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造纸技术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如题所述

宋元时期,我国造纸技术更加成熟,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以前名纸,无不仿造,尤以澄心堂纸为最佳,宋代的许多著名书画家多用此纸。至于笺纸、匹纸、各色笺纸和藏经纸更是名目繁多,不可屈数。
造纸原料进一步扩大,出现了麦茎纸与稻秆纸,并收集旧纸,与新料掺在一起,打出混合纸浆造纸,称之为“还魂纸”。当时还发明了纸药,即用植物的汁放入纸浆中,作为漂浮剂。
宋代能生产3丈余长的巨幅纸,称为匹纸。宋元名纸众多,有浙江海盐金粟寺所造的金粟山藏经纸及谢景初所造十色信笺等。
据说,谢景初是受唐代“薛涛笺”的启发,在四川益州加工制造。谢公有十色笺,即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即十色也,又名“十色笺”。这种纸色彩艳丽新奇,雅致有趣。
元代造纸中的特异者,有白鹿纸、黄麻纸、铅山纸、常山纸、英山纸、观音纸、清江纸、上虞纸,笺纸则有彩色粉笺、蜡笺、黄笺、罗纹笺等。元代名纸则有“明仁殿纸”等。
白鹿纸产于元代,最早是江西的道士写符用纸,后因赵孟頫用以写字作画,嫌符用纸之名不雅、不吉。他看到造纸的抄帘上绣有形态各异的鹿图,纸成后隐约可见鹿纹,而鹿又是吉祥的象征,与福紧密地结合,所以更名为白鹿纸。
宋元时期大量用纸印刷书籍,也有道士用纸画符,虽有若干因年久或战乱而不存,但后来保存下来的仍多处可见。此外,用纸作画、写经较前更为普遍,也有不少流传下来。当时纸的用途广泛,甚至用以包裹火药,制造火枪上的火药筒。
宋代最伟大的科技成就是毕A发明活字版印刷。造纸和印刷的结合,使宋元明清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质量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纸自宋元起大部分用于印刷书籍、佛经、会子等。会子是早期的纸币。在日常生活上也出现很多纸制品,如纸织画、纸衣、纸被、纸枕等。
考古研究人员曾经在浙江富阳确认发现一个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宋代造纸遗址。该遗址规模之大、工程保存之完整、工艺水平之高,为研究我国造纸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根据考古人员对出土瓷器、日常用品、土层等的考察,该遗址至少为南宋时期,而其中出土的“至道二年”、“大中祥符二年”等纪年铭文砖,则有可能将遗址的时代上推至北宋早期。据了解,此前发现的国内最早的造纸遗址是江西高安明代造纸作坊遗迹。
现藏于我国历史博物馆内,出土于敦煌石室的宋太祖干德年间的967年写本《救诸众生苦难经》就采用的是还魂纸,其背面有3块未及捣碎的故纸残片,考古学家鉴定其为再生纸。
另外,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卷9《钱币考》记载南宋时,湖广等地的纸币会子,曾经采用还魂纸。
除了采用故纸回槽的循环再造方法外,早在汉代时,古人还直接在字纸背面重新写字或印刷,称为“反故”,这些用作反故的纸多为官府文牍。
宋代文化昌盛,造纸业和印刷业都比较发达,尽管如此,宋人却是想尽一切办法对废纸加以利用。宋人叶釐的《爱日斋丛抄》卷二载:王沂公以简纸数轴送人,皆他人书简后截下纸。晏元献公凡书简首尾空纸,皆手剪熨,置几案,以备用。
王沂公就是王曾,他状元及第入仕后,官至宰相,封沂国公。晏元献即晏殊,亦官至宰相。二人身居高位,无论如何不会连纸张都买不起或者用不起,关键还是观念问题,即节约纸张,为此,他们连废纸也不放过。
不少宋版书,往往是用废旧的公文纸之背面来印刷的。宋人节约用纸,体现出宋人对纸的爱惜,这一文化现象很值得人们学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