时,1816年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年,因为1816年是历史上最冷年份之一,被称为“无夏”之年,1816年的夏季,欧洲、北美和亚洲地区就已经出现了霜冻和降雪,全球陷入了饥荒。

    1816年发生了什么?

其实总体上对于1816年要发生的事情根本没有任何预兆,因为1816年的春天很正常,农民们忙于耕种农作物,但就是从5月份开始,天气突然变得寒冷了起来,而且晚春还下起了雪,由于没经历过这么寒冷的春天,于是有大多数牲畜被冻死了。

而从6月份开始,美国也开始下起了雪花和冰屑,湖畔也结了半英寸的冰,在欧洲大陆刚刚才结束了拿破仑战争,本打算好好的休养生息,结果欧洲、德国也在八月出现了霜冻,欧洲主要的河流出现了大规模的结冰事件。

同时这诡异的天气还造成了大量的农作物和家畜被冻死,饥荒开始了,那时候欧洲大约有20万人被饿死或者被冻死。

    为什么1816年没有夏天?

这次“夏天”事件主要的原因是1815年的坦博拉火山爆发引起的,这次火山爆发喷发的火山灰蔓延到了世界各地,影响了整整三年的气候。

据悉当时的坦博拉火山喷发出的二氧化硫灰云竟然高达地表上空40多公里,可以说已经到达了平流层,这就意味着必须花费许多的时间才能够完全“清除”。

而且这些新形成的火山灰随着气流分布到了全球,不断地吸收阳光,阻止太阳光线到达地面使地球变暖。

当时的气候统计显示,全球平均气温虽然仅仅只下降了0.4-0.7摄氏度,但正是这一微小的变化对地球气候以及生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比如像夏季霜冻,天空长期乌云密布以及不正常的降雨降雪,间接导致了大面积农作物的收成和饥荒的爆发。

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科学家们发现这些问题也有可能是由于二氧化硫导致的。假设如果火山喷发到高空的二氧化硫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硫酸,硫酸就会迅速凝结成微小的硫酸盐气溶胶,而风携带这些气溶胶环绕全球时。

它们会吸收一些太阳辐射,使平流层变暖,而平流层吸收阳光等于给地球表面降温,改变冷暖空气区域的位置影响从平流层到地面的高低气压模式,这些变化反过来又影响风的速度和方向,以及与之相关的气温和降水模式的变化。

而1982年墨西哥埃尔奇雄火山的喷发以及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的喷发也验证了这一假说,再加上当时坦博拉火山爆发喷射出1400亿吨岩浆,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爆炸威力的5万倍,无论如何它的二氧化硫含量不会太少。

而且还有一些人们认为一次火山爆发不可能影响全球各地,他们认为还有其他因素,据调查从14世纪开始,地球就已经开始经历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全球变冷。

从1810年12月。到1823年5月又正好处于道尔顿极小期,在1816年5月的太阳黑子数量也是自记录太阳活动以来的历史最低值,这就代表着那个时期太阳辐射本身就少。

    总结。

之前已经说过了火山爆发能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就比如二氧化硫)对气候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火山灰和火山气体都会被喷到高空中去。

而这些火山物质就会遮住阳光,导致地方气温下降,而1816年的坦博拉火山爆发就是前车之鉴。不仅如此,大量的火山灰和暴雨会结合形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甚至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让许多人无家可归。

第2个回答  2020-05-13
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冤情,就是正常的气候受到地球活动影响而已,1816年的7月下大雪,纯粹是因为一个火山的爆发,而且还是国外的一个火山,这也侧面印证了一个理论:蝴蝶效应。
火山喷发出来的烟雾等气体,阻挡了太阳光的传播,光照不到大地上,天气就开始突变了,所以当时才会7月飞雪,在当时科技不发达的时代来说,会觉得很诡异,但现在全球信息都互通了,找到根了,也就不觉得诡异了。
这样看来,是不是觉得很多“诡异”的历史事件,没准也都是可以解释清楚的,只不过是当时人们还没有探索到这一方面而已。
第3个回答  2020-04-29
1815年的时候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猛烈爆发 ,火山灰和 尘埃挡住了阻挡并反射了太阳光 ,使得全球的气温下降了0.53度,1816年更是出现了罕见的天气异象,成为”无夏“之日。
第4个回答  2020-04-29
因为这一年的超级火山发生了喷发,火山灰进入大气层,改变了全球的气候变化,所以这一年没有夏天,7月飞雪气候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