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第一份工作有多重要,什么时候该辞职

如题所述

第一份真的工作很重要,请谨慎考虑
与过去相比,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有一样东西却未有大的改进——“教育”,包括大学教育。
能真正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自身兴趣的教授很少,多数是疲于应付科研指标;很多授课教案还很陈旧,未跟上科技的发展。有些教师一直待在象牙塔里,本身就没能深入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及行业动态。
因此,很多初出社会的大学生便是傻白甜,对于自己的优劣势探索甚少、对专业相关的工作领域了解少之又少,更别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了。职场教育的匮乏令人发指,往往都是快到毕业秋招了才抱佛脚。
这样往往存在很大的弊端:特别容易糊里糊涂的进入到一个领域中才发现与当初臆想的完全不同。
而再次择业时,早已脱去“应届生”的新手保护,社招与校招的逻辑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换去自己喜爱的领域中。据调查,70%以上的人长达数十年的职业方向与第一份工作关联度极其的高。
第一份工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一生的工作,这并非是危言耸听。
因为每个人都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问题。企业也会通过你过往的经历来评估要不要给你这个工作岗位,随便就能换到哪个领域的是不可能的。
工作三四年后再切换领域及岗位,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艰难的选择,需要牺牲职级及工资,成本极高。
都说Timing很重要,大学求职期间是了解职业兴趣及方向的极佳时间窗口。

认知,提升认知!
人有几种途径能达到对事物的认知:一是一手信息,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二是二手信息,比如读书、与人聊天等等。
一手信息的认知最为深刻及准确,但需实打实地占用你的时间及精力,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有广度的认知。
就求职而言,大部分同胞过于依赖一手信息,忽略了二手信息的获取及重要性。
二手信息有哪些?最重要的途径便是父母至亲、再是导师以及师兄师姐,这些都是天然就建立起的联系。
通过与他们请教聊天能迅速对一个行业有直观的理解,有助于找到自己的定位。
比如金融行业就业而言,大多同胞只知道去银行,殊不知银行已早不如前,而金融是一个极大的熔炉,又及其细分,同是金融民工,要跨越也极不容易。
你在监管部门,或是证券、基金、银行、保险、信托、互金等不同类型板块企业,甚至在同一类型机构里岗位角色不同,差异大着呢!甚至是完全不同的职业路径!

最重要的要素
无外乎是行业及岗位。
行业的选择关乎个人成长及薪资问题,过去十年,如果你从事互联网行业肯定是要比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要强的。
在一个扩张的行业,它本身是在成长的,作为个体,自然能享受到整体向上的益处。这就如证券投资中的贝塔收益,在1415年的市场,是个傻子买入都能飞起。
但什么行业好,什么行业不好,却没有一个绝对的说法。这里说几个原则:
优先考虑父母及至亲从事的领域。有一句说得很好:“奋斗不是一代人的事情。”
一个人要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是需要持续积累的。而父母等一代的积累所能给你带来认知与产业链资源上的提升是无比丰厚的,甚至能让你迅速跨越初级发展阶段。
去大学专业相关的领域。毕竟学了点专业皮毛,现在找工作越来越讲究对口。此外,校友资源也是出道社会后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毋庸置疑他们分布在专业相关领域的各个链条当中。
到最新的领域里掘金。判断及跟随趋势的能力很重要,因为风口上的猪总是能更胖的。假设你确实不想从事专业相关的领域,另一个选择是去看起来发展大概率会很不错的领域,比如人工智能等:这里肯定会有伟大的公司出现,先占住相关的坑。
寻找相对更感兴趣的领域。如果以上都不适用的话,工作只是糊口的工具,但它占据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起码5day*9hours),为何不找最感兴趣的一个领域呢,再不爽,起码都能忍下去。

岗位问题非常非常重要。
因为每个人的特点不一样,适合不同岗位的工作。而岗位的切换几乎是致命性。
就一般类型公司的运作而言,总体可分为市场岗位+技术岗位+支持岗位这三大类。
市场岗位:包括销售、市场品牌、电商、项目经理等。这类岗位更多偏与人打交道,工作弹性大,业绩压力也比较大。过于闷、能动性弱的同胞不是那么适合。
技术岗位:包括研发岗、研究岗等等。这类岗位更多偏与事物打交道,需要较长时间的专注研究及开发。定力较差的同胞不适合从事这类岗位。
支持岗位:包括财务、IT、合规法务等。这类岗位对应着公司运行的一特定环节,更多routine工作,重复性较大。喜欢挑战、新鲜感的同胞请远离。
并不是说一个人只能干一类岗位,有些牛人都能干好。但对于大部分普通同胞而言,肯定有合适的干起来更得心应手的。如果一开始去了不合适的岗位,可能会干得非常不开心,工作成效也会很低。

别听什么大学生创业的鬼话
近几年老有什么政策忽悠大学生毕业出来创业。这真是坑死很多年少无知的普通人。
那么多老人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二十年知识、技能、人脉积累到位了创业都分分钟失败,更何况任何经验都没有的大学生呢?
被鼓吹创业成功的新兵,不是家有莫大的支持就是能力超强的人,这些是极少数的比例。你目前拥有这超人的能力和支持吗?
有一小撮同胞甚至还会沉浸在名片上印CEO或合伙人,注册一个公司只需要三千元不到做“老板”很容易,但一个公司要赚钱,要生存下去...实在...太...难...了...
对一个普通同胞而言,最靠谱的策略就是尽可能找到你所认定行业里最好的平台最感兴趣的岗位使劲干他个几年。打工那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谈何做CEO?

不喜欢第一份工作怎么办?
换行要趁早,此话是箴言。
无论是行业还是岗位的切换,越到后期沉没成本越高。如果干了半年实在不感兴趣,一定不要犹豫,及早出来止损。
但要做好战略性的思考:
1、是岗位问题还是行业问题?
2、我更喜欢哪个领域?那个领域的人喜欢什么样的人?我找了这个领域的人做深入了解没?
3、我现在做的是否有助于我想去的那个领域?是能够自然切换还是鸿沟很大?
毕老师再次阐述前面的观点:大学期间真是最好的尝试窗口的—成本低,而且有很多试错及探索机会。大学最值得做的几件事真是:找个好导师带着自己读好书及研究点问题,攒钱到处旅行,更多实习探索事业方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24
如果是还感兴趣而且有发展的至少两年以上吧;如果觉得没发展,工作做着烦心的,趁早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