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1、电池充电时,在外接电源的作用下,铅金属硫酸盐还原为纯铅和电解液中的铅,大量电极从负极返回负极板正极板。这形成充电电流。随着充电,电解液中的硫酸不断增加,电解液的密度逐渐增加,充电越多,电解液的密度越高。
但是,在全部硫酸盐化完之后,电解液的密度也达到了最高,如果继续充电,这些电会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这就是充电过程中。“泡沫”的原因。这个过程是外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电池中。
2、电池放电时,硫酸与铅和正负极板的铅和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盐的铅和水,并有大量的电子从正负极板在这个过程中负极板对正极板形成放电。当前的。由于电解液中水分的增加,电解液的密度逐渐降低,放电次数越多,电解液的密度越低。
随着反应的进行,板上的硫酸盐越来越多,反应速度越来越慢,放电量越来越大;当大部分极板被铅覆盖时,反应基本终止,这就是所谓的“电功率”,电解液的密度也降到最低。这个过程就是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电池充电和讨论测试仪的基本原理:
测量原理
1 因此,浮充状态的端电压并不能真实反映电池的性能。
2、满容量放电测试仍然是测试电池组实际容量最准确有效的方法。我们知道电池组的容量等于电芯中电池组的容量。因此,电池组的检测可以转化为落后电池的检测,找出落后电池的容量,测量电池的容量,得到电池组的容量。
电池充放电测试仪的主要功能:
1、具有电池组的恒流放电功能。恒流放电电流:0-30A连续可调,可满足电力工作电源20V电池组容量的精确测量。
2、具有电池组智能充电功能。充电流:0-30A连续可调,可满足电池组的充电维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8
随着蓄电池的放电,正负极板都受到硫化,同时电解液中的硫酸逐渐减少,而水分增多,从而导致电解液的比重下降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通过测定电解液的比重来确定蓄电池的放电程度。在正常使用情况下,铅蓄电池不宜放电过度,否则将使和活性物质混在一起的细小硫酸铅晶体结成较大的体,这不仅增加了极板的电阻,而且在充电时很难使它再还原,直接影响蓄池的容量和寿命。铅蓄电池充电是放电的逆过程。
铅酸蓄电池充、放电化学反应的原理方程式如下:
正极: pbo2
+
2e-
+
so42-
+
4h+
==
pbso4
+
2h2o
负极: pb
-2e
+
so4
2-
==
pbso4
阴极:pbso4
+
2e-
=
pb
+
so42-;
阳极:pbso4
+
2h2o
-
2e-
=
pbo2
+
4h+
+
so42-。
总反应: pbo2
+
2
h2so4
+
pb
==
2
pbso4
+
2h2o(正向放电,逆向充电)
(铅蓄电池在放电时正负极的质量都增大,原因: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极板上有pbso4附着,质量增加:负极极板上也有pbso4附着,所以质量也增加。)
第2个回答  2019-10-20
所谓蓄电池即是贮存化学能量,在必要时候放出电能的一种化学设备。
蓄电池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
蓄电池工作原理简单说就是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
蓄电池用填满海绵状铅的铅板作负极,填满二氧化铅的铅板作正极,并用百分之1.28的稀硫酸作电解质。
蓄电池充放电:在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化学能又转化为电能。
A.蓄电池在放电时:
放电:蓄电池对外电路输出电能时叫做放电。
金属铅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为硫酸铅;二氧化铅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为硫酸铅。电池在用直流电充电时,两极分别生成铅和二氧化铅。移去电源后,它又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组成化学电池。铅蓄电池是能反复充电、放电的电池,叫做二次电池。它的电压是2V,通常把三个铅蓄电池串联起来使用,电压是6V。汽车上用的是6个2铅蓄电池串联成12V的电池组。铅蓄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要补充蒸馏水,使电解质保持含有百分之22~28的稀硫酸。
化学反应过程如下:
总反应:
PbO2
+
Pb
+
2H2SO4
-->
2PbSO4
+
2H2O
(向右反应是放电,向左反应是充电)
B.蓄电池在充电时:
充电:蓄电池从其他直流电源获得电能叫做充电。
充电时,在正、负极板上的硫酸铅会被分解还原成硫酸、铅和氧化铅,同时在负极板上产生氢气,正极板产生氧气,电解液中酸的浓度逐渐增加,电池两端的电压上升。当正、负极板上的硫酸铅都被还原成原来的活性物质时,充电就结束了。在充电时,在正、负极板上生成的氧和氢会在电池内部氧合成水回到电解液中。
化学反应过程如下:
总反应:PbSO4
+
2H2O
+
PbSO4
-->
PbO2
+
2H2SO4
+
Pb(向右反应是放电,向左反应是充电)
蓄电池工作原理正是这种可逆转的电化学反应,使蓄电池实现了储存电能和释放电能的功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