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忠立<<父亲>>作品资料

越快越好!!最好明天!!~谢谢(还有^我是刚提问的!悬赏分很少希望大家能帮我回答问题!!~~谢谢谢谢???@#$%^&*)

罗中立《父亲》
罗中立的《父亲》,具有一种悲剧性震撼力,写实描绘相当深刻:运用特写构图,对头部形象作了极为精细的刻画,表现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理想和进程。谁都无法忘却这张布满皱纹的脸,他是你我精神上共同的父亲,也是中华民族沧桑历史的见证,更是时代的产儿。在经历了伤痕文学时期后,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更深沉、更本土的东西,20世纪80年代初的“乡土风”成为艺术家们追求的时尚,应运而生,西方现代艺术中超级写实主义成为《父亲》的最合适的借鉴。今天面对《父亲》,我们仍能领受一种逼人的烧灼感和震撼力。尚在四川美院学画的罗中立以一副超级写实主义作品《父亲》而一举成名。该作品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罗中立也由此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该作品是“从艺术的天国向现实的复归”,是“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
1948年出生于重庆郊区,幼年在父亲影响下学画, 1968年从四川美院附中毕业后主动到大巴山农村生活10年。1980年在四川美院学画,以一副超级写实主义作品《父亲》而一举成名,该作品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的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也由此被誉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1982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曾获第二届中国青年美展金奖、四川优秀作品奖。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比利时国家历史博物馆、台湾山美术馆。出版画册有《罗中立油画集》、《罗中立油画选》。
1948年 生于四川重庆
1985年 罗中立个人作品展 美国哈佛大学 美国剑桥;罗中立个人作品展 瓦列芬尼画廊 美国纽约。
1986年 毕业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1987 罗中立个人作品展 比利时驻中国大使馆(北京)。
1995年 罗中立个人画展 国家历史博物馆 比利时布鲁塞尔。
1996年 96上海美术双年展 上海美术馆 中国上海;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 中国美术馆 中国北京。
1997年 上下五千年中国艺术展 中国美术馆 中国北京。
1998年 首届上河美术馆收藏展 上河美术馆 中国成都。
1999年 首届东宇美术馆收藏展 东宇美术馆 中国沈阳。
2000年 世纪之门·1979-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 成都现代艺术馆 中国成都;20世纪中国油画展 中国美术馆 中国北京;首届另当代艺术收藏展 上海美术馆 中国上海。
2001年 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展 巴西·圣保罗
2002年 中国当代艺术展 墨西哥城 墨西哥;中国当代艺术展 秘鲁国家博物馆 秘鲁;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50家展 世纪坛 北京;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 广州博物馆 广州
2003年 待整理
2004年 待整理
2005年 待整理
2006年 待整理

一些专家对罗中立的评价

罗中立善于捕捉农村生活中那些看来极普通、极平凡的场景,描绘那些因长年累月进行繁重体力劳动变得有些畸形的人。他用朴实无华的笔不加美化和修饰地描写他们,予人以自然、真实和亲切之感。这些画不以情节取胜,而以人物和环境的刻划以及统一的气氛见长。——邵大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

80年代中期之后直到最近,罗中立的画越来越偏离宏大的场面和庄重的气氛,趋向随意性、荒诞性,似乎从民间生活中得到的艺术灵感被更珍贵地保留了下来,不作艺术的修饰,不作理想化的处理,我把这种描绘称之为“赤裸裸地描绘生活的真实”。——王林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罗中立是乡村与城市的沟通者,他为我们敞开了至今仍然封闭而不为人知的另一种社会生态景观。透过罗中立作品所反映出的乡村与城市的巨大的文化与物质差异,我们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突然感受到一种巨大的时空错位,山民生活的极度原始、生动和强烈,都使我们对自身习以为常的城市生活产生一种新的眼光。——殷双喜 (美术评论家)

10年前,艺术家关注的重点主要是祖祖辈辈农民的命运,带有社会反思的意向,他用画为农民呐喊、呼吁。10年后艺术家主要是在真切地留恋、咀嚼、回味农业文明所曾拥有的种种宝贵东西,是在欣赏、赞美民风、民俗、民性,从而向当代文明的种种缺失再次敲响了警世之钟。——陈孝信 (美术评论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04
罗中立简介:1948年出生于重庆郊区,幼年在父亲影响下学画, 1968年从四川美院附中毕业后主动到大巴山农村生活10年。1980年在四川美院学画,以一副超级写实主义作品《父亲》而一举成名,该作品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的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也由此被誉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1982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曾获第二届中国青年美展金奖、四川优秀作品奖。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比利时国家历史博物馆、台湾山美术馆。出版画册有《罗中立油画集》、《罗中立油画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9-04
罗中立《父亲》
罗中立的《父亲》,具有一种悲剧性震撼力,写实描绘相当深刻:运用特写构图,对头部形象作了极为精细的刻画,表现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理想和进程。谁都无法忘却这张布满皱纹的脸,他是你我精神上共同的父亲,也是中华民族沧桑历史的见证,更是时代的产儿。在经历了伤痕文学时期后,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更深沉、更本土的东西,20世纪80年代初的“乡土风”成为艺术家们追求的时尚,应运而生,西方现代艺术中超级写实主义成为《父亲》的最合适的借鉴。今天面对《父亲》,我们仍能领受一种逼人的烧灼感和震撼力。尚在四川美院学画的罗中立以一副超级写实主义作品《父亲》而一举成名。该作品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罗中立也由此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该作品是“从艺术的天国向现实的复归”,是“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
第3个回答  2006-09-04
古铜色的老脸,艰辛岁月耕耘出的那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曾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又扒进多少粗粮糠菜?他身后是经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他的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茶碗。
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超写实主义手法,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的形象。他咄咄逼人,发人深省。多少人曾在他面前黯然神伤。因为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
此画问世后,便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在我们整个民族在经历了十年浩劫这个重大灾难之后,它所激起的不只是观者对老农个人身世的悬想,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这个农业大国命运的深深思索。

之所以叫他农民“儿子”,只是因为他的一副刻画农民形象的油画作品名叫《父亲》,在他三十多岁那年,他以这副作品一举成名,从此奠定了他在中国画坛上的地位。

几乎无人不知,他的名字叫罗中立。

罗中立对农村和农民充满了感情也倾注了热情。初中的时候他去大巴山山区上课,住在农民家里,等初中毕业,分配到了山区,文革十年,他在大巴山区呆了十年,从此和农民农村结下不解之缘。

十年给他很多历练,后来他考进四川美院,为了参加全国青年美展,他再次进山,画了《父亲》。

《父亲》是守粪农民和收获中的农民形象的结合体,在罗中立看来,农民是时代的脊梁,“那个时代只有农民还在干活,士兵还在扛枪,农民生产粮食,养活了整个国家,否则这个国家就真的垮掉了。”

年三十夜里还守在山里公共厕所守粪的农民给予了罗创作的冲动,那个捡粮粒的农民给予罗创作的形象,最后在为作品取名时,发现只有“父亲”两字最能反映他对这些农民的感情。

“现在农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罗告诉记者,“现在农民吃饭已经不成问题了,但就是没有现钱。”

罗中立说,温总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对新农村建设拿出了很多具体的措施,修路,水电建设,卫生医疗等等,都是很具体的问题,能解决农村的一些实际问题。

与这些具体东西相比较,更让罗中立感到艰巨的是新农村建设中精神文化层面的问题,“修条路,改善水电、医疗卫生这些问题,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但是比具体问题更难解决的是精神生活层面的问题,这是一件更加艰巨的工程。”罗中立说。

罗中立说,农村依旧缺乏精神生活,农民的生活常常是早早关灯,上床睡觉,早起干活。要给农民廉价的、看得起的东西,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网络或许是会为农村打开另一扇门。

这位人大代表、四川美院院长表示,今后他的创作题材仍将是农村和农民。

〔《父亲》这样诞生〕
《父亲》这幅画构思的产生,是从看到一位守粪农民后开始的。重庆的厕所都是分划给附近县农村的,为了防止别的生产队来自己队上偷粪,每个厕所都有农民看守,大一些的甚至有农民搭棚长期驻守。虽然如此,仍有为偷粪而殴斗、厮打的事情发生。那是1975年的除夕之夜,雨夹着雪粒不断地向人们扑来,冷极了,在我家附近的厕所旁边,守候着一位中年的农民,早晨我就注意到他在雪水中僵直的动态,他用农民特有的姿势,将扁担竖在粪池坑边的墙上,身体靠在上面,双手放在袖里,麻木、呆滞,默默无声地叼着一支旱烟。一直到晚上,他都一直呆在那儿,不同的只是变换着各种姿势。除夕欢乐的夜晚降临了,周围的高楼平房一齐放出温暖的灯火,欢笑、音乐、鞭炮夹杂着猜拳行令的叫喊……响成了一片。但这位离家守粪的农民像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他呆滞、麻木的神态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一种强烈而又鲜明的对比,他也有家,儿女还在盼着他回家团聚呢。此时,他想些什么�也许只有一些想法,盼望粪池快满以多挣工分,可以变粮食,养活家人,也养活人民……
夜深了,除夕欢闹的声浪逐渐安静下来,我最后一次去厕所,只见昏灯之下他仍在那儿,夜来的寒冷将他"挤"到粪池边的一个墙角里,身体缩成了一个团,而眼睛,一双牛羊般的眼睛却死死地盯着粪池,如同一个被逼到一个死角里,除了保护自己之外,绝不准备作任何反抗的人一样。这时,我心里一阵猛烈的震动,同情、怜悯、感慨……一起狂乱地向我袭来,杨白劳、祥林嫂、闰土、阿Q……生活中的、作品中的、外国的乱糟糟地挤到了我的眼前。我不曾知道他今天吃了些什么度过的,我回家取了两块月饼给他送去,好久他说不出一句话,真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定因他太老实,才叫他来干这份苦差。事情常常是这样的,老实的农民总是吃亏,这,我知道。“我要为他们喊叫”这就是我构思这幅画的最初冲动,开始,我画了守粪的农民,以后又画了一个当巴山老赤卫队员的农民,最后才画了《我的父亲》,开始画的名字是“粒粒皆辛苦”,后来,一位老师提议改成《我的父亲》,这时,我顿时感到把我的全部想法和感情都说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