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声字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形声字是指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
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一个文或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个表示事物的读音。
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字的义符只能表示某种意思的范围。文或字主要是起标声作用的造字方法。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所谓以事为名,即依事类而定其名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4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第2个回答  2019-03-30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第3个回答  2018-07-26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

形声字的产生的条件:

1、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符号系统,语言是读出来的,但它的符号——汉字本身却没有音读标志,认、读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一些抽象的难字或形似的字易认错读错,于是人们便有可能想到设法密切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以排除困难了。

2、靠以事类归属母文意义的造字方法产生孳乳字,固然有其优点,可以救本义不具体或本义、引申义、借义难辨之穷。但是,受旧字的限制太多,产生新字也不很易,范围也仅限于同族字,而且仍没有专用的音读标记。所以,在数量方面仍穷于交际,在音读方面仍穷于标记。

3、母文类属字的母文固然是用以表义的,但其读音正与孳乳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故在认读这些孳乳字的时候,往往可以读半边字(母文),这种现象对人们实在是一大启发。

4、人们能想到加类属标志以显示义,当然同样也可能想到在原有字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常见的较简单的字(汉字往往以第一次所记录的词的音为自己的音)来表示音读的,以济音不明之穷。

形声字表现形式

1、义符和声之规  

左形右声,如钱、材、消、熔等;  

右形左声,如放、鸭、刎颈等;

上形下声,如茅、简、空、室等;  

下形上声,如柴、酱、盆、甕等;  

内形外声,如闻、问、闽等;  

外形内声,如辟匪、匐、固等。  

2、形符或声符字的形体  

为了养活某个形声字的笔划或构形的美观,在汉字形体演变的某一阶段上,形符或声符被部分地省简而成为所谓省形或省声。如弑,弑省,式声;耆,从老省,旨声;产,从生,彦省声;夜,从夕亦省声,等等。  

省形和省声,在汉字的发展、使用过程中确实存在,了解这种情况对研究字形与字义的关系颇为有益。但是,省是以不省为前提的,在没有发现不省的字形以前,不可轻言省形或省声,否则容易犯主观臆测的错误。

许慎在《说文》中对省形省声就用得过滥,有的颇令人怀疑(如说頫字是“从逃省”,妃字是“配省声”)。有的则是明显的错误(如说弗字)是“从 省”,监字是“ 省声”,奔字是“贲省声”等)。所以对《说文》之言省,特别是省声,我们不可轻信。  

3、 形符或声符形态  

如恭是从心共声,唐是从口庚声,徒是从辵土声,归是从帚追声,责是从贝声,等等。有的形符或声符则完全被省简隐没,根本认不出是形声字了,如书本为从聿、者声,泰本为从水、大声。对于这样的表声字,必须复形到变之前的形体,不好辨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30
形声字是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
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

独体字就是只有一个组成部分的字,像“人、手、口、目、日、月、山、水”等。合体字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组合而成的,像“江、打、花、晨、闻、圆。梦、辫”等。大部分合体字都属于形声字。据统计,现代汉字中有90%都属于形声字。

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也叫义符);另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也叫音符)。同一个形旁和不同的声旁结合,可以构成许多意义相关的字。例如用“木”作形旁,可以组成“桃、梅、梨、枝、株、棵”等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又可以构成许多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例如用“冈”做声旁,可以组成“刚、钢、纲”等读gāng的形声字。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结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形旁在左,声旁在右;有的形旁在右,声旁在左;有的形旁在上,声旁在下;有的形旁在下,声旁在上;有的形旁在外,声旁在内,或者形旁在内,声旁在外。例如:

左形右声:材偏铜冻
右形左声:攻颈削瓢
上形下声:管露爸芳
下形上声:架案慈斧
外形内声:固病庭阀.
内形外声:闷问闻辫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336767.htm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