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猪流感”让人闻之色变?

如题所述

  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病在猪中经常发生,但很少导致猪的死亡。人感染猪流感症状与感冒类似,患者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在预防方面,现阶段没必要扎堆去接种人流感疫苗,因为预防季节性流感疫苗对预防猪流感并无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
  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途径病因: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感染后会出现类似流感症状。
  症状:与感冒类似,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
  传播速度快:人体对新变异病毒没有天然抗体。
  传播方式:打喷嚏、咳嗽和物理接触都有可能导致新型猪流感病毒在人群间传播。
  易感人群:确诊因感染猪流感病毒而死的人大多数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感染病毒的患者也以青壮年为主,而非老人和儿童。
  预防: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勤洗手、室内保持通风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治疗:感染早期用达菲(Oseltamivir)有效。
  人感染猪流感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生猪或接触被猪流感病毒感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人感染猪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预防:
  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26
北京地坛医院用纯中药治疗8名甲型H1N1患者,已有6名康复出院。6月29日,中国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北京医学会、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召开北京中医药防控甲型H1N1流感专家座谈会,与会的中医专家曹洪欣、高思华、黄璐琦、晁恩祥、姜良铎、周平安,都是国家和北京市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专家组成员,经历过防治SARS的医疗实践,并在第一时间就参与了对甲型H1N1患者的防治工作。中医应对流行病的准则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赵静局长的简介了北京市中医药防控甲型H1N1的进展,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王玉光和北京佑安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李秀惠,分别讲述了两所医院中医药治疗甲型H1N1有显著疗效。

晁恩祥教授:

北京纯中药治疗成功多个案例

突破了达菲一药应对的严峻局面

国家中医药防控甲型H1N1流感专家组副组长、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首席专家晁恩祥教授日前刚与全国各地的甲流防控中医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他说:大家认为现在我国的甲型H1N1患者尚没有重症。“首先没犯肺”?D?D流感侵肺最为严重,因此称较温和。这已与墨西哥4月突发症就高死亡率大不相同。

第二,全国十几个有甲流患者的省市都采用了中医药方式治疗,特别是北京、广东,中药非常有效,不亚于达菲,且无达菲的副作用,甚至有外国药学家、外籍华人一进病房就要求服中药。北京纯中药治疗成功的多个案例,在全球都是突破。因为5月份,有卫生专家说,只有达菲才能对付这次甲流。

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丰富的流行性感冒的防治经验,对时行感冒(流感)疗效是肯定的。在总结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制定本预防方案。

一、生活起居预防

(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

(二)“食饮有节”,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

(三)“起居有常”,作息要有规律,多动、早睡。

(四)“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心态平衡,“恐则气下,惊者气乱”,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也可导致气机逆乱,更易招致外感。

二、饮食预防

饮食宜清淡,少食膏粱厚味之品(易化生积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简单、美味的小药膳,对预防流感也有帮助。

二白汤: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姜枣薄荷饮:薄荷3g、生姜3g、大枣3个。生姜切丝,大枣切开去核,与薄荷共装入茶杯内,冲入沸水200—300ml,加盖浸泡5—10分钟趁热饮用。

桑叶菊花水:桑叶3g、菊花3g、芦根10g。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服。

薄荷梨粥:薄荷3g、带皮鸭梨1个(削皮)、大枣6枚(切开去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用,平时容易“上火”的人可吃。

鲜鱼腥草30—60g,蒜汁加醋凉拌。

鲜败酱草30—60g,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鲜马齿苋30—60g,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赤小豆、绿豆适量熬汤服用。

绿豆60g、生甘草6g(布包)、生薏米20g熬汤后去甘草包,服用。

若口鼻干燥较重,可以棉签蘸香油外涂,具有润燥的功用。

三、药物预防

(一)成人

1.太子参10g、苏叶6g、黄芩10g、牛蒡子10g

适用人群:素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2.大青叶5g、紫草5g、生甘草5g

功能:解毒清热

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3.桑叶10g、白茅根15g、金银花12g

功能:清热宣肺

适应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4.苏叶10g、佩兰10g、陈皮10g

功能:健脾化湿

适应人群:面晦无光,常有腹胀,大便偏溏。

煎服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建议不同人群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在流行期间可连服用3—5剂。

(二)儿童

藿香6g、苏叶6g、银花10g、生山楂10g

功能:清热消滞

适应人群:儿童易夹食夹滞者。此类儿童容易“上火”,口气酸腐,大便臭秽或干燥。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三)服用中药预防感冒需要注意事项:

1.老人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调整用量服用;

2.慢性疾病患者及孕妇慎用;

3.预防感冒的中药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3—5天;

4.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

5.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

6.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偏方和验方。

四、其他

根据中医和民间传统,多用具有芳香化浊类中药,制成香囊或香薰,具有除瘴避秽的作用,如苍术、艾叶、藿香、当归、白芷、山柰等。

姜良铎博士:

风热病仅在肺表,不在肺里

疏风清热排毒解毒中医是强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姜良铎是中国首位中医博士,创立了排毒解毒调补理论与方法,以及中医微生态理论,他从流感病毒的变异性说起,疫苗的研制速度从来都赶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而中医应对流行病的准则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的辩证思维和对病理过程的处理,更适于治疗甲型H1N1。

姜良铎教授说,中医是看病人病症,治疗过程并不是把病毒“枪毙”、消灭,而是将毒排出体外,比如赈汗退烧,解决了感冒症状就是胜利。现在看这次甲流应是风热病,仅在肺表,不在肺里,疏风基本就可应对。中医药里,疏风清热解毒的感冒药有多种,都会有好疗效。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人从不惧怕流感。

讲清热清火,姜良铎教授特别希望,多宣传健康的生活行为。他说:中医认为,有内火易感冒,熬夜三天准感冒,空调太凉就感冒。甲型H1N1也是首先袭击过劳者?D?D北京发现的患者大多是乘飞机舟车劳顿者。

周平安教授:

精选9味中药组成良方

创造香疗小环境防病毒侵袭

中国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医内科首席专家周平安教授以瘟热病为研究对象,已为预防甲型H1N1提供了“两道汤”、“两种茶”、“一道凉拌菜”的药食同源方,并查验了从明代至当代SARS爆发,中医应对瘟病的系列药方、方式,最终选用9味中药,组成一方,包括:

八角茴香(中医又称大茴香)、降真香、苍术、白芷、山奈、鬼箭羽、藿香、桂皮、甘草(见右图)。

采用中医药“香疗”的方式,制成香囊随身戴,已首先用于甲型H1N1的防控工作者,效果良好。

周平安教授说:中医古来就有小气候环境说。利用八角茴香、藿香等所具有的挥发性,不断发出清香、药香,在人的鼻口周围形成一个小环境,这个小小的芳香空间,可以起消毒和抑制病毒的作用;而香气进入鼻腔,对呼吸道黏膜可起到保护,还有一定的排痰作用。这9味中药安全、方便、经济,适于百姓预防流感。

金大鹏:

还要重视病毒重组的危险性

北京医学会会长金大鹏说:20世纪出现的三种流感病毒,曾在世界范围内大传播:

1918年(西班牙流感) H1N1病毒;

1957年(亚洲流感) H2N1病毒;

1968年(香港病毒) H3N2病毒。

科学研究发现,流感大流行的爆发可能通过两种机制:其一是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重组,导致新的病毒出现;其二是某种流感病毒直接由动物传播到人类,并在人群中适应的持续传播。现在,世界卫生组织把预警级别提升到6级,对甲型H1N1这样一个新型重组病毒,是很有道理的。北京市中医药工作者做了不少新探索,一定会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大有作为。

王彦峰:

现在是发挥中医药作用最好时机

见华夏中医要网:中国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彦峰听取了发言后,认为北京市对甲型H1N1的防控是积极有效的。他说,这次流感对中医药界,既是挑战,也是发挥传统中医药作用的最好时机。中医药为国家民众分忧,才会有优势地位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瘟疫,都是中医药治疗有效;中医的药食同源理论和实践,用于预防更好;全国都有中医药资源,可请专家来摆摆家底,筛选药品,形成良方对公众公布;地坛医院、佑安医院的中医药的治疗,也应继续总结规律,以便让医务人员乃至公众了解、掌握。他还特别指出:防控工作要加强做好,特别是向公众积极有效地传播预防知识。(记者 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