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预感吕后会为难戚夫人母子,为何他死前不废了吕后?

如题所述

因为担心自己死后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会被吕后杀害,刘邦整日闷闷不乐。

这时候一个名叫赵尧的人看出了他的心思,明白他是在为刘如意担忧,就建议他给被封为赵王的刘如意找一个身份贵重、众人钦佩的相国,让他来保护赵如意。

受到启发的刘邦思来想去,最终选择了御史大夫周昌。周昌有什么过人之处呢?他非常正直,只站在自己认为对的一方。

刘邦当然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当然知道,当闹了一出“改换太子”的悲喜剧后,吕后和戚夫人的矛盾已经没有办法调和。按照吕后强硬的性格,他死以后,吕后是绝对不会饶过戚夫人的。既然如此,他为什么不给戚夫人想个办法,为她留一条后路呢?

其实,说刘邦不为戚夫人考虑,实在是有些冤枉刘邦。他可是实实在在地为戚夫人考虑的。他是怎么为戚夫人考虑的呢?

在刘邦“改变太子”失败以后,他立刻把刘如意封为赵王,让他去藩地,这样就把他和吕后分开了。

接着,他便准备选择一个相国去辅佐刘如意。在选择相国问题上,刘邦也是煞费苦心。当时,符玺御史赵尧给刘邦推荐了御史大夫周昌。而刘邦也觉得周昌是一个最恰当的人选。为什么说周昌是一个最恰当的人选呢?

剪除吕后羽翼。对于吕后这个患难与共的妻子,刘邦还是非常熟悉的。她能忍常人之不能忍,但心狠起来也会让任何人为之胆寒。早在刘邦还统治汉朝时,就发现吕后为了扶持太子刘盈继位,刻意结交大臣,所以对她进行了打压。除了汉朝的功勋大臣外,就连与刘邦一起出生入死的樊哙,刘邦都差点让人除掉他。理由仅仅是因为樊哙是吕后的妹夫。

公元前195年,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回来。屁股在椅子上还没坐热,就听说燕王卢绾叛变了,恰逢此时他的创伤还发作了。无奈之下,刘邦只好命樊哙以相国的身份前去征讨卢绾。樊哙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跟刘邦告状:“樊哙是吕后的妹夫,早就串通一气。如今又掌了兵权,恐怕陛下百年之后会对江山不利。”刘邦早就对吕后不满,也害怕他死后戚夫人受到吕后等人的迫害,所以立刻让陈平带着周勃去诛杀樊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6
历史上吕后有很大政治权利,以级她有很多官员的支持,她掌握着很大的政权以及她的家族也有很大的势力,可以左右政权。
第2个回答  2021-01-26
因为吕后是确保政权交接平稳的关键人物,如果她死了大汉就会发生动乱,甚至亡国,所以刘邦不敢冒险杀她。
第3个回答  2021-01-25
本来吕后就是皇后怎么可能废掉吕后,而且当时的刘邦很爱吕后,对吕后也是百般宠溺
第4个回答  2021-01-25
因为他死前已经意识到了吕后已经与很多朝臣结下了关系,所以他没有这个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