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绘画教育目的

如题所述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有所得”本质上体现了美术活动的目的与任务。历史上关于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有多种认识与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工具论。主要以里德和罗恩菲尔德为代表,认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该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通过幼儿自发的和自由表现去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让幼儿去建构健全人格的内涵,强调美术教育的教育价值,将美术当作对幼儿实施教育的手段,将美术教育的目的定位在儿童的一般发展上。在这种认识下,幼儿的“自发”与“自由”被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对幼儿采取完全放任的态度,但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同样适用于幼儿,工具论者将幼儿放置在一种自发的、无教师教学和指导的、无创造目的的、放任自流的状态期待幼儿能够合适的发展,是很不切合实际的。
  第二,本质论。主要以艾斯纳和格里为代表,本质论强调学科为中心,主张实现美术学科的自身价值,认为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认为美术能力是学习的结果,正确的美术学习应该包含美术创作、美术批评和美术史知识,应该有良好的课程设计和评价。但是,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不是孤立发展的,它同人类活动的其他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幼儿的美术教育也并非是为了培养美术领域的专家学者,本质论者过分强调了美术教育的系统性而忽略了幼儿自发表现、自发创造的内在需求。
  第三,感官教育论。秉持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两位有着医生经历的学者,他们从自身的知识经验谈起,认为美术的训练能够锻炼人的眼睛敏锐度,肌肉的灵活度,将儿童绘画看作是培养儿童观察能力和眼手协调能力的手段,而完全没有涉及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方面的培养。他们从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美术教育的目的,有其积极意义,但是自旧石器时代就开始发展起来的灿烂美术文化仅仅只能锻炼人的感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否则无法解释人类美术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关于理想的、关于政治的、关于各种各样情感的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