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保护好自己的肝胆

如题所述

您好,请将全身的健康状况和检查的详细结果说清楚。

关于两种疾病的相关的知识:
胆结石,患了胆结石,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在饮食方面也要科学安排,应做到“七要”与“五忌”。
七要:一要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番茄、白菜等,平时应多吃些香蕉、苹果等水果。二要用植物油炒菜,所吃的菜以炖、烩、蒸为主。三要常吃些瘦肉、鸡、鱼、核桃、黑木耳、海带、紫菜等、四要多吃些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松驰胆道后约肌、有利胆作用的食物如山楂、乌梅、玉米须(泡茶慢慢喝)。五要吃早餐,不可空腹的时间太长。六要经常运动,防止便秘。七要减肥。
五忌:一忌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心、肝、脑、肠以及蛋黄、松花蛋、鱼子及巧克力等。二忌高脂肪食物,如肥肉、猪油、油炸食品,油多的糕点也不宜多吃,因为过多的脂肪引起胆囊收缩,导致疼痛。三忌节假日或亲友聚会时大吃大喝。因为暴饮暴食会促使胆汁大量分泌,而胆囊强烈的收缩又会引起胆囊发炎、局部绞痛等。四忌食辛辣刺激的调味品,如辣椒、胡椒等。五忌烟、酒、咖啡等,这些带有刺激性的食品会使胃酸过多,胆囊剧烈收缴而导致胆道口括约肌痉挛、胆汁排出困难,易诱发胆绞痛。

虽然现在已有不少应用非手术的方法可以治疗胆结石,如体外震波碎石、口服鹅去氧胆酸溶石治疗、注入甲基叔丁醚直接溶解胆固醇结石、应用中医中药治疗等,但这些方法有的还处在临床研究阶段,有的效果不确切、不满意,而且多数方法只适用部分胆结石的病人,因此,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结石的主要手段。胆结石病人经过手术治疗后,绝大多数都会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病人的症状会得到解除,能完全恢复健康,过着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但是,确有少数病人在手术后还会有胆结石的症状,胆石会复发,甚至需要再次手术。

脂肪肝

1、脂肪肝的饮食治疗原则:
(1)控制热量摄入,以便把肝细胞内的脂肪氧化消耗。肥胖者应逐步减肥,使体重降至标准体重范围内。以标准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可给热能84~105千焦(20~25千卡)。标准体重(公斤)=身长(厘米)-105(或100),男性165厘米以上减105,而女性和男性165厘米以下者减100。�
(2)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按标准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每天可给脂肪0.5~0.8克,宜选用植物油或含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等;碳水化合物每天每公斤体重可给2~4克,食用糖的摄入不宜过多。�
(3)高蛋白饮食,每天每公斤体重可给1.2~1.5克,高蛋白可保护肝细胞,并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蛋白质供给,优质蛋白质应占适当比例,例如豆腐、腐竹等豆制品,瘦肉、鱼、虾、脱脂奶等。�
(4)保证新鲜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供应,以满足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但含糖多的蔬菜及水果不可进食过多。�
(5)限制食盐,每天以6克为宜。�
(6)适量饮水,以促进机体代谢及代谢废物的排泄。�
(7)含有甲硫氨基酸丰富的食物,如小米、莜麦面、芝麻、油菜、菠菜、菜花、甜菜头、海米、干贝、淡菜等食品可促进体内磷脂合成,协助肝细胞内脂肪的转变。�
(8)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如洋葱、蒜、姜、辣椒、胡椒、咖喱和酒类等:少用肉汤、鸡汤、鱼汤等含氮浸出物高的食物。

2、脂肪肝的食物选择 �
(1)优先保证优质蛋白质食物及新鲜绿叶蔬菜。�
(2)控制食糖、各种甜食及高热能食物,如含糖量高的蔬菜、水果、胡萝卜、土豆、芋头、山药、粉条、巧克力、甜点心等。�
(3)少吃或不吃煎炸等油类含量高的食品。�
(4)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也宜限制。�
(5)适当选用含甲硫氨基酸高的食物。

中医治疗脂肪肝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求因、综合施治,能起到很好疗效。
现根据近年中医辨证施治脂肪肝的文献中,对比较集中较多的报道,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1、痰瘀阻络,肝郁气滞
(1)临床表现。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大,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弦细。
(2)病因病机。由于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痰湿内停,造成脂肪肝的发生。
(3)治疗原则。疏肝理气,化痰祛瘀。
(4)处方用药。“逍遥散”加减:柴胡6克,全当归、赤白芍(各)、枳壳、广郁金、丹参、延胡索、山楂、茯苓各15克,焦白术20克,川楝子、甘草各10克。
胁痛重者,加青、陈皮;气郁化火者,加丹皮、焦山栀;伤阴者,加制首乌、枸杞子。
本方适用于肝炎后脂肪肝、肥胖型脂肪肝的治疗。
2、痰湿内阻,肝郁脾虚
(1)临床表现。右胁胀满,嗳气恶心、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缓。
(2)病因病机。由于长期嗜食甘肥厚味之品,或情志失调,及某些疾病因素,使脾失健运,湿浊结聚成痰,肝失疏泄,以致痰湿阻于肝络而成本病。
(3)治疗原则。疏肝健脾、祛湿化痰。
(4)处方用药。“家味温胆汤”加减治之:丹参15克,陈皮9克,茯苓12克,制半夏9克,焦山楂12克,蔻仁10克,炒枳壳6克,苍术、白术各12克,厚朴12克,干姜6克,淡吴萸6克。
气郁腹胀者加:枳实、大腹皮,枳壳;纳差者加:神曲、麦芽等。
本方适用于肝炎后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3、痰瘀痹阻,肝肾亏虚
(1)临床表现。形体稍胖,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胁痛不舒、时有头痛、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夜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2)病因病机。水不涵木,肝失疏泄,血脂失于运化,积于血中则为瘀为痰,痰瘀痹于肝,则为脂肪肝。
(3)治疗原则。滋肾益肝,化痰祛瘀。
(4)处方用药。制首乌15克,制黄精15克,枸杞子12克,仙灵脾12克,知母9克,黄柏12克,泽泻15克,茯苓9克,丹参15克,姜黄9克,桑寄生15克等。
肝郁气滞加:青皮、郁金、川楝子等;痰湿内阻加:青礞石、皂角刺等。
本方适用于肥胖性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等病。
4、痰瘀互结,气滞血瘀
(1)临床表现。素有消渴病、慢性迁延性肝炎,胁下肝肿大、质中拒按,纳减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2)病因病机。痰湿阻滞,日久气滞血瘀,痰浊、瘀血、痹阻肝络、致右胁刺痛和胀痛。
(3)治疗原则。益气化痰,祛瘀散结为主。
(4)处方用药。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治之:党参15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制首乌15克,青、陈皮各9克,延胡索12克,五灵脂12克,生蒲黄15克,莪术12克,姜黄9克,海藻10克,没药12克等。右胁下积块较硬者:加鳖甲10克,穿山甲15克;纳食不馨者:加焦山楂、谷麦芽、神曲等。肝功能不正常者:加垂盆草、五味子等。
本方适用于肝炎后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肥胖性脂肪肝等,证属气滞血瘀者。孕妇慎用。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