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诗人》邮箱地址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上海诗人》 投稿信箱: [email protected]

《上海诗人》杂志是建国以来上海地区的第一本诗刊,2007年1月由上海作家协会内部刊物转为公开发行的出版物。主编赵丽宏,执行主编季振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为双月刊。《上海诗人》自正式出版以来,发表了国内外众多诗人的新作力作,并就很多诗歌创作领域的话题展开讨论,广受诗坛瞩目,并赢得了大量读者。《上海诗人》在发表名家力作的同时,长期致力于挖掘、扶植具备创作潜力和前景的年轻作者,不断推陈出新,构建了诗歌佳作与精品的传播平台,培养了一批新生代诗人。

《上海诗人》秉承“出新人、出作品、出理论”的办刊宗旨,从创刊号开始连续三期,推出了很多新人诗作。在杂志栏目设置方面也别具匠心,从创刊伊始的“特别推荐”专栏到2008年第三期增设的“新生代”专栏,进一步加大挖掘新人的力度,为文学和诗歌园地源源不断地输送作者梯队。

2008年《上海诗人》第一期刊登了张沁茹的组诗《水中央》。80年代出生的她以清新的文字表达独特的哲性思考,运用沉静而舒展的笔调诠释诗歌的“游吟美感”,她写道:“祝愿时间的表面不是一个空洞的轮回……”令人体味到淡淡的分秒沧桑,意境绵长。

第三期刊登了高璨的组诗《雨给了我们不同的境界》和写诗心得。作者是陕西省的一名初中生,《上海诗人》的编辑偶然在当地杂志上发现了她的诗歌,认为从文字中表现出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对生活和人生已经具有了一定深度的体悟,她的敏锐和感性超出了同龄人。于是几经辗转,联系约稿,给予她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第四期刊登了姚远的《关于诗歌可能的高潮》、《光线荒谬而又缓慢》、《现在的天空,正下着雨》。她和即将在第五期上发表诗作的陈妤姝,目前均为在校大学生。姚远的作品在诗象、诗境和诗意的表现方面,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尝试性拓展。她写道:“我们朝拜早已遗失的绿洲,渴欲的视线与时光相撞,弹出绝望的回响……”为读者营造了宽阔的想象与抒情空间。陈妤姝的文笔则擅长描绘纷繁复杂的生活细节,并将新奇的意念贯注其中,细腻而灵动。

这些作者公开发表的处女作几乎都是刊登在《上海诗人》上的,其中很多人保持着旺盛的创作能量,张沁茹还于今年加入了上海市作家协会。据悉:《上海诗人》计划将配合作协举办的“文学百校行”,发表此次活动的诗歌作品。在最广泛的层面传播诗歌艺术的魅力,构建与读者畅通的交流渠道,并以此为契机,在大学生群体中挖掘和扶植新人,继续为诗坛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14
  《上海诗人》 投稿信箱: [email protected]

  《上海诗人》杂志是建国以来上海地区的第一本诗刊,2007年1月由上海作家协会内部刊物转为公开发行的出版物。主编赵丽宏,执行主编季振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为双月刊。《上海诗人》自正式出版以来,发表了国内外众多诗人的新作力作,并就很多诗歌创作领域的话题展开讨论,广受诗坛瞩目,并赢得了大量读者。《上海诗人》在发表名家力作的同时,长期致力于挖掘、扶植具备创作潜力和前景的年轻作者,不断推陈出新,构建了诗歌佳作与精品的传播平台,培养了一批新生代诗人。
  《上海诗人》秉承“出新人、出作品、出理论”的办刊宗旨,从创刊号开始连续三期,推出了很多新人诗作。在杂志栏目设置方面也别具匠心,从创刊伊始的“特别推荐”专栏到2008年第三期增设的“新生代”专栏,进一步加大挖掘新人的力度,为文学和诗歌园地源源不断地输送作者梯队。
  2008年《上海诗人》第一期刊登了张沁茹的组诗《水中央》。80年代出生的她以清新的文字表达独特的哲性思考,运用沉静而舒展的笔调诠释诗歌的“游吟美感”,她写道:“祝愿时间的表面不是一个空洞的轮回……”令人体味到淡淡的分秒沧桑,意境绵长。
  第三期刊登了高璨的组诗《雨给了我们不同的境界》和写诗心得。作者是陕西省的一名初中生,《上海诗人》的编辑偶然在当地杂志上发现了她的诗歌,认为从文字中表现出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对生活和人生已经具有了一定深度的体悟,她的敏锐和感性超出了同龄人。于是几经辗转,联系约稿,给予她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第四期刊登了姚远的《关于诗歌可能的高潮》、《光线荒谬而又缓慢》、《现在的天空,正下着雨》。她和即将在第五期上发表诗作的陈妤姝,目前均为在校大学生。姚远的作品在诗象、诗境和诗意的表现方面,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尝试性拓展。她写道:“我们朝拜早已遗失的绿洲,渴欲的视线与时光相撞,弹出绝望的回响……”为读者营造了宽阔的想象与抒情空间。陈妤姝的文笔则擅长描绘纷繁复杂的生活细节,并将新奇的意念贯注其中,细腻而灵动。
  这些作者公开发表的处女作几乎都是刊登在《上海诗人》上的,其中很多人保持着旺盛的创作能量,张沁茹还于今年加入了上海市作家协会。据悉:《上海诗人》计划将配合作协举办的“文学百校行”,发表此次活动的诗歌作品。在最广泛的层面传播诗歌艺术的魅力,构建与读者畅通的交流渠道,并以此为契机,在大学生群体中挖掘和扶植新人,继续为诗坛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2-13
上帝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