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荐影片《那山那人那狗》

如题所述

《那山那人那狗》

划重点:主题的思辨性与双向的叙事空间

据说《那山那人那狗》(1998年)在国内只卖出了一个拷贝,却频频获奖,两年之后在日本逆袭收获800万美元票房,缘何这样一部人物精少、台词精简、情节简单、叙事精炼的电影会“墙内开花墙外香”?简单聊聊。

辩证性。一老一少的人物设置,一传统一现代的情节设置,彰显出辩证思维的巧妙之处。比如从疏远到亲近“父与子”即表现了传承,也是折射出两代不同的特质,不同的娱乐方式、不同的择偶观……,让主题在简单中显露复杂,在平凡中映射不平凡,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宏大命题,如何认识传统与继承传统。

真善美。影片最涤荡人心地便是“乡”对“城”的反哺,最容易产生误解的便是“城”对“乡”的俯视。影片以第一人称叙事,从儿子的角度展现出现代青年对传统邮路的不理解,但这一路上遇到的人,几乎都是父亲的熟人,甚至有人知道路断了,特意让孩子带着绳子来帮忙。无形之中的情感传递,让影片在舒缓的节奏中展现出朴实无华的真善美,尤其是生疏的父子俩,随着彼此了解的深入,那道横亘在父子间的情感鸿沟亦被填满。

以景寄情。无论是绿油油的田地,还是蓝靛靛的天空,无论是群山连绵,还是篝火连片,这里的人用最简单的生活方式展现生活的美好。表面上的“无为而治”,却尽显出“仁爱”,人们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即便是小到邻里之间的和睦,也彰显得是淳朴的生活本真。看似一条普通的邮路,天天走,月月走,年年走,便成了一条集智慧和温暖于一体的理想之路。

叙事空间。影片通过画外音即第一人称的旁白塑造了一个意向的心理空间,结合银幕内父子俩的邮路之行,形成了从现实空间到心理空间的双向叙事。这两个空间相互交错,从限知视角向全知视角转换,从而把父子两代的情感变奏明朗化。比如当儿子看到公共汽车时,他认为那样既节省时间又节省体力,但是父亲却认为那是偷懒。通过儿子讲述对此事的看法,也侧面反映出父亲教的道理——路得自己走,对邮递员来说一步一个脚印才踏实,我们也从心理空间转换到现实空间。

全片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只有娓娓道来的日常生活,耐人寻味,余音缭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