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曲子词

我需要找一些敦煌曲子词,不是说有100多首吗、网上也没有这个词集卖、希望大家给我提供敦煌曲子词、数量越多越好、或是知道有书卖的也好、谢谢
1楼:我不是想要简介、我想要词、
2楼:我有那本书、但它只有几篇、
3楼:还能更多么?

《敦煌云谣曲子集》
  引子
  “云谣集杂曲子”,共三十首。传统文学史家多以后蜀广政三年(公元940年)之《花间集》为我国第一本词曲集子。自此卷出,经学者考定,至迟当在“金山天子”与后梁同时,其时均在922年之前。原有两卷,20世纪初,在我国敦煌藏经洞打开、敦煌遗书重新面世之际,《云谣集》写卷和其他敦煌写卷一起,被斯坦因、伯希和等人窃走,后分藏于英、法国家博物馆。伦敦所藏存十八首;巴黎所藏存十四首,二卷校录,除其二首《凤归云》重复,仍为三十首。到1912年日本人狩野直喜游欧洲时录得斯坦因部分盗卷,1920年左右被罗振玉和王国维先生所见,从此,我国学术界才开始关注和研究此集!此为现存最早之唐词抄本集子。朱祖谋冠于其所编词书总集《彊村丛书》之首;后龙沐勋合刘复于巴黎所录,定为三十首,乃得其全,然以各家不明卷子真相,复又私意增改,未得善本。及后又有王重《民敦辑煌曲子词集》(195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任二北撰《敦煌曲校录》,均收有云谣集杂曲子;亦未能据原卷详为校定。1971年,法国汉学家戴密微与香港学者饶宗颐合作,分以法文及中文编校《敦煌曲》,亦收有《云谣集》,并附以巴黎所藏卷子复印件,1977年,文化大学教授(台湾)潘重规,复取诸本,参以英、法所藏原卷校笺,成敦煌《云谣集》新书,并附两地之复印件,使成完璧。
  代序
  《云谣集杂曲子》,敦煌曲子辞总集。编者不详。载于斯一四四一、伯二八三八等敦煌写本。原本今藏英国伦敦博物馆和法国巴黎图书馆。二十年代初至三十年代,中国学者从伦敦抄回十八首、从巴黎抄回十四首,经整理,恢复此书三十首的原貌。全书共使用十三种曲调,除《内家娇》外,其余十二曲均见《教坊记》。作品内容包括闺怨、相思、征戍、征夫厌战、纨绔追欢、贵妃入道等题材,多与盛唐诗歌相合。作品语言质朴,感情真摰,形象生动,宛转而富于女性情调。其写本上并标有“中和四年”(884)、“光启二年”(886)等题记性质的字样,约为盛唐教坊解散后流落于民间的歌妓所使用的唱本;部分作品产生在盛唐,全书编成于晚唐。后蜀欧阳炯《花间集序》云:“是以唱《云谣》则金母词清,挹霞醴则穆王心醉。”说明《云谣集》得名于西王母会穆天子的神仙故事,同盛唐以来把歌妓拟于仙人的风俗一致。这部中国最早的曲子辞集于词史研究和唐代文学研究有重要意义,故一经现,发便受到学术界充分重视,先后有罗振玉、朱孝臧、刘复、龙沐勋作了整理工作;冒广生、王重民、任二北对它的各方面特点作了理论总结;而潘重规《云谣集新书》据写本原件对《云谣集》作了重新校订和考释。(以上按《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可参看《全唐五代词》之考办(见页尾))
  是次录文,据曾昭岷等编校之《全唐五代词》(中华书局,1999年)一书正篇卷四中《云谣集杂曲子》部分。该书前十八首是以斯一四四一原卷为底本;后十二首是以伯二八三八原卷为底本;并参校以下主要校录本及校勘成果:刘复《敦煌掇琐》(刘书),朱祖谋《丛彊村书》本《云谣集杂曲子》(丛书本)及其所引董康校(董校)、况周赜校(况校),《彊村遗书》本《云谣集杂曲子》(遗书本)及其所引杨铁夫校(杨校)、龙沐勋(龙校),况周赜《蕙风词话》(况本),冒广生《新斠云谣集杂曲子》(冒斠),唐圭璋《云谣集杂曲子校释》(唐校),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王集),任二北《敦煌曲校录》(校录),蒋礼鸿《敦煌曲子词集校议》(蒋议),饶宗颐《敦煌曲》(饶编),潘重规《敦煌云谣集新书》(新书),沈英名《敦煌云谣集新校订》(新校订),林玫仪《敦煌曲子词斠证初编》(林编),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总篇),黄征《〈敦煌歌辞总编〉校释商榷》(商榷)等。过录时复校以斯一四四一、伯二八三八写本书影及孙其芳《云谣集杂曲子校注》(校注)一文二(者俱见于《云谣集研究汇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并对《全唐五代词》原校记稍作补校。
  凤归云 闺怨
  征夫数载,萍寄他邦。去便无消息,累换星霜。月下愁听砧杵,拟塞鴈行。孤眠鸾帐里,枉劳魂梦,夜夜飞飏。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倚牖无言垂血泪,阇祝三光。万般无那处,一炉香尽,又更添香。
  【注释】
  此首调下原题“闺”字;次首辞前原题“又怨”,“又”乃承前指调名,“怨”与前首所题“闺”字连合,即“闺怨”,为二首共有之题,乃书手一题分写所致。月下二句:上句,唐校、总编校作“月下愁听砧杵起”,校“拟”作“起”。下句,况校、丛书本校作“拟塞雁□行”,总编校作“塞雁南行”,商榷校作“塞雁行”,以“拟”为衍字删之。[补校]下句,校注校作“凝塞雁行”。帐:原误写作“怅”。枉:原写作“往”,从诸校本改。行:况校、唐校作“幸”。那:伯二八三八卷写“郍”,即“那”俗字,通“奈”。
  又闺怨
  渌窗独坐,修得为君书。征衣裁缝了,远寄边隅。想得为君贪苦战,不惮崎岖。终朝沙碛里,止凭三尺,勇战奸愚。
  岂知红脸,泪滴如珠。枉把金钗卜,卦卦皆虚!魂梦天涯无暂歇,枕上长嘘。待公卿回故日,容颜憔悴,彼此何如?
  【注释】
  此首接前首抄写,空一格,题“又怨”。“又”乃承前指调名,“怨”与前首调下所题“闺”字连属,为一题分写。渌:通“绿”。修得句:伯二八二三卷作“修得君书”。隅:原写作“虞”,从唐校改。惮:原写作“旦”,从董校改。崎岖:原写作“崎駈”,从董校改。终:原写作“中”。里:原写作“里”。止:原写似“山”,蒋议以为“止”字之误,兹从校订。“止”同“只”。伯二八三八卷写作“已”。脸:原写作“”,即“脸”字形讹。滴:原写作“的”。枉:原写作“往”。嘘:原写作“虚”,从诸校本改。[补校]公卿二句:校录改“故日”为“故里”,校注改“回故”为“回归”,新书校作“待公卿回,故日容颜憔悴”。案:疑“故”字衍,“回日”即归来之日。
  又
  幸因今日,得睹娇娥。眉如初月,目引横波。素胸未消残雪,透轻罗。〔□□□□□〕,朱含碎玉,云髻婆娑。东邻有女,相料实难过。罗衣掩袂,行步逶迤。逢人问语羞无力,态娇多。锦衣公子见,垂鞭立马,肠断知么?
  【注释】
  原卷无空缺,况校补五空围作一句,诸校本并从,据补。么:原写作“磨”。
  又
  儿家本是,累代簪缨。父兄皆是,佐国良臣。幼年生于闺合,洞房深。训习礼仪足,三从四德,针指分明。娉得良人,为国远长征。争名定难,未有归程。徒劳公子肝肠断,谩生心。妾身如松柏,守志强过,鲁女坚贞。
  【注释】
  缨:原写作“[上竹下缨]”。皆是:原写作“皆事”,从诸校本改。原写似“曾父”,况校、冒斠校作“曾女”,蒋议以为应作“鲁女”,指鲁秋胡妻,据改。
  天仙子
  鷰语啼时三月半,烟蘸柳条金线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泪珠若得似珍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应百万。
  【注释】
  [补校]鷰:原写作“鹚”。校注改“啼时”为“莺啼”。华:原写作“”,乃唐人俗书。珍珠:罗书、王集校作“真珠”。
  又
  鷰语鸎啼惊教梦,羞见鸾台双舞凤。天仙别后信难通,无人问,花满洞,休把同心千遍弄。叵耐不知何处去,正时花开谁是主?满楼明月夜三更,无人语,泪如雨,便是思君肠断处。
  【注释】
  此首与前首句式相同,惟下片换韵。诸校本皆依原卷及前首订作双叠体一首,惟校录、总编以上下片用韵不同,分作单片体二首。教:况校作“觉”。
  [补校]鷰:原写作“鹚”。问:冒斠、林编、总编皆校作“共”,新校订作“閧”。正时:况校校作“正是”,校录校作“正值”。
  竹枝子
  罗幌尘生,帡帏悄悄,笙簧无绪理。恨小郎游荡经年。
  不施红粉镜台前,只是焚香祷祝天。垂珠泪滴,点点滴成班。待伊来敬共伊言,须改往来段却颠。
  【注释】
  此调载《教坊记》“曲名”表,向不见传辞,敦煌写卷所载此首及下首乃仅见者。二首皆为杂言体,与唐五代流行之七言四句体《竹枝》辞颇异。此首与下首句式篇制相异,下首为规范之双叠体,此首疑有脱误,或为别体。幌:原误写作“愰”。帡帏:原误写作“恲愇”。笙簧:原写作“笙篁”,从董校改。垂珠二句:原写作“垂珠泪的点点的成班”。丛书本朱校疑“垂珠”上有误,龙校疑“泪的”下脱“罗裳里”三字;冒斠、校录移上片次句与此句相连,作“幈帏悄悄垂珠泪,□□□□□,点点滴成斑”;蒋议校作“□□□□□□□,□□垂珠泪,点点滴成斑”;王集、饶编校作“垂珠泪,滴点点,滴成班”。案:“班”通“斑”。敬:罗书校作空围,校录校作“即”,总编校作“际”。[补校]校注将此句点为:“待伊来,敬共伊言”。往:总编校作“狂”
。段:原写作“叚”,即“段”字俗写,“段”通“断”。冒斠校作“假”,唐校校作“断”。
  又
  高卷朱帘垂玉牖,公子王孙女。颜容二八小娘,满头珠翠影争光,百步惟闻兰麝香。口含红豆相思语,几度遥相许。修书传与萧娘:傥若有意嫁潘郎,休遣潘郎争断肠。
  【注释】
  颜:原写作“倾”,从罗书校改。[补校]公子二句,校注校作“公子王孙女倾容,二八小娘”。兰:原写作“拦”。萧娘:原写作“萧郎”,丛书本朱校、唐校疑为“萧娘”之误,据改。
  洞仙歌
  华烛光辉,深下帡帏。恨征人久镇边夷,酒醒后多风醋。少年夫壻,向渌窗下左偎右倚,拟铺鸳被,把人尤泥。
  须索琵琶重理,曲中弹到,想夫怜处,转相爱几多恩意。却再敍衷鸳衾枕,愿长与今宵相似。
  【注释】
  此调载《教坊记》“曲名”表,唐五代向不见传辞,敦煌写卷所载此首及下首乃仅见者。
  帡帏:原写作“恲愇”。左偎:原写作“佐猥”。[补校]把:校注校作“抱”。琵琶:原写作“瑟琶”,从龙校改。重:原写作“从”,从况校改。恩意:原写作“思意”,从龙校改。
  [补校]校注从校录将此二字校作“恩义”。却再句:原卷“衷”下一字似“克”或“充”字,意难通,或为“衷”字之衍误;“再敍”原写作“在绪”,况校疑作“再絮”。冒斠校作“却再絮文鸳衾枕”;饶编校作“却再敍衷曲鸳衾枕”。兹从新书、林编校订。
  [补校]校注此句校作“却再续衷情鸳衾枕”。今:原写作“金”。
  又
  悲鴈随阳,解引秋光,寒蛩响夜夜堪伤。泪珠串滴,旋流枕上。无计恨征人,争向金风漂荡。
  擣衣嘹亮。懒寄回文先往,战袍待鲃,絮重更熏香。慇懃凭驿使追访。愿四塞来朝明帝,令戎客休施流浪。
  【注释】
  [补校]“又”字下原有“珠”字,旁有“卜”号。新书案:“卷子中常用“卜”作删去号,此“珠”字当删去。”滴:原写作“的”。无计二句:冒斠校作“无计恨、征人争向”,以此句为上片结句,以“金风漂荡”作换头;唐校则以“争向金风漂荡”作上片结句。擣:原写作“祷”。嘹:原写作“寮”。
  [补校]祷:校注从董校校作“捣”。战袍二句:冒斠、唐校校作“战袍待稳絮,重更熏香”。:原写作“稳”,从饶编校改。令戎客:罗书校作“令夫壻”,冒斠校作“令我客”,总编校作“令戍客”。
  破阵子
  莲脸柳眉休韵,青丝罢拢云。煖日和风花戴媚,画合雕梁鷰语新,卷帘恨去人。
  寂寞长垂珠泪,焚香祷尽灵神。应是潇湘红粉继,不念当初罗帐恩,抛儿虚度春。
  【注释】
  此调载《教坊记》“曲名”表,又见南唐李煜词。敦煌写卷所载四首,与李煜所作格调大致相同。莲:原写作“连”。休韵:校录校作“羞晕”,唐校校作“休晕”。拢:原写作“笼”,从饶编校改。戴媚:唐校校作“带媚”。[补校]雕:原写作“凋”。[补校]继:校注从校录校作“绊”。恩:原写作“思”。[补校]帐:原写作“怅”。
  又
  日煖风轻佳景,流鸎似问人。正时越溪花捧艳,独隔千山与万津,单于迷虏尘。
  雪落亭梅愁地,香檀枉注謌脣。兰径萋萋芳草渌,红脸可知珠泪频,鱼牋岂易呈!
  【注释】
  佳:原写作“住”。正时:董校校作“正是”。虏:原写作“虑”,从董校校改。亭梅:原写作“渟梅”
,总编校作“梅庭”。兹从唐校校改。枉:原写作“往”。[补校]檀:原写作“擅”。兰径:原写作“拦径”,兹从新书、林编校改。
  又
  风送征轩迢递,参差千里余。目断粧楼相忆苦,鱼鴈百水鳞迹踈,和愁封去书。
  春色可堪孤枕,心焦梦断初。早晚三边无事了,香被重眠比目鱼,双眉应自舒。
  【注释】
  百水:冒斠校作“由来”,唐校校作“南来”,总编校作“山川”。商榷校“百”为“”字之省,“”同“蓦”。迹:原写作“积”,从饶编校改。[补校]此句,校注校作“鱼雁游水鳞迹疏”。封:原写作“风”。心焦句:诸校本多于“初”上补一空围,总编校补“更”字。比目鱼:原写作“比翼鱼”,从诸校本改。
  又
  年少征夫堪恨,从军千里余。为爱功名千里去,携剑弯弓沙碛边,抛人如断弦。
  迢递可知闺合,吞声忍泪孤眠?春去春来庭树老,早晚王师归却还,免交心怨天。
  【注释】
  从军句:罗书校作“书名年复年”,不知何据;冒斠校作“从军千里□□”;新校订校作“从军千里间”
;林编疑“千里余”三字涉上首而误,原作当为“从军□□年”。为爱句:罗书校作“为觅封侯酬壮志”,不知何据。交:通“教”。
  浣溪沙
  孋景红颜越众希,素胸莲脸柳眉低。拟笑千花羞不坼,懒芳菲。
  □□□□□□□,□□□□□□□。偏引五陵思恳切,君要知。
  【注释】
  此调原写“涣沙溪”。《教坊记》“曲名”表载《浣溪沙》,又敦煌写卷二○六七、伯三一二八、三八二一、四六九二卷所载此调之作,皆题《浣溪沙》,兹据孋改景。:林编校作“丽影”。[补校]越众:校注校作“越中”。拟笑:总编校作“一笑”。菲:原写作“非”。□□二句:原脱,从校录校补。偏:原写作“篇”,从罗书校改。
  又
  髻绾湘云淡淡粧,早春花向脸边芳。玉腕慢从罗袖出,捧杯觞。
  纤手令行匀翠柳。素咽歌发绕雕梁。但是五陵争忍得。不疏狂。
  【注释】
  袖:原写作“抽”。令行:“行”字原草写,又似“分”字,王集、饶编校作“令分”。[补校]雕:原写作“凋”。
  柳青娘
  青丝髻绾脸边芳,淡红衫子掩素胸。出门斜捻同心弄,意恛惶。故使横波认玉郎。
  叵耐不知何处去,交人几度挂罗裳。待得归来须共语,情转伤。断却粧楼〔伴小娘〕。
  【注释】
  此调载《教坊记》“曲名”表,唐五代两宋皆不见传辞,敦煌写卷所载此首及下首,乃仅见之作。素:况校疑作“酥”。故使:原写作“固使”,从诸校本改。玉郎:原写作“王郎”,据下首“只问玉郎何处去”句意改。伴小娘:原卷末三字被墨污染,略可辨认“伴”字轮廓及“娘”字右部。兹据罗书校补。
  又
  碧罗冠子结初成,肉红衫子石榴裙。故着胭脂轻轻染,淡施檀色注謌脣。含情唤小鸎。
  只问玉郎何处去,纔言不觉到朱门。扶入锦□□□□,□慇懃,因何辜负少年人。
  【注释】
  石榴:原写作“石磂”。故:原写作“固”。胭:原写作“烟”。含情句:冒斠、总编校作“□□含情唤小莺”。扶入二句:原卷“锦”字以下残损,约缺五字,诸校本并补五空围,兹从校补。原卷于此首下空一格,写有《倾杯乐》调名,然未抄辞文,可见原卷未抄完。
  以上十八首斯一四四一卷
  倾杯乐
  忆昔笄年,未省离合,生长深闺苑。闲凭着绣床,时拈金针。拟貌舞凤飞鸾,对粧台重整娇姿面。知身貌筭料,岂交人见。又被良媒,苦出言词相诱詃。
  每道说水际鸯鸾,惟指梁间双鷰。被父母将儿疋配,便认多生宿姻眷。一旦娉得狂夫,攻书业抛妾求名宦。纵然选得,一时朝要,荣华争稳便。
  【注释】
  未省离合:冒斠校作“未曾离合”,唐校校作“未曾离过”,杨校疑“合”乃“合”之误。苑:原写作“菀”,从龙校校改。金针:新书、林编校作“金线”。拟貌:唐校校作“拟描”。知:林编校作“自”,商榷以为乃“奴”字形讹。[补校]知身貌:校注校作“自身儿”。詃:校录校作“炫”,总编校作“炫”。际:原写作“济”。[补校]鸯鸾:新书、校注校作“鸳鸯”。旦:原写作“但”。娉:冒斠校作“嫁”。攻:原写作“功”。纵然:原写作“众然”。
  又
  窈窕逶迤,貌超倾国应难比。浑身挂绮罗装束,未省从天得知。脸如花自然多娇媚,翠柳画娥眉,横波如同秋水。裙生石榴,血染罗衫子。
  观艳鲃语软言轻,玉钗坠素绾乌云髻。年二八久镇香闺,爱引猧儿鹦鹉戏。十指如玉如葱,银苏体雪透罗裳里。堪娉与公子王孙,五陵年少风流壻。
  【注释】
  貌超句:冒斠校作“体貌超羣,倾国应难比”,林编校作“□貌超□,倾国应难比”。应难:原写作“难应”,从诸本校改。浑身句:冒斠校作“浑身□挂,绮罗装束”,总编校作“浑身挂绮罗,装束□□”。知:冒斠、林编校作“至”。娥眉:同“蛾眉”。生:冒斠校作“上”。榴:原写作“磂”。软:原写似“载”字,从杨校校改。坠:总编校作“缀”。镇:原写似“傎”,冒斠校作“锁”。兹从林编校订。鹦鹉戏:原写作“鸎鹉钺”,从诸校本改。银:唐校作“凝”。苏:通“酥”。
  内家娇
  丝碧罗冠,搔头坠髻鬓,宝装玉凤金蝉。轻轻傅粉,深深长画眉渌,雪散胸前。嫩脸红脣,眼如刀割,口似朱丹。
  浑身挂异种罗裳,更薰龙瑙香烟。屐子齿高,慵移步两足恐行难。天然有灵性,不娉凡〔间〕。交招事无不会,解烹水银,链玉烧金,别尽謌篇。除非却应奉君王,时人未可趋颜。
  【注释】
  此调不载《教坊记》“曲名”表,唐五代传辞亦仅见敦煌写卷所载此首及下首,皆为长调,与宋代柳永等人同调之作篇制句法大体相近。搔头坠髻鬓:遗书本从杨校校作“搔头坠鬓”,唐校校作“搔头坠髻”。装:林编、总编校作“妆”。傅粉:原写作“浮粉”,总编校作“敷粉”。兹从王集校改。渌:通“绿”。眼:原写作“明”,据下首“两眼如刀”句改。朱丹:原写作“珠丹”,兹从龙校改。烟:原写作“熛”,从诸校本改。屐子:原卷“子”下有“[上止下豆]”字,从龙校删。不娉凡间:原卷无“间”字,“凡”下接写“交”字。冒斠校作“不嫁凡夫”。兹从新书、总编于“凡”下补“间”字,以“交”字属下句。交招句:冒斠校作“招□□□,事无不会”,唐校校作“招事无不会解”,王集校作“招事无不会”。链:原写作“练”。
  又御制林钟商内家娇
  两眼如刀,浑身似玉,风流第一佳人。及时衣着,梳头京样,素鲃艳孋情春。善别宫商,能调丝竹,歌令尖新。任从说洛浦阳台,谩将比并无因。
  半含娇态,逶迤缓步出闺门。搔头重慵憽不插,只把同心,千遍捻弄,来往中庭。应是降王母仙宫,凡间略现容真。
  【注释】
  原卷无题,据伯三二五一卷补。伯三二五一卷原题“御制临钟商内家娇”,“临”即“林”音讹,“商”
、“娇”皆俗写。验之北宋柳永《乐章集》之《内家娇》,其宫调亦属林钟商所。谓“御制”者,饶编考订可能为后唐庄宗李存勗所作,总编则考订为唐玄宗制曲,内廷乐工作辞。佳:原讹作“住”,据伯三二五一卷改。京样:伯三二五一卷写作“京仪”。素艳孋情春:林编、总编校作“素质艳丽青春”。谩:伯三二五一卷写作“慢”。缓:原写作“换”,从诸校本改。门:原写作“帏”,失韵,据伯三二五一卷改。搔头句:冒斠校作“搔头□重,慵葸不插,□□□□”,总编校作“搔头重慵憁不插,□□□□。□□□□□□”。把:伯三二五一卷写作“抱”。应是句:伯三二五一卷写作“应长降王奴仙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09
  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
  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
  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菩萨蛮
  敦煌自古岀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效节望龙庭,麟台
  早有名。○只恨隔蕃部,情恳难申吐,早晚灭狼蕃,一
  齐拜圣颜。
  摊破浣溪沙
  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
  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
  不动,是船行。
  望江南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
  云。照见负心人。
  定风波
  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场骋偻啰。手持绿沉枪似铁,明
  月,龙泉三尺斩新磨。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徳能多。
  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
  鹊踏枝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
  上金笼休共语。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南歌子
  夫妻问答,此为妻答词
  自从君去后,无心恋别人。梦中面上指痕新。罗帯同心自
  绾,被狲儿踏破裙。○蝉鬓朱帘乱,金钗旧股分。红妆垂
  泪哭郎君,妾似南山松柏,无心恋别人。
  南歌子
  夫妻问答,此为夫问词
  斜影朱帘立,情事共谁亲?分明脸上指痕新。罗帯同心谁
  绾?甚人踏破裙?○蝉鬓因何乱,金钗为甚分。红妆泣泪
  忆何人,分明殿前直说,莫沉吟。
  凤归云
  征夫数载,萍寄他邦。去便无消息,累换星霜。月下愁听
  砧杵起,塞雁南行。孤眠鸾帐里,枉劳魂梦,夜夜飞扬。
  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说为传书与,表妾衷肠?绮牖无
  言垂血泪,暗祝三光。万般无奈处,一炉香尽,又更添香。
  抛球乐
  珠泪纷纷湿绮罗,少年公子负恩多。当初姊妹分明道,莫
  把真心过与他。子细思量着,淡薄知闻解好么?
  望江南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攀了那人攀。
  恩爱一时间。
  酒泉子
  每见惶惶,队队雄军惊御辇。蓦街穿巷犯皇宫,只拟夺九重。
  长枪短剑如乱麻,争奈失计无投窜。金箱玉印自携将,任他乱芬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7-08
唐代

敦煌曲子词选

--------------------------------------------------------------------------------

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
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
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菩萨蛮

敦煌自古岀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效节望龙庭,麟台
早有名。○只恨隔蕃部,情恳难申吐,早晚灭狼蕃,一
齐拜圣颜。

摊破浣溪沙

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行。柔橹不施停却棹,是
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
不动,是船行。

望江南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
云。照见负心人。

定风波

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场骋偻啰。手持绿沉枪似铁,明
月,龙泉三尺斩新磨。○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徳能多。
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

鹊踏枝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
上金笼休共语。○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南歌子

夫妻问答,此为妻答词

自从君去后,无心恋别人。梦中面上指痕新。罗帯同心自
绾,被狲儿踏破裙。○蝉鬓朱帘乱,金钗旧股分。红妆垂
泪哭郎君,妾似南山松柏,无心恋别人。

南歌子

夫妻问答,此为夫问词

斜影朱帘立,情事共谁亲?分明脸上指痕新。罗帯同心谁
绾?甚人踏破裙?○蝉鬓因何乱,金钗为甚分。红妆泣泪
忆何人,分明殿前直说,莫沉吟。

凤归云

征夫数载,萍寄他邦。去便无消息,累换星霜。月下愁听
砧杵起,塞雁南行。孤眠鸾帐里,枉劳魂梦,夜夜飞扬。
○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说为传书与,表妾衷肠?绮牖无
言垂血泪,暗祝三光。万般无奈处,一炉香尽,又更添香。

抛球乐

珠泪纷纷湿绮罗,少年公子负恩多。当初姊妹分明道,莫
把真心过与他。子细思量着,淡薄知闻解好么?

望江南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攀了那人攀。
恩爱一时间。
第3个回答  2009-07-08
敦煌曲子词约起于武则天末年,止于梁乾化元年,主要是民间词作。1900年敦煌石室打开,首次发现一批关于敦煌曲子词的抄卷。其中最重要的是《云瑶集杂曲子》,收词30首,抄写时间不晚于梁乾化元年。
近现代学者对敦煌曲子词进行整理工作,其中有王重民的《敦煌曲子词集》,辑词164首,商务印书馆;饶宗颐的《敦煌曲》,辑词318首,台湾出的书;任二北初编《敦煌曲校录》,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该书兼及《五更转》等俗曲佛曲,扩大到545首;任半塘(任二北)后又在《敦煌曲校录》五百余首的基础上不断增订编成《敦煌歌辞总集》,该书又名《敦煌歌辞总编》,书体分云谣杂曲子、杂曲只曲、杂曲普通联章、杂曲重句联章、杂曲定格联章、杂曲长篇定格联章和大曲七卷,另附补遗一卷,共收歌辞1200余首。是迄今为止收录最完备的敦煌曲子歌辞总集,2006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个人比较推荐这本。
通俗一点的有《敦煌曲子词欣赏》,高国藩著,南京大学出版社;《敦煌曲子词百首译注》,敦煌文艺出版社。
深入研究的书目有兴趣可以自己查,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第4个回答  2009-07-08
去看 苏姝曼的《中国最美丽的词》
http://baike.baidu.com/view/2016712.htm
一般图书馆都有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