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规划为何能在引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题所述

是在根据国内国际的各方面情况,广泛征求多方面的意见,经过慎重的、长期的反复研究。并具有上下结合性、反复研究性、国际比较性、国内基础性、发展前瞻性。是考虑的非常细致全面周到的一个宏伟蓝图。因此,我认为这样制定出来的“十二五”规划,是符合我国的国情,是实事求是的规划。

形成思路

根据前期研究成果,国家发改委起草了基本思路意见稿,在征求各方面(指各地区、各部门及专家)意见之后,向党中央、国务院汇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们详细讨论基本思路,达成政治共识后向各方通报,以统一认识,进行政治动员。

一旦形成基本思路,就为尔后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起草党中央建议提供了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8

因为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要依据“五年规划”动员与配置全社会的资源,规划重大项目,出台重大政策,提出重大改革举措,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说,“五年规划”是政府履职的依据,是配置资源、约束市场主体行为的“第二准则”。

此外,从经济发展方面看,“五年规划”不仅是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划,还是经济制度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规划,对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制度创新的重大任务进行部署。

从“十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确定了新型工业化道路;从“八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中国建立并不断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都说明“五年规划”在国家治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五年规划能在引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年规划的意义

指导“五年规划”的这些发展理念的演进,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认识的深化,也是我们党不断探索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过程。

历史证明,中国的发展奇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探索的结果。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和发展任务的艰巨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不断创新和探索发展理念,可以充分保证“五年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以上内容参考: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五年规划:独特治理经验和显著制度优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6-15

五年规划作用的充分发挥,得益于我们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经验。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体现党的主张。

只有紧紧围绕党确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精神,切实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全体人民的奋斗方向,把党的强有力领导贯穿规划实施全过程,国家发展规划才能始终保持正确方向、有效发挥引领作用。

二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是规划的灵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完善,国家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也持续演进发展。

“五年规划”的重要特征与历史经验: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不断探索和创新发展理念

“五年规划”的核心是要回答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这首先需要解决以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来指导发展的问题。纵观13个“五年规划”的发展理念,经历了一系列的演进。

13个“五年规划”历史表明,一个成功的“五年规划”是以科学正确的发展理念指导为前提的。指导“五年规划”的这些发展理念的演进,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认识的深化,也是我们党不断探索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过程。

2、坚持尊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努力认清历史方位和把握发展大势

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系统运行具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包括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等各个方面。

制定“五年规划”,其实质是擘画未来五年经济社会的发展蓝图,规划制定者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国情国力客观情况,清晰判断国家所处历史方位,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势。

3、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科学规划发展战略和确定重大任务

“五年规划”作为国家总体的五年发展规划,最终要具体落实到发展战略和重大任务上,这些重大任务包括规划重大项目、出台重大政策与提出重大改革举措等方面。

在提出国家总体的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以及基于目标管理具体分解到规划指标的基础上,还必须聚焦当前条件下国家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从问题导向出发确定通过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任务来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是通过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确定国家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任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