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毕业生如何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如题所述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积极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在社会背景、学习环境和工作要求等各种客观外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学生就业能力是决定其能否顺利就业的内在条件和关键因素。高职毕业生应更新就业观念,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和增强就业能力,才能为就业增添筹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更新就业观念,合理确定就业期望
高职毕业生要对自身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有足够认识,既要看到严峻就业形势中存在的机遇,也要对就业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与挑战有所了解。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要求高职毕业生树立大众化的就业理念,摒弃传统的就业观,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求生存,后求发展”、“立足一线,艰苦奋斗”的全新就业观,把第一份工作作为自己积累经验、认识社会的一个过程,作为继续学习,补充知识,充实自己,锻炼能力的新起点。在择业时要考虑所学专业和方向,了解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状况,根据个人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实际能力、性格气质,甚至家庭状况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值,不要盲目追求高薪职位,也不要仅仅着眼于大中城市,应以自己所长择自己所需。同时要不断调整就业期望值,一旦出现理想与现实不符,就业目标难以实现时,就应及时重新定位,使就业意向和社会需求相吻合。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不是高职毕业生走出校门时的能力定位,而是多年后理论与实践经验积淀的升华。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将日益增多,毕业生要把眼光投向新的就业领域。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城乡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劳动就业的主要增长点。因此,高职毕业生必须尽快形成多元就业的观念,勇于到非国有企业单位就业;其次,要有跨域流动就业观,破除本土观念、区域观念,形成跨域、广域流动就业观念。目前,农村尤其是乡镇企业,职工素质较低,十分需要掌握娴熟专业技术的人员。能直接上岗顶岗的高职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和农村基层就业,不仅有利于解决基层地区对人才的渴求,更利于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正确选择职业方向
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提高就业质量,迈向事业成功的第一步。从高职毕业生自身条件来看,当前高职毕业生面临着自身学历与所适合岗位难以合理匹配的问题。就业过程中,在高端岗位与重点大学毕业生或其他较高学历毕业生竞争时处于先天弱势地位,而低端就业岗位往往被下岗失业人员、中职毕业生和农民工形成的群体抢占。从就业的外部环境来看,我国劳动力市场难以负担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日益频繁的工作变动和日新月异的职业演变也常常令人无所适从。高职毕业生要主动走向市场,适应市场,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岗位职业能力的储备,树立正确的职业选择方向。在大学期间,就要密切关注就业形势变化,根据社会用人需求变化,随时调整自身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这样才不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通过对个人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准确估计和评价自身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和素质,明确自身优势和劣势,合理设定职业发展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需要时时审视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设计进行评估和修订,调整前进步伐,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变化,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下,高职毕业生要把握就业竞争的主动权,就必须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首先,要自觉提高职业道德素质。高职毕业生作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主体,其职业道德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高职毕业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毕业生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根本要求。
其次,应注重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培养。在校期间,高职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及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广泛积极参于校内外各类社会实践和素质拓展活动,在社会生活中锻炼自己,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敬业精神,积累工作经验,建立广泛的人脉关系,为自己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次,要开拓创新,树立创业意识观。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就业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创业具有增倍效应,不仅能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创造新的岗位,帮助其他社会群体就业。高职学生作为积极能动的社会实践主体,也应树立创业意识观,在校期间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参与创业实践协会、从事校园代理、尝试进行小本经营等多种渠道和方式锻炼创业能力,积累市场经验,拓展社会关系,收集社会需求信息,为毕业后开创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