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庐为秋风所破歌》的写作背景

如题所述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采纳则获得悬赏分以及奖励20分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在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现在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本首诗选自《杜诗详注》

http://baike.baidu.com/view/155844.html?wtp=tt#6

参考资料: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1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安史之乱时期。此时的作者流浪到四川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盖了几间茅屋,也就是后人景仰的浣花溪草堂。这首诗大约写在草堂刚盖好的那年八月,写的是草堂被秋风吹破,被秋雨淋湿,诗人通宵不眠的痛苦,并由此联想到天下穷苦人民的水深火热的苦难生活。
第2个回答  2009-06-14
诗中有一句话
自经丧乱少睡眠
背景是安史之乱后
第3个回答  2009-06-14
这是杜甫自伤贫困的歌。上元二年(761)秋八月,怒号的秋风卷走了杜甫浣花溪畔草堂上的茅草,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雨,搞得屋漏床湿。面对这苦难的处境,杜甫不只是哀叹自己的遭遇,而是进一步联想到像自己一样的"天下寒士"们何时才能都解脱苦难。这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历来为人们称道。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句式长短不齐,韵脚多次转换,给人一种参差错落、曲折跌宕的感觉,有助于表现坎坷生活和悲凉郁塞的心情。《唐宋诗醇》云:"极无聊事,以直写见笔力,入后大波轩然而起,叠笔作收,如龙掉尾,非仅见此老胸怀,若无此意,诗亦不可作。"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呵呵 快中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