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题中什么类型的题可以回答内涵

如题所述

理解、认识类题目(认识、态度、看法)以及原因类题目(作用、意义、原因、为什么、理由、依据等)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对上述材料如何理解(认识)”或“谈谈你对某某的认识(理解)”等,重点是考查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思考的深度。这类题目的解答对策是:如果所给出的材料较长,应先对材料进行分层并概括出每一层的意思(即明确它属于哪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是概念性的,还要回答出“这个问题是什么”,然后,再回答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等。但分析时思维要有发散性,角度应多一些。如“05绍兴中考卷”25题: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上述材料中“狼”来了的现象?〔解题分析〕是什么――狼来了(外来文化),为什么(外来文化的两重性分析),怎么办(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答题时注意不要仅围绕“怎么办”分析,有时还要联系自身角度回答。区别一下“看待”与“对待”。
原因类题目(作用、意义、原因、为什么、理由、依据等)
该类题目解答对策:解题时必须将答题语句表述成道理分析,如作用、意义类题目可以套用“有利于……”“体现了……”“……的需要”“促进……”“推动……”“保护……”等。不要表述成“要……”“应该……”这类建议类的答题形式。书本中能直接引用的就直接引用,若不能就要注意联系材料多角度回答,如“主客观原因的分析”:可以从自身、国家(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公民等多角度回答。“法律和道德角度的分析”:法律角度又可细分为“国家立法、有关部门严格执法、普法宣传、公民(青少年)要学法、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护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道德角度可以细分为思想道德(思政六p106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基本道德,民族精神,生活方式,社会道德风尚)和社会责任、社会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人-自然-社会角度的分析”(参考以往的资料)。“意识-行为角度的分析”,可细分为思想上什么观念,行动上具体的做法分析。总之分析问题要全面,要合情合理,不走极端。〔例题: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的原因〕缺乏交通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社会公德欠缺,交通安全法制观念淡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不够,有关部门管理力度不够等。假如回答对策,建议从以上不足展开,还可以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8
简答题,论述题。

简答题: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有哪些?首先我们就应该解释一下,教学评价的内涵,然后过渡:教学评价类型多样,根据不同的维度进行不同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类:******,接下来再答出具体的分类。那么最后的总结环节呢,这个没有固定统一的句子,但是却有统一的思路,那就是对上述所答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之后我们再结合思政教师的角度进行一个升华和展望。例如刚刚这道题目,我们可以这样总结:综上所述,教学评价类型丰富多样,不同的维度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作为未来的思政教师,我们应该了解不同类型教学评价的优点和运用范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和探索,全方位评价学生,促使其正确认识自己,实现全面发展!

其次就是论述题了,前面讲到,论述题的长度和深度是和简答题不一样的,也就是说 答论述题的时候我们的答题量更大,且论述深度更深,不仅仅浮于表面,我们需要结合教学实例,生活中的例子,以及自己的理解来铺陈内容。

同样也是总分总格式,其他地方基本是和简答题一样的。
第2个回答  2022-12-21
在思政课程中,内涵一词通常指的是事物的本质、实质或核心意义。因此,可以回答内涵的题目通常包括对于某一概念、理论或历史事件的深入解析和阐述。例如:

请谈谈你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请阐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
请谈谈你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
这些题目都要求考生对某一概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解析,并解释其内涵。

注意,在回答内涵类型的题目时,考生需要结合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并结合相关理论和历史背景来回答。
第3个回答  2022-12-21
思政教育可以回答内涵

思政题材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思想道德法律等等。
思政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4个回答  2022-12-21
内涵类型的政治题可以回答有:观点性题、政策性题、诠释性题、社会政治事件分析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