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中的虫豸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1) ㄓˋ
(2) 古书上说的没有脚的虫:虫(虫子的通称)。
(3)泛指小虫。比喻碌碌无为的人。
虫豸是一种树生昆虫,虫科,个小,能吐丝,有毒,常以叶覆身,不喜阳,生活在阴暗处。 鲁迅在《阿Q正传》中曾提到的"虫豸",指的是弱小、无用的个体。但也可能是指一种辈份,文中是以诅咒的口气说的:“‘畜生!’阿Q怒目而视的说,……‘我是虫豸,好吗?……’小D说。这谦逊反使阿Q更加愤怒起来……”。我们这儿乡间诅咒都是说“孙子”、“重孙子”、“归孙子”。“重孙”是孙子之子女,“归孙子”是孙子之孙子女。有时“归孙子”写成“龟孙子”。这个“虫豸”或为“重孙”之意,因我们这儿乡间把“重孙子”叫着“重孜”,是孙子的子女。这儿的语境可以确定小D自称自己是阿Q的“重孜”也即“重孙子”,更合理些。而不是“虫豸”。
(3) 虫豸:虫子。泛指虫类小动物。可比喻碌碌无为,弱小的人。
(4) 词语含贬义。喻指下贱者。
此单词也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在沙漠中心》一文中提到过;
"然而却因承受着某种他们感觉不到的压力而沦为像蚂蚁一样的虫豸。"
(5)詈词。喻指下贱者。
鲁迅《战士和苍蝇》:“去罢,苍蝇们!虽然生者翅膀,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们的。你们这些虫豸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09
鲁迅文中的虫豸是:可比喻碌碌无为,弱小的人。
通“廌”(zhì),即獬豸(獬廌),古代传说中的异兽(一说独角兽),能辩是非曲直。古代法庭上用它来辨别罪犯,它会攻击无理者使其离去。
豸,古书上说的没有脚的虫:虫~(虫子的通称)。
引申为无脚的虫,体多长,如蚯蚓之类。“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尔雅》”
其实是指狮、虎之类的猛兽。因为古时候人们把老虎,称之为大虫。
“豸”字还有一个读音读作“zhai”,
如:冠豸山(该山位于福建龙岩连城县境内一处4A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