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汤的方法

谁会煲汤,教教我哦。不要甜的。谢谢~不要长篇大论

怎样煲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11
煲汤煲汤
[编辑本段]煲汤要素
要使喝汤真正起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作用,在汤的制作和饮用时有一定的科学原则要遵循,否则就可能出现偏差。
选料要得当

这是制好鲜汤的关键所在。用于制汤的原料,通常为动物性原料,如鸡肉、鸭肉、猪瘦肉、猪肘子、猪骨、火腿、板鸭、鱼类等。采购时应注意必须鲜味足、异味小、血污少。这类食品含有丰富蛋白质和核苷酸等,家禽肉[1]中能溶解于水的含氮浸出物,是汤鲜味的主要来源。
食品要新鲜

新鲜并不是传统的“肉吃鲜杀,鱼吃跳”的时鲜。现在所说的鲜,是指鱼、畜、禽杀死后3小时~5小时,此时鱼、畜或禽肉的各种酶使蛋白质、脂肪等分解为人体易于吸收的氨基酸、脂肪酸,味道也最好。
炊具要选择
制鲜汤以陈年瓦罐煨煮效果最佳。瓦罐是由不易传热的石英、长石、粘土等原料配合成的陶土,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其通气性、吸附性好,还具有传热均匀、散热缓慢等特点。煨制鲜汤时,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热传递给内部原料,相对平衡的环境温度,有利于水分子与食物的相互渗透,这种相互渗透的时间维持得越长,鲜香成分溶出得越多,汤的滋味鲜醇,食品质地越酥烂。
火候要适当
煨汤火候的要诀是大火烧沸,小火慢煨。这样可使食物蛋白质浸出物等鲜香物质尽可能地溶解出来,使汤鲜醇味美。只有用小火长时间慢炖,才能使浸出物溶解得更多,既清澈,又浓醇。
配水要合理

水既是鲜香食品的溶剂,又是传热的介质。水温的变化、用量的多少,对汤的风味有着直接的影响。用水量通常是煨汤的主要食品重量的3倍,同时应使食品与冷水一起受热,即不直接用沸水煨汤,也不中途加冷水,以使食品的营养物质缓慢地溢出,最终达到汤色清澈的效果。
搭配要适宜
许多食物已有固定的搭配模式,使营养素起到互补作用,即餐桌上的黄金搭配。如海带炖肉汤,酸性食品肉与碱性食品海带起到组合效应,这在日本的长寿地区是很风行的长寿食品。为使汤的口味纯正,一般不用多种动物食品同煨。
注意调味用料投放顺序,特别注意熬汤时不宜先放盐。因盐会使原料中水分排出,蛋白质凝固,鲜味不足。通常60℃~80℃温度易引起部分维生素破坏,而煲汤使食物温度长时间维持在85℃~100℃。故在汤中加蔬菜应随放随吃,以减少维生素C破坏。汤中适量放入味精、香油、胡椒、姜、葱、蒜等调味品,使其别具特色,但注意用量不宜太多,以免影响汤的原味。
喝汤时间有讲究

“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这有一定的道理。吃饭前,先喝汤,等于给胃肠加润滑剂,中途不时喝点汤水,有助食物稀释和搅拌,有益于胃肠对食物的吸收和消化。同时,吃饭前先喝汤,让胃部分充盈,可减少主食的摄入,避免过多摄入能量。而饭后喝汤,容易引起营养过剩。
应该加多少水?
这可是煲汤的关键。研究发现,原料与水分别按1∶1、1∶1.5、1∶2等不同的比例煲汤,汤的色泽、香气、味道大有不同,结果以1∶1.5时最佳。对汤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此时汤中氨态氮(该成分可代表氨基酸)的含量也最高,甚至高于用水较少时。这是因为水的加入量过少,原料不能被完全浸没,影响了汤中营养成分的浓度。随着加水量的增加,汤中氨态氮被稀释后浓度会有所下降。但是,汤中钙、铁的含量以原料与水1:1的比例时为最高。
煲汤时间越长越没营养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煲汤时间越长,汤就越有营养”。对此,同济大学医学院营养与保健食品研究所进行了实验研究。他们选择了蹄膀煲、草鸡煲、老鸭煲,通过检测发现:蹄膀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1小时后明显增高,之后逐渐降低;草鸡肉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0.5小时后逐渐升高,蛋白质加热 1.5小时,脂肪加热0.75小时可达到最大值;鸭肉的蛋白质在加热1小时后含量基本不变,脂肪含量在加热45分钟时升至最高值。长时间煲汤并没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使这三种汤中的营养有所增高。尤其是草鸡煲和老鸭煲,煲汤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低。
专家提醒
长时间加热会破坏煲类菜肴中的维生素;加热1~1.5小时,可获得比较理想的三种煲汤的营养峰值,此时的能耗和营养价值比例较佳。
要使喝汤真正起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作用,在汤的制作和饮用时有一定的科学原则要遵循,否则就可能出现偏差。
[编辑本段]常用煲汤药材
玉竹:养阳润燥、生津、清热。
川贝:润心肺、清热痰。
百合:补肝肺清热益脾。(清水浸1小时)
支竹:清肺补脾、润燥化痰。(清水浸10分钟,切4CM块,最多煲半小时)
夏枯草:清肝热、降血压。(最多煲2小时)
生地:凉血解毒、利尿。
罗汉果:清肺润肠。
老苋菜梗:解毒清热、补血止血、通利小便。(中药店有卖,洗净切短)
白果:益肺气。(去壳,入滚水5分钟取起去衣,去心)
芡实:补肾固精、健脾止泻。
无花果:润肺清咽、健胃清肠。(切片)
竹蔗:润燥、和胃、清热解毒,可辟去蛇等腥味。
土茯苓:清热去湿、解毒利尿。
当归:补和血、调经止痛。
天麻:祛风、定惊。
冬虫草:补损虚、益精气、化痰。
茉莉花:提神醒脑,清虚火、去寒积。
雪蛤:滋肾、补肺、健脾。(清水浸发5小时,入葱姜水滚5分钟取起,入炖盅一个半小时)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41939.htm

第2个回答  2009-07-09
锅里先加入水
煮滚了才加入肉类(通常是排骨)
接着要加入什么就看煲什么汤了
比如说白萝卜汤就加入切好的白萝卜
接着加入适量的盐就好了
基本上排骨在水滚后煮上40分钟就可以吃了

要是怕有血水,肉类可以另外先在滚水里滚一滚,用水洗一洗才放入汤锅内。
花生米和白眉豆的话也是需要在滚水里煮一煮,把水倒掉,才放入锅内
煮多久也是要看材料了,平常的,肉放下后水滚了40分钟就可以了,要是有加入花生米或白眉豆就需要比较久了,大约1.5 小时
另外黑豆的话就需要事先浸泡了
第3个回答  2020-01-16
除痘祛斑——海带绿豆汤
原料
海带15克
绿豆15克
甜杏仁9克
玫瑰花6克(布包)红糖适量
制法
1.将绿豆洗净、海带切丝。
2.将海带、绿豆、甜杏仁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并加入布包玫瑰花。
3.将海带、绿豆煮熟后,将玫瑰花取出,加入红糖即可。
口感
汤味鲜浓,微咸,
清新可口。
功效
海带味咸、性寒,具有化痰、软化、清热降血压的作用。海带营养丰富,是一种富含碘、钙、铜、锡等多种微量元素的海藻类食物,可保护上皮细胞免受氧化。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作用。常喝海带绿豆汤可清热解毒、凉血清肺、疗疮除痘。
忌食
有胃寒者忌食。
润发乌发——乌豆圆肉红枣汤
原料
乌豆50克
桂圆肉15克
红枣50克
制法
1.将乌豆、红枣洗净。
2.将乌豆、桂园肉、红枣一起放入砂锅中,再加入3碗清水,文火煎制。
3.待清水熬至三分之二,去掉汤面浮渣即可。
口感
香甜滋润,清爽不腻。
功效
乌豆味甘涩,性平,入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安神、明目、益肝等功效。中医认为:色黑者入肾,从外形看乌豆似肾之状,故对肾气不足、肾虚、头发早白者大有好处。桂圆及大枣都具有调补脾胃的作用。乌豆圆肉红枣汤常食可补肾、润发、乌发,补血安神。
忌食
小儿忌服。
生果清润甜汤
材料
苹果
3个,雪梨
2个,雪耳
(银耳)小许,陈皮
2片,南北杏
1汤匙,黄片糖(没有可用冰糖)
适量。
功效
秋风起,天气干燥,最重滋润,最宜饮用此甜汤,可令皮肤滋润及喉咙顺畅,减少咳嗽机会。
做法
(1)
生果去皮去芯,切开四角或切成粒。
(2)
陈皮浸软,刮去瓤,备用。雪耳浸软,洗净。
(3)
锅放入适量清水,放入陈皮,水滚后放入生果、南北杏及雪耳,煲二小时,加入黄片糖调味,即可饮用或待凉放入瓶中,冷饮用。
凤凰粟米羹
粟米,俗称小米,按粘性大小可分糯粟和粳粟。粟米营养丰富,中医认为,它能养阴益肾,除热解毒,治脾胃虚热、反胃呕、泄泻。
凤凰粟米羹做法简便,老幼皆宜食用。主料:粟米羹罐头(市场有售)半听。
调料:湿淀粉75克,鸡蛋1个,盐、味精、白糖,烧开后撇去浮沫,加湿淀粉勾芡,随即放入打散的鸡蛋液即成。
特点:羹稠香糯,咸甜适口,常食补气。注意事项:放鸡蛋液时要用勺子泼洒均匀,不要倒成一团。
冰糖银耳
原料:
银耳30克,红樱桃脯20克,冰糖适量。
制法:
1、将银耳用温水浸泡,待银耳发开后取出,去掉耳根,洗净放入碗中,上笼蒸约10分钟后取出。
2、将汤锅洗净,置微火上,加清水放入冰糖,溶化后,放入樱桃脯,再移置旺火上烧沸,起锅倒入银耳碗内即成。
特点:
红白相间,艳丽多彩,食之甜软适口。
功效:
银耳具有强精补肾、滋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心壮志、补脑提神、美容嫩肤、延年益寿之功。银耳美容的功效还在于能去除脸上雀斑,黄褐斑,而成为美容大师常用之物。
火腿冬瓜猪骨汤
用料:熟火腿75克
冬瓜250克
猪骨头500克
精盐4克
味精2克
葱2根
姜3片
料酒少许
做法:
1、
将冬瓜洗净,切成长条形薄片,备用。再将熟火腿切成同样大小的12片,备用
2、
把猪骨头,葱姜放入煲内,加入适量清水用武火煮沸,撇去浮油,加入料酒,然后改用文火汶2小时
3、
待汤汁醇厚时,捞出猪骨及葱姜,放入冬瓜,再煮3-5分钟即熟。用精盐和味精调好口味,盛入大汤碗覆上火腿片即可。
第4个回答  2009-07-09
煲汤有很多种,不过我是广东人,喜欢喝清淡的,浓汤嘛,味精太重!
猪蹄和猪脚,排骨,猪大骨,猪肺,鸡,鸭,蛇还有很多很多都经验用来煲汤,选材料是最重要的.还有,最好有个紫沙煲,煲中药那种最好!
煲汤时也可以选中药,陈皮,枸橘,桂圆都可以煲..
还有,火候也很重要.慢慢学吧.呵呵,只是看我妈煲得多,稍微学到一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