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跟我说说巫山神女的典故啊??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巫山女神,也称巫山之女。传说为天帝之女,一说为炎帝(赤帝)之女,本名瑶姬(也写作姚姬),未嫁而死,葬于巫山(在今四川、湖北两省边境,东北一西南走向,高1000余米)之阳,因而为神。

战国时楚怀王游高唐,梦与女神相遇,女神自荐枕席,后宋玉陪侍襄王游云梦时,作《高唐赋》与《神女赋》追述其事。神女为“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美貌仙女。此后,“巫山神女”常用以比喻美女,“巫山云雨”、“阳台梦”遂成为男女欢好之典,千古付诵。

神女瑶姬,是王母娘娘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她心地纯洁,相貌美丽。王母娘娘特别疼爱,把她当成一颗掌上明珠。可是,瑶姬偏偏人小心大,多思好动,就像云中的雁,关不住。她嫌屋里闷,常悄悄出门,到那瑶池旁去看荷花,攀上蟠桃树去摘星星,有时候,还偷偷在天河里游水呢。这些事传到了王母娘娘耳朵里。王母娘娘就劝阻女儿,可又没办法,怕说轻了,她笑;说重了,她噘嘴。

一天,王母娘娘心里烦,就出南天门来散心,恰好碰上瑶姬正拨开白云朝下边望哩。王母娘娘一见,气得直冒火,说:“天上任你玩,也就算了,怎么看起下界来,那会污了你的眼,别看!”

瑶姬不信,瞪起大眼,指着下边飞的白鹤说:“这鹤洁白如玉,天上哪有?我要像它一样,到处飞,到处走,看看下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王母娘娘见她动了邪念,更火了,大声喝道:“不要胡思乱想,快回禁宫去!”

瑶姬从没见过妈妈发这么大脾气,感到委屈,又不服气,她横下心,往白云下边就跳。王母娘娘急忙伸手把她拉住,勉强压住心头火,将冷脸换成热脸,开导说:“下界苦海无边,你是金枝玉叶,千万下去不得!”

瑶姬越发觉得稀奇,就干脆坐在云头上,朝下细看,果然看见人们大多是住的茅屋,吃的糠菜,穿的破衣烂衫。她叹气说:“是真苦啊!”

王母娘娘一听,暗暗高兴,又说:“还是天上好,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绫罗绸缎……”

不料王母娘娘越说,瑶姬却越觉得刺耳;王母娘娘越比,瑶姬越不好过。她一狠心,拿定了主意:到下界去!王母娘娘扭她不过,心想:男大当娶,女大当嫁,也许是想去找女婿哩,不妨将计就计。于是,就嘱咐女儿到东海龙宫去走一趟。

东海龙王早就打过瑶姬的主意,也向王母娘娘求过婚。只是当时瑶姬还小,没有说定。眼下见她来作客,格外殷勤。

东海龙王陪着瑶姬进龙宫,走到哪里,哪里的海水就向两边分开,成了水晶巷子,通明透亮,看得见里边的鱼虾游来游去,水草轻轻的摆动;还有各种珊瑚、贝壳,把瑶姬的眼睛都看花了。进了后宫,她觉得格外亮,原来到处挂着夜明珠,一串串,一溜溜,小的像星星,大的像月亮。东海龙王请瑶姬坐进黄金交椅,让人把琼浆玉液放在玛瑙桌上。他亲自斟酒,恭恭敬敬地说:“为仙女接风,请!请!”

瑶姬见座上再没有别人,心里怦怦直跳。东海龙王暗暗靠拢她,献殷勤地说:“门当户对,美女少年,天生的一对儿。王母娘娘让你来,不是明明有意吗?”

瑶姬一听,脸“刷”地红了,晓得是中了圈套,一气之下,离开了龙宫,连天上也不回去了,直奔人间。她来到巫山下,碰上很多的人,拄着讨饭棍,提着破竹篮,挽着老的,背着小的,哭哭啼啼,往外逃难正想上前打听,忽见上空乌云滚滚,狂风呼啸,有十二条孽龙正在兴风作浪。它们一瞪眼,就是一道闪电,使人的眼睛发花,站不住脚;一声吼叫,就是一声炸雷,使房倒屋塌,村庄成了废墟;一个翻身,就是一阵大暴雨,使山洪暴发,淹没了田地,打翻了行船。瑶姬看着,心想:这不都是东海龙王的属下吗?怎么能这样猖狂,随便害人!

瑶姬赶紧驾云,靠近那些孽龙,好言好语,劝说它们回东海里去。

孽龙听到空中有说话的声音,抬头一看,只见白云驮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它们说:“黄毛丫头,你懂啥,别多嘴!我们高兴怎么玩,就怎么玩,碍你的什么事?”一边说,一边闹腾得更凶了。

瑶姬再也忍不住了,从头上轻轻拔下了一支碧玉簪,朝着十二条孽龙一挥,一道闪光之后,立刻风停雨住,云散天开,十二条孽龙全死了,坠落到地上。

可是孽龙死后还害人,它们的尸体变成了十二座高山,就是巫山,挡住东去的江水,这里便成了一片海洋。百姓们还是不能安居乐业。瑶姬看到百姓受苦,不忍离开他们,也就留下来了。

后来,大禹到这里来劈山开峡。瑶姬知道了,便交给他一本《黄绫宝卷》,教他用锤、钎凿石,造车、船运土。大禹在她的帮助下,带领众人,凿石运土,苦累了几年,到底把三峡开通了,使江水流进了大海。据说现在巫山城外的授书台,就是当年瑶姬授书的地方。

再说,王母娘娘知道瑶姬毁了东海龙王这门亲事,又杀死了十二条孽龙,又气又恨。听说她留在荒山野谷,又是心疼。于是,她把天上的二十二个女儿找到跟前,对她们说:“我想念小闺女,你们快到人间走一遭,把她找回来!”

二十二个姑娘便乘云驾雾来到巫山,找着了瑶姬。姐妹们久别重逢,又是喜,又是悲个个都成了泪人儿。姐姐们对她说:“妈妈想念妹妹,想得心儿都快碎了,你还是和我们一起回去吧。”

瑶姬说:“女儿望妈妈,眼睛也望穿了。但我不能回去,我要照顾受苦的百姓。”

姐姐们埋怨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你怎么不爱天宫、龙宫,偏要呆在这荒山野谷里呢?”

“姐姐,你们看,百姓在受苦,我能忍心走开不管呀!” 瑶姬一边说,一边指着远处。只见那山坡上,有虎豹追人,越追越近,快要追到了。瑶姬赶紧弯腰抓到泥沙,撒过去。泥沙变成了几十支箭,把虎豹射死了。看到这,有几个姐姐点了点头,便不再劝瑶姬回去了。

一会,山脚下有人爬上来,一步一哼哼,抬脚像登天,病得快死了。瑶姬马上从头上拔下几根头发,撒在他的面前。头发立刻变成了起死回生的灵芝草,救了他的命。看到这,又有几个姐姐点了点头,不再劝瑶姬回去了。

一会,江里又过来了上水船,纤夫的腰都快弯到了地上。瑶姬慌忙朝西吹了口气。立时刮起了顺帆风,要船飞驰起来。看到这,姐姐们都点了点头,不再劝瑶姬回去了。

眼看着姐姐们都体谅了她,瑶姬很高兴,正要劝她们自己回去,忽见田里的禾苗一片枯黄,不由又皱紧了眉头。瑶姬想,天旱得太厉害了,以后人们的日子怎么过呀?瑶姬想着想着,难过得哭了。流下的眼泪,顿时变成了雨,哗啦啦,哗啦啦,下个不停,很快就把塘下满了,把堰下平了。禾苗得了雨水,田里又是一片青。

姐姐们都看得眉开眼笑,都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觉得应该帮助百姓,愿意陪着瑶姬留下来;也有的离不开妈妈,不赞成。瑶姬数了数,一边十一个,正好是对半。她说:“妈妈年纪大了,要照顾;百姓们太苦了,要保佑。姐姐们就一半回天上,一半留人间吧。”

于是,大家高高兴兴地分手了。留下来的是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风、圣泉、登龙和瑶姬自己。后来,她们便变成了巫山十二峰。

紧临着长江,耸入蓝天的是望霞峰,又叫神女峰。透过缭绕的烟云,可以看到那峰顶上有一个俊秀美丽的影子,若隐若现,像石头又像人,在天上又在人间,那就是神女瑶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01
三峡,诞生神话诞生美。巫山神女,一个美妙的神话从烟波浩淼的历史海洋一直传唱至今。

横看长江纵览三峡,无论是从自然美还是从历史文化角度去审视,在数千年的沧桑风雨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饱尝高处不胜寒的神女峰了。千百年来,歌颂赞美她的诗篇如一片片圣洁的雪花从远古一直落到今天。然而有谁知道,作为爱与美的象征的巫山神女,从传说本身到文学形象的日臻完美,却走过一段漫长屈辱的艰苦历程。

神女峰极美,美到让人仰止的高度。那婷婷玉立的身影就是传说中帮助大禹治服滔天洪水的西王母之女瑶姬的化身。据《镛城集仙录》载:“尝东海游还,过巫山,峰崖挺拔,林壑幽丽,巨石如坛,留连久之。时大禹理水驻山下,大风卒至,崖震谷陨,不可制。因与夫人相值,拜而求助,乃授上青宝文与大禹,导波决川,疏通洪荒,以成其功。”神女感三峡人民勤劳,恐长江之水再度泛滥,遂与十二姊妹化为十二秀峰永驻三峡。这就是今天广大游人叹为观止的巫山十二峰。在十二峰中,佼佼者则当数神女峰。天地轮回中,她第一个迎来朝阳,又最后一个送走晚霞,为船夫导航,替樵夫引路。

据当地文献记载,早在唐仪凤年间,人们就在巫峡之内神女峰脚下的青石镇修建神女庙。宋宣和四年改称凝真观,绍兴二十年封神女为妙用真人,历经沧桑,几经修葺,神女庙世代香火不绝。后来人们又在巫山县城附近的江东嘴修建神女庙,直到1962年才被当作“四旧”毁掉。今天,三峡工程紧锣密鼓,三峡旅游日趋繁荣,人们追寻神女的心情越来越迫切了。巫山文化部门站在这个高度之上,在巫峡西口长江与大宁河的交汇处重修神女庙,给三峡的黄金旅游线上又镶上了一颗明珠。

建庙以纪念,为文以传人。从庙宇的缭绕香烟中回到发黄的书籍里,我们不难发现,在浩瀚的三峡诗歌海洋里,第一个将神女写进诗歌的便是我国的诗歌鼻祖屈原,他在《山鬼》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绵缠悱恻、爱情笃深的巫山神女形象:“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且宜笑,子幕予兮善窈窕。”屈原所写山鬼即为巫山神女。

楚襄王是一个昏庸无道的好色之君,他与宋玉游巫山高唐,饱览巫峡秀色之后,妄想夜梦巫山神女,遂命宋玉为之作赋:“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宋玉《高唐赋》)几千年以来因为君王的无道和宋玉的阿谀,使巫山神女从此千年蒙冤而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愿荐枕席的轻薄影子。人世间的蒙冤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或性命,文学上的蒙冤则亵渎所有再读她的后人,若不加甄别,则成千古悲哀。在宋玉笔下,巫山神女虽然是一个自荐枕席的三峡女子,但他所塑造的美好形象,在文学艺术宝库中仍不失为一个典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宋玉《高唐赋》)“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被华藻之可好兮,翡翠之奋翼。其象无双,其美无比,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宋玉《神女赋》)自宋玉作《高唐赋》、《神女赋》之后,历代文人墨客无不为巫山神女或歌或泣,对宋玉和楚王大加批评和抨击,不断洗却玷污神女形象的文学污垢。李白在《感兴》中称颂“瑶姬天帝女,精彩化朝云。宛转入霄梦,无心向楚君”,其言辞婉转,但对神女侍楚王之事却加以否定。孟郊的《巫山曲》就有些声泪俱下:“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目极横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作为诗人兼夔州刺史的刘禹锡在此期间也发出了令人警醒的问话:“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清代吴简言则更是一针见血地抨击宋玉的阿谀奉承和对神女的亵渎,他在《神女庙》一诗中写道:“惆怅巫娥事不平,当年一梦是虚成。只因宋玉闲唇吻,流尽巴江洗不清。”除了批评宋玉歪曲神女形象以外,歌颂神女的诗篇在整个三峡文学宝库中却可谓不胜枚举。

天地一瞬匆匆过,人间沧桑是百年,通过历代文人们的艰苦努力,巫山神女的形象终于完美地再现在我们面前。

合上历史的线装古书,回到今天的三峡大谷,我们无法拒绝的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的伟大预言将在世纪交替的历史时空中变成现实。若神女真能感知人间衷情,我想她一定会比昔日助禹治水更乐意于今天的宏图伟业。

另外

巫山神女

中国历史上最好色的女神是巫山神女。《文选—宋玉<高唐赋>》注称,当年楚怀王出游巫峡,住在名叫“高唐”的宾馆里,大白天昏然入睡,梦见神女前来倾诉她的爱情,引得怀王龙心大悦,跟她热烈地云雨了一番,事后又在巫山南面修建“朝云观”,以纪念这场短暂而美妙的“一夜情”。后来楚怀王之子顷襄王在御用诗人宋玉陪同下游玩同一地点,也做了一个类似的美梦,顷襄王醒来后诉说了梦中奇遇,并下令宋玉作《高唐赋》和《神女赋》来描述这两场令人惆怅的梦交。其中的《高唐赋》以巫山云雨为整体性象征,夸张而热烈地描述了国王和女神的交媾过程。宋玉的辞赋制造了一个悠远的文化后果,那就是“巫山云雨”从此成为指陈男女交合的隐喻性代码。

上古时代的女神,几乎都出自名门望族,这是中国神谱的一个重大特征。巫山神女似乎也不例外,《高唐赋》注说她是炎帝的第三个女儿,名叫瑶姬,《太平广记》则说她是西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瑶姬尚未出嫁就夭折了,葬身于巫山南坡,被称为巫山之女,生前没有任何惊天动地的事迹,却洋溢着了罕见的情色光辉。《山海经—中次十一经》说她还叫“女尸”,这并非指她的死亡之身,而是指一种职业名称,即代神受祭的女巫。

瑶姬死后化成一株瑶草,叶子重叠茂盛,果实像菟丝子,据说吃了后可以增加妖媚指数,眼见得是一种用来催发情欲的药草。有人认为“瑶”字通“淫”,“瑶姬”这个名字,其实就是“淫姬”的另一种称谓。在一个以生殖力为标记的母系氏族社会,淫荡就是最高的美德。

“瑶姬” ,是女巫、催情草及其媚术的三位一体,她的使命,就是用药草和仪式来制造情色的氛围,为部落男女的交媾、生殖和繁衍做出安排。在她身上,叠印着楚民族祖先女神的模糊原型。

宋代词人陆游无法压抑对巫山神女的好奇,曾经专程前往奉节凭吊。他在旅游随笔《入蜀记》里写道,民间将巫峡十二峰中最纤丽奇峭的一座命名为神女峰,从前,这里每逢八月十五月圆的时候,就有音乐声在峰顶盘旋,引发一片遥相呼应的猿声,直到次日清晨才慢慢终止。陆游登山的那天,天空万里无云,只有神女峰顶出现了几片白云,犹如凤鹤在上面起舞徘徊,久久不散。陆游为此深感惊异,以为那是一种小小的奇迹。但他并没有意识到,在所有这些奇妙的地理景象背后,镌刻着远古风俗的不朽生命。(转自搜狐网站)
第2个回答  2006-09-01
巫山神女在文学作品中最早见于宋玉的《高唐赋》与《神女赋》。在《高唐赋》中宋玉向楚襄王介绍巫山神女:“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显然,巫山神女是与楚怀王有一夜情的巫山女神。宋玉的一番描述,激起楚襄王的极大兴趣,也想和这位女神发生点故事。在《神女赋》中宋玉就写到了楚襄王与神女的遇合:“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其后,楚襄王因这位神女几乎走火入魔:“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怅然失志。”可见,巫神神女是与楚怀王父子关系密切的一位绝色女神,曾主动与楚王父子发生关系,之后又飘然而去。
巫山神女作在民间传说中又是另一番模样。她是西王母的女儿,名叫瑶姬。和十二个姐妹一起在巫山一带帮助大禹治水,后来化作十二座奇秀绝美的峰峦耸立在巫峡两岸。瑶姬是十二仙女的杰出代表,所立山峰位置最高,每天第一个迎来朝霞,便赢得了“望霞峰”亦即神女峰的美名。
两个版本的巫山神女身份悬殊。一个是古代帝王的侍女或称之为高级妓女,一个是献身于治水大业的女英雄活菩萨。把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功劳记在神仙的名下或者以神仙相助来表明人类行动的天经地义这是合乎世俗民众的愿望的。至于说巫神女是为帝王服务的高级妓女稍嫌论据不足。因为,大凡妓女者为异性献身总有所图,巫山神女与楚王幽会后却没提丝毫的要求。不过,算是一种补偿,楚王到底给她立了庙。这样一来,巫山神女多少就有点妓女的嫌疑了。随便找来一本汉语词典查一下“神女”的解释,除了有巫山神女朝云暮雨的解释外,还有一个解释正是妓女。

巫山神女与楚襄王的故事,故事原来讲的本意是【神女有心,襄王无意】,也就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意思。
宋玉所做〈神女赋〉可分为三章.第一章描写楚襄王夜梦神女,乃告於宋玉,命其作赋,第二章细致描写神女的容颜,装饰,仪态和襄王向神女求爱而遭拒绝的过程,最后一章写神女离去之态和楚王对她的思念.楚王梦见神女并概括讲述神女的美貌,作者再由外入内,全力铺陈神女的美丽.先写神女外貌端庄,姣丽,丰盈,温润,再写神女的形态是那麼清静,然后又写神女对恋爱是以礼自防,突出了神女的精神境界.如此步步深入,既完成了对神女立体的刻划描摹,另一方面又以其爱情的不成功给全赋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令人迷茫,令人感慨,令人激动.
第3个回答  2006-09-01
<山海经》记载:“姑瑶之山,帝女死焉,化为瑶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这就是讲巫山上的神女,化为一种美丽的瑶草.
后来楚怀王游巫山,梦见神女,也就是所谓巫山云雨.
第4个回答  2021-02-17

中国民间故事,楚怀王与巫山神女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