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大棚里搞养殖能不能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10-01
  葡萄大棚养殖模式是可行的。大棚温室葡萄栽培技术属于季节生产,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生产,有交提高积温,是一种提前或延后成熟反季种植技术,在淡季进入市场,满足人们的需求,实现亩产4万左右的高经济效益。

  设施葡萄的实用栽培技术

  一、塑料大棚性能特点
  (一)气温变化特点
  1、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
  大棚内的温度水平及其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
  2、温度日变化剧烈,有温度的逆转现象。
  大棚内温度日变化趋势与外界基本一致,但昼夜温差大。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1—2小时,比外界稍迟或同时出现,持续时间短,棚内气温回升快,最高气温多出现在午后1点,比外界稍早或同时出现,午后2—3点后棚温下降。棚内昼夜温差幅度12月—2月小,3—9月大,且晴天日温差比阴天日温差大得多,阴天日温差小,气温日变化平缓。大棚的增温效果随天气条件而异,晴天增温显著,阴天增温不显著。大棚内存在“温度逆转现象”,所谓“温度逆转现象”是棚内最低气温反而低于棚外的现象。温度逆转现象各季都可能发生,但以春季明显,危害最大。当有冷空气南下入侵,在偏北大风后第一个晴朗微风的夜间,棚内最低气温可比棚外低1—20C。温度逆转始于夜间10时至日出后棚内气温回升后止。晚春和初夏,由于温度升高,温度逆转不会造成危害,秋季温度逆转现象不明显。
  3、棚内气温水平分布不均匀,存在“边际效应”。
  棚内1米高气温水平分布显示:大棚中部、中南部位温度最高,北部温度低,夜间西北、东南均低。靠近棚模的边缘1—2米处,出现低温带,其气温比中央地段低2—30C。
  (二)地温变化特点
  大棚内浅层土壤温度的日变化与棚内气温变化一致,但最高、最低地温出现的时间偏晚2小时左右,晴天时日变化大,阴天时日变化小。棚内浅层土温的水平分布也不均匀,中央部位的地温比周边部位的高。
  (三) 光照变化特点
  1、棚内光照强度存在季节差异。
  棚内光照强度自春至夏,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增强,透光率一般在50%—60%。
  2、棚内光照强度与覆盖薄膜的质地和使用时期及管理有关。
  常用的覆盖塑料薄膜有聚乙烯薄膜和聚氯乙烯薄膜两种。同是新的,厚度相同(0.1mm)干洁的聚氯乙烯薄膜在可见光波段的透光率为86%—88%,而聚乙烯则为71%—80%。
  塑料薄膜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由于老化、吸尘、结露等,透光率会逐渐下降,但下降的速度与薄膜的质地有关。一块普通的聚氯乙烯薄膜,原始透光率为90%,使用60天后降为55%,一年后仅为15%;而一块聚乙烯防尘薄膜,原始透光率也为90%,使用60天后透光率仍可达到82%,一年后达到58%。
  薄膜沾着水滴会使透光率大大降低,一块干、洁薄膜透光率为90%,1—2mm直径水滴布满薄膜时,透光率降为62%,2—3mm直径水滴布满时,透光率降为57%,生产实践上建议使用无滴膜。
  3、大棚的方向影响棚内光照的分布。
  生产上提倡南北延长。南北延长的大棚内光照分布比较均匀,且便于通风。
  (四)湿度变化特点
  大棚内是高温环境,棚内空气湿度大大高于棚外,晴天闭棚时尤甚,遇到连续阴天棚内湿度更大,易诱发病害。棚内相对湿度的水平分布特点是周边部位比中央部位高约10%,这与气温分布正好相反。通风和灌溉对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影响很大,前者降湿,后者增湿。
  (五)二氧化碳浓度
  大棚二氧化碳日变化中,夜间至日出,达到最高峰,日出后急剧下降,通风后回升,但比室外大气中的浓度低,整个白天二氧化碳含量是亏缺的。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匀,中部高,边缘低。
  二、塑料大棚葡萄温度管理
  大棚温室内的温度管理是培育好保护地葡萄的关键。它不但要保证植株不受低温或高温的危害,而且要满足葡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对最适宜温度的要求,使之顺利完成整个生长过程,并能按计划的要求,生产出高品质的葡萄。
  (一)扣膜升温催芽
  葡萄的自然休眠期(一般要经历2个多月)结束后可扣膜升温催芽。开始加温的第一周,保持白天15~200C,夜间5~100C;第二周白天仍保持15~200C,夜间提高到10~150C;第三周以后,保持白天20~250C,夜间200C左右。这样20天左右的时间,芽眼便可萌发。这对果实提早采收极为有利。此外,还可采用植株周围地面铺盖塑料薄膜,提高地温,逐步升温,避免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不协调现象。注意最高温不要超过300C,防止引进高温障碍。
  (二)萌芽至开花期的温度调控
  一般露地的气温稳定在200C以上时进行揭膜,揭膜时,只揭去棚缘部分薄膜,使棚内气温与露地的基本一致,保留顶棚薄膜,避雨防灾,减少病害。
  在萌芽至开花期这段时期,葡萄新梢生长迅速,花器仍继续分化。为防止新梢徒长,在新梢生长期间,白天的温度仍应继续控制在20~250C,夜间以15~200C为宜。进入开花期前后,温度应稍为提高,白天控制在25~280C,夜间18~220C,以满足开花、坐果对温度的需要,保证授粉、受精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果粒膨大期的温度调控
  为了促进幼果迅速膨大,棚内的白天气温可适当提高,使之控制在28~300C,夜间仍维持18~220C。要注意通风,使棚内白天温度不超过300C。进入浆果成熟期,为增加树体的营养积累,提高糖分,可加大昼夜温差(达100C左右),因此白天28~300C,最高不超过320C,夜间温度逐渐下降到15~160C或更低些。
  三、葡萄架面设置
  红提葡萄种植采用3×1m株行距,V字形双篱壁架面。
  无核白鸡心葡萄种植采用3×0.5m的株行距,V字形双篱壁架面。
  架面设置为:(1)采用10×12×250cm冷八丝水泥浇灌葡萄桩。(2)葡萄桩跨度4—6m。(3)每桩上距地面70cm设第一道横木,距地130cm处,200cm处设第二、第三道横木。(4)横木长度,第一道40cm长,第二、三道横木长80cm。(5)各台横木两端为10—12号铁线拉紧,这样就形成三台、6道铁线、两面篱壁的V字形架面。
  四、葡萄整枝
  采用双篱壁双臂单层水平整枝,具体方法是:定植苗萌发后,选留2个健壮新梢培育为主干,分绑两旁篱壁,待新梢长至70cm时摘心促发副梢萌发。每一主干选留2个健壮副梢培育主蔓,其余抹除,待其长至70cm时摘心,分向两边压平,水平绑于第一台铁线,按枝距15—20cm选留向上生长的二次副梢。其余副梢,全部尽早抹去,待选留的二次副梢长到1.5—1.6m时摘心,培育为结果母蔓,摘心后顶端萌发的1—2副梢留4—5叶反复摘心,其余的留1叶摘心,以促进枝蔓加粗生长,并有利于促进枝蔓成熟和芽眼的花芽分化,为第二年结果奠定良好的基础。冬季修剪时,将结果母蔓留3—4芽剪去,树形即基本完成。
  培养这种树形也可在定植苗萌发后,选留2个健壮新梢培育为主干,分绑两旁篱壁。待新梢长70cm时摘心促发副梢,每一主干选留2个健壮副梢培养为结果母蔓,待4个结果母蔓长1.0—1.2m时摘心,摘心后萌发的二次副梢,每蔓除顶端留1个二次副梢4—6叶反复摘心后,其余留1叶摘心,促进结果母蔓加粗生长,并有利于促进枝蔓成熟和芽眼的花芽分化,为第二年结果奠定良好基础。等冬季修剪时,将结果母蔓上的二次副梢全部剪去后,水平绑在第一台铁丝上。第二年新梢萌发后每隔15~20cm留1新梢(或果枝),并均匀地将其绑在架面上。第三年每枝留3—4芽短剪,这样树形即告完成。
  五、新梢管理
  与露地大致相同,但应注意新梢徒长和生长不整齐,以便稳定树势,提高产品质量。
  (一)抹芽
  抹芽的时间比露地应适应晚一点,待能分清强弱,辨认出花序有无和大小时进行。抹芽时,保留生长中庸的结果枝结果,尽快抹去有障整形,表现徒长、细弱、无用的萌芽。
  (二)定梢
  每亩产量控制在1吨左右为宜。冬剪时对每平方米架面留7个结果枝左右,每结果新梢留1个果穗。架面结果新梢之间的距离以15—20cm为宜,保证架面的通风透光和果品质量的提升。
  (三)引缚
  当新梢长至40cm时,应及时将其引缚在架面上,使棚内的通风透光条件一直保持良好状态。
  (四)摘心和副梢处理
  结果新梢通常须在花前5—7天摘心,以提高座果率。一般在花序以上7—10片叶摘心。摘心后萌发出的副梢留顶端1个延度,其余全部抹去。所留副梢留3—4叶反复摘心。
  计划利用冬芽二次结果的,于第一次果采收后,剪去顶端保留的延长副梢,逼使剪口下的冬芽萌发结果。通常剪口下1—2个冬芽在剪后10—13天即可萌发第二次结果枝。二次结果枝花序以上只留1叶,待所留1叶副梢萌发后,再将花序下副梢全部抹去,延长所留副梢,扩大叶面积。
  培育幼龄植株时,为促进主蔓加粗生长及使主蔓上芽眼分化良好花芽,摘心后对顶端1个副梢保留4叶反复摘心,对叶腋中的其他各副梢留1叶摘心,同时对该叶的腋芽掐除,使其基本丧失发生二次副梢的能力。
  六、果穗管理
  (一)疏穗
  在定梢确定新梢负载量的基础上进行,每个健壮结果枝只留1个果穗,留大的还是留小的?根据市场客户需求决定。
  (二)果穗修整
  是为培养穗形美观,提高果实商品价值。
  花前1周左右,将花序副穗掐去,根据花序的大小,将主穗的穗尖掐去,使花序的外形呈圆锥状。
  (三)疏粒
  疏除果穗上的小果粒和畸形果粒,根据品种确定留粒数,疏除影响穗形,过密果粒,保留大小均匀一致的果粒。
  (四)果穗套袋
  套袋一般在疏粒后进行。套袋前,对已疏好粒的果穗喷1次200倍的半量式1:0.7:200波尔多液,待果面药液风干后,即可将袋套上。选择专用葡萄纸果袋,视果穗的大小而选用不同规格。套好后,袋子的上口要扎紧并固定在老枝上,下口两角分别剪一个小洞,以便袋内空气流通。
  七、土肥水管理
  (一)土壤管理
  保护地葡萄栽培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通气性好,保水力强,排水好的砂壤土和壤土。土壤除在种植前,开深沟分层施入大量优质有机肥和过磷酸钙作基肥外,每年采果后,还应结合行间深翻,施入优质有机肥,为葡萄根系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二)肥料管理
  1、秋施基肥
  葡萄采收后或9月上旬,结合深耕,施入基肥,这对恢复树势很有好处。通常采用沟施方法,距树蔓80—100cm处沿葡萄篱壁挖40cm宽、深40—60cm条形沟,将基肥与土壤混合,均匀埋入沟中,一般亩施3000—4000kg。
  2、追肥
  新梢生长季节,视生长情况,酌情施肥。一般叶片小、叶色淡、新梢细弱,节间短为缺肥状,可及时追施尿素25~50克/株,或喷施0.2%尿素溶液2~3次,每次间隔7—10天。若徒长(叶片大、叶片薄、新梢过粗,节间长等)须控制氮肥和灌水量。
  保护地葡萄易缺硼,一般花前1周喷洒0.1%~0.2%的硼砂液,冬季,每亩在地表撒施硼砂1.5~2.0kg补充硼肥。
  果实膨大期,根系追施惠满丰烤烟专用复合肥(N6%、P2O512%、K2O24%)每株1kg,叶面每隔7—10天连续喷施0.3%磷酸二氢钾3—5次,以增加和满足葡萄植株对磷、钾肥的需要。这对增强植株抗性、提高果实的含糖量,促进浆果着色与枝条成熟都有好处。
  (三)水分管理
  保护地葡萄的水分管理非常重要。设施内的湿度不但对葡萄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对催芽、坐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很大,而且对控制棚内病害的发生十分密切。水分管理尽量满足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尽量降低棚内的空气湿度,以形成减少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葡萄升温催芽开始前,要灌1次透水,在水分下渗入土中后,松土深10cm左右,整平,在植株基部两边各铺宽50cm地膜保水提地温,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新梢生长期为防止徒长,利于花芽分化,要注意通风换气,控制灌水,使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降至60%—70%。开花期前后,为保证开花散粉的正常进行和减少病害发生,要经常通风换气,使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降到50%—60%。果实膨大期需水量大,为了促进果粒迅速增大,在果坐好后的25天以内,可灌1—2次透水,使土壤含水量达到70%—80%,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果实着色期开始,直至采收期以前,停止灌水,以利提高果实的含糖量,促进着色和成熟,防止裂果,棚内湿度控制在60%左右。果实采收后,冬季干旱时间长,可适当灌一次水。
  八、病虫害防治
  保持棚内地面清洁,保证架面通风透光,合理调控温度、湿度,以减少病源和控制其发病条件。
  温室葡萄主要虫害有红蜘蛛、二星叶蝉、蓟马、葡萄锈壁虱、葡萄粉蚧等。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白腐病、黑痘病、炭疽病等。
  防治上:首先在萌芽前,剥去成龄植株主蔓上的老皮,以消灭老皮里越冬的害虫成虫和虫卵,以及病菌和病菌孢子,操作上要注意用塑料布铺地接着,收集烧毁,不要泼洒在地面上。其次在萌芽期芽眼鳞片裂开时,喷3—50B石硫合剂。以彻底消灭越冬虫卵和病菌孢子。同时地面也进行喷布,使棚内的越冬病菌、虫卵消灭得更彻底。
  在生长期间,开展以重点防治白粉病、霜霉病为中心的综合防治,保护好植株叶片,促进植株营积累。采用50%瑞毒霉加70%代森锰锌2000倍液喷布,若发现二星叶蝉、葡萄红蜘蛛、葡萄粉蚧、葡萄锈壁虱等害虫危害,可喷40%乐果乳油150倍液一遍。
  在结果期间,万一出现某种病害或虫害,最好利用保护地前期密闭条件,在夜间利用烟雾剂农药进行密封熏蒸,以杀死病菌、害虫和虫卵。
  喷药果注意弥雾均匀,喷布认真,多喷叶背,注意安全。
  九、葡萄温室二次座果技术
  第一茬葡萄采收后,剪去顶端所有副梢,诱发剪口下冬芽第二次梢,一般10—15天芽眼萌发,萌发至开花的需20天,开花到果实充分成熟需70—75天。注意棚内温度控制,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新梢管理方法同上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0-01
养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