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扶桑国到底是哪个国家

其是日本或是墨西哥,还是属于其他地区

古代扶桑国在现在一说是墨西哥,一说是日本。

扶桑一词在现代可指日本,但中国史中的扶桑指中美洲某地,现多认同为墨西哥。非现代的中国书本中,日本多是用倭国,而非扶桑。扶桑,亦作“榑桑”,亦称“扶木”。

扶桑与太阳的联系是观测太阳时建立起来的。“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是说“十日”(十天干)依次经过,与羲和生十日相合。

《淮南子》说“日中有鵔鸟”,即三足鸟。《大荒北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夸父是太阳崇拜最登峰造极的象征。

扶桑在上古时代,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扶桑代表了中国先民的宇宙观。不但在本土有日出日落之地。而且推广到全世界,东极西极的观念与先民的迁徒相结合,汤谷成为墨西哥一个真实的所在。扶桑树实物是上述论证的证据。

三星堆高达3.85米(一说3.94米)的扶桑树,是世界最高的。玛雅的人形扶桑树,与“婼”字相合,表明中美洲确为汤谷扶桑之地——扶桑国,而且玛雅人有扶桑图腾。

甲骨文,金文“叒”即“若”字,是“桑”字的树冠形状。婼为叒首人身,又放在表示祭祖的亚形之中,“婼”,“若”表示图腾祖先无疑。

《左传·文公五年》有鄀国,《定公六年》楚迁都鄀,《昭公十年》有“叔孙婼”。先秦许多字各有从女和从阝的形式,表示人名,地名,与“若”的情形相同,

鄀可以说是中国的扶桑国,其民当为扶桑族。楚缯书上的扶桑树是中国上古宇宙观的直接体现。《梁书·扶桑国传》:“文身国,在倭国东北七千余里……大汉国,在文身国东五千里……扶桑国在大汉东二万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这里说得很清楚,文身国、大汉国在北亚,扶桑在美洲,“在中国之东”,是十分准确的。那种认为扶桑即日本的说法根本讲不通。

慧深游历美洲把见闻带到国内,是正史中关于美洲最明确最直接的记述。有人说法显和郑和去过美洲,未必可信,但我们可以坚信,从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人往来于美洲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从加拿大直到南美,表示中国属性的汉字、铜钱、服饰、雕像广泛分布于太平洋沿岸,而以墨西哥一带的文物为最丰富。扶桑国作为美洲最高文明的核心地带,凝聚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

扩展资料:

始倡扶桑国为墨西哥此说的是法国人金捏,他于1761年提交的一个研究报告中说:根据中国史书,在公元5世纪时,中国已有僧人到达扶桑,而扶桑,他认为就是墨西哥。在中国学者中较早响应此说的是章太炎,他在所著《文始》中也认为扶桑即墨西哥。

金捏所说的中国史书,指《梁书》“扶桑传”。”如此看来,扶桑国应远在西半球的美洲。原产于墨西哥的棉花,即具备扶桑木的全部特征。

墨西哥玛雅人的首领称“Dui--Lu,”其发音正是《梁书》中所说的扶桑国贵人:大小“对卢”。扶桑国有南北二监,南监押轻犯,北监押重犯,重犯子女,男孩8岁为奴,女孩9岁为奴,这也是墨西哥玛雅人的制度。

参考资料:扶桑国-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17
  一说是墨西哥
  一说是日本
  辨析:扶桑国与倭国。
  扶桑一词在现代可指日本,但中国史中的扶桑指中美洲某地,现多认同为墨西哥。
  非现代的中国书本中,日本多是用倭国,而非扶桑。

  扶桑,亦作“榑桑”,亦称“扶木”。神话传说中木名。生于东方,为十曰之居所。《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曰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曰居下枝,一曰居上枝。”
  扶桑与太阳的联系是观测太阳时建立起来的。“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是说“十日”(十天干)依次经过,与羲和生十日相合。“一日方至,一日方出”是太阳从东方(汤谷,扶桑)升起,到西方(禺谷,若木)落下,夜在归墟沐浴,太阳虽是同一个但已是又一天。“皆载于乌”与“禺谷”之观念来自炎帝族,仰韶文化陶器上就已有太阳中的鸟的图案,朱雀、朱鸟为炎帝族的观念。《淮南子》说“日中有鵔鸟”,即三足鸟。《大荒北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夸父是太阳崇拜最登峰造极的象征。《山海经》真实地记录了这位炎帝的业绩。禺谷之名得自“禺”——夸父(猴)图腾,当然不一定是从帝榆罔开始,很可能在他之前很久就有了。《淮南子》:“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因为若木是日落之地,十日全在下。
  扶桑在上古时代,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扶桑代表了中国先民的宇宙观。不但在本土有日出日落之地。而且推广到全世界,东极西极的观念与先民的迁徒相结合,汤谷成为墨西哥一个真实的所在。扶桑树实物是上述论证的证据。三星堆高达3.85米(一说3.94米)的扶桑树,是世界最高的。玛雅的人形扶桑树,与“婼”字相合,表明中美洲确为汤谷扶桑之地——扶桑国,而且玛雅人有扶桑图腾。甲骨文,金文“叒”即“若”字,是“桑”字的树冠形状。婼为叒首人身,又放在表示祭祖的亚形之中,“婼”,“若”表示图腾祖先无疑。《左传·文公五年》有鄀国,《定公六年》楚迁都鄀,《昭公十年》有“叔孙婼”。先秦许多字各有从女和从阝的形式,表示人名,地名,与“若”的情形相同,鄀可以说是中国的扶桑国,其民当为扶桑族。楚缯书上的扶桑树是中国上古宇宙观的直接体现。
  《梁书·扶桑国传》:“文身国,在倭国东北七千余里……大汉国,在文身国东五千里……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这里引用了南北朝时期慧深的说法,虽然仅仅为一家之言,但是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其中称,文身国、大汉国在北亚,扶桑在美洲,“在中国之东”,是十分准确的。那种认为扶桑即日本的说法根本讲不通。慧深游历美洲把见闻带到国内,是正史中关于美洲最明确最直接的记述。有人说法显和郑和去过美洲,未必可信,但我们可以坚信,从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人往来于美洲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从加拿大直到南美,表示中国属性的汉字、铜钱、服饰、雕像广泛分布于太平洋沿岸,而以墨西哥一带的文物为最丰富。扶桑国作为美洲最高文明的核心地带,凝聚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今天,如果你去墨西哥奇瓦瓦州和尤卡坦半岛一带考察,你一定会对《山海经》有更深的领悟!

  (二)扶桑国是指墨西哥。始倡此说的是法国人金捏(De.Guignes),他于1761年提交的一个研究报告中说:根据中国史书,在公元5世纪时,中国已有僧人到达扶桑,而扶桑,他认为就是墨西哥。在中国学者中较早响应此说的是章太炎,他在所著《文始》中也认为扶桑即墨西哥。金捏所说的中国史书,指《梁书》“扶桑传”。据《梁书》载:“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如此看来,扶桑国应远在西半球的美洲。原产于墨西哥的棉花,即具备扶桑木的全部特征。墨西哥玛雅人的首领称“Dui--Lu,”其发音正是《梁书》中所说的扶桑国贵人:大小“对卢”。扶桑国有南北二监,南监押轻犯,北监押重犯,重犯子女,男孩8岁为奴,女孩9岁为奴,这也是墨西哥玛雅人的制度。
  (三)扶桑国是指西域某个古国 持此说的人认为,《梁书》中说了扶桑国与中国的距离关系,却并未提到它与大海有何联系。《梁书》中说,扶桑国多蒲桃,蒲桃即盛产于西域的葡萄。因此,扶桑国可能只是西域一带的某个古国,而非墨西哥或日本。
  除此之外,还有一说说扶桑国是指山东曲阜。“扶桑”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之于屈原诗句“饮余马于咸池兮 总余辔乎扶桑。”汉朝王逸为楚辞作注:“扶桑,日所扶木也。”《淮南子》中十日居于扶桑的说法,恰与此不谋而合。《说文解字》亦云:“扶桑神木,日所出。”扶桑既是日出其间的东方神木,那么它在何处呢?持此说的人认为,所谓的扶桑国,事实上并不存在,而是有人把孔子的出生地--穷桑,误传为“扶桑”了。
第2个回答  2014-01-10
一说是墨西哥
一说是日本
辨析:扶桑国与倭国。
扶桑一词在现代可指日本,但中国史中的扶桑指中美洲某地,现多认同为墨西哥。
非现代的中国书本中,日本多是用倭国,而非扶桑。

扶桑,亦作“榑桑”,亦称“扶木”。神话传说中木名。生于东方,为十曰之居所。《山海经�6�1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曰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曰居下枝,一曰居上枝。”
 扶桑与太阳的联系是观测太阳时建立起来的。“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是说“十日”(十天干)依次经过,与羲和生十日相合。“一日方至,一日方出”是太阳从东方(汤谷,扶桑)升起,到西方(禺谷,若木)落下,夜在归墟沐浴,太阳虽是同一个但已是又一天。“皆载于乌”与“禺谷”之观念来自炎帝族,仰韶文化陶器上就已有太阳中的鸟的图案,朱雀、朱鸟为炎帝族的观念。《淮南子》说“日中有鵔鸟”,即三足鸟。《大荒北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夸父是太阳崇拜最登峰造极的象征。《山海经》真实地记录了这位炎帝的业绩。禺谷之名得自“禺”——夸父(猴)图腾,当然不一定是从帝榆罔开始,很可能在他之前很久就有了。《淮南子》:“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因为若木是日落之地,十日全在下。
  扶桑在上古时代,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扶桑代表了中国先民的宇宙观。不但在本土有日出日落之地。而且推广到全世界,东极西极的观念与先民的迁徒相结合,汤谷成为墨西哥一个真实的所在。扶桑树实物是上述论证的证据。三星堆高达3.85米(一说3.94米)的扶桑树,是世界最高的。玛雅的人形扶桑树,与“婼”字相合,表明中美洲确为汤谷扶桑之地——扶桑国,而且玛雅人有扶桑图腾。甲骨文,金文“叒”即“若”字,是“桑”字的树冠形状。婼为叒首人身,又放在表示祭祖的亚形之中,“婼”,“若”表示图腾祖先无疑。《左传·文公五年》有鄀国,《定公六年》楚迁都鄀,《昭公十年》有“叔孙婼”。先秦许多字各有从女和从阝的形式,表示人名,地名,与“若”的情形相同,鄀可以说是中国的扶桑国,其民当为扶桑族。楚缯书上的扶桑树是中国上古宇宙观的直接体现。
  《梁书·扶桑国传》:“文身国,在倭国东北七千余里……大汉国,在文身国东五千里……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这里引用了南北朝时期慧深的说法,虽然仅仅为一家之言,但是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其中称,文身国、大汉国在北亚,扶桑在美洲,“在中国之东”,是十分准确的。那种认为扶桑即日本的说法根本讲不通。慧深游历美洲把见闻带到国内,是正史中关于美洲最明确最直接的记述。有人说法显和郑和去过美洲,未必可信,但我们可以坚信,从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人往来于美洲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从加拿大直到南美,表示中国属性的汉字、铜钱、服饰、雕像广泛分布于太平洋沿岸,而以墨西哥一带的文物为最丰富。扶桑国作为美洲最高文明的核心地带,凝聚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今天,如果你去墨西哥奇瓦瓦州和尤卡坦半岛一带考察,你一定会对《山海经》有更深的领悟!

(二)扶桑国是指墨西哥。始倡此说的是法国人金捏(De.Guignes),他于1761年提交的一个研究报告中说:根据中国史书,在公元5世纪时,中国已有僧人到达扶桑,而扶桑,他认为就是墨西哥。在中国学者中较早响应此说的是章太炎,他在所著《文始》中也认为扶桑即墨西哥。金捏所说的中国史书,指《梁书》“扶桑传”。据《梁书》载:“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如此看来,扶桑国应远在西半球的美洲。原产于墨西哥的棉花,即具备扶桑木的全部特征。墨西哥玛雅人的首领称“Dui--Lu,”其发音正是《梁书》中所说的扶桑国贵人:大小“对卢”。扶桑国有南北二监,南监押轻犯,北监押重犯,重犯子女,男孩8岁为奴,女孩9岁为奴,这也是墨西哥玛雅人的制度。
(三)扶桑国是指西域某个古国 持此说的人认为,《梁书》中说了扶桑国与中国的距离关系,却并未提到它与大海有何联系。《梁书》中说,扶桑国多蒲桃,蒲桃即盛产于西域的葡萄。因此,扶桑国可能只是西域一带的某个古国,而非墨西哥或日本。
除此之外,还有一说说扶桑国是指山东曲阜。“扶桑”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之于屈原诗句“饮余马于咸池兮 总余辔乎扶桑。”汉朝王逸为楚辞作注:“扶桑,日所扶木也。”《淮南子》中十日居于扶桑的说法,恰与此不谋而合。《说文解字》亦云:“扶桑神木,日所出。”扶桑既是日出其间的东方神木,那么它在何处呢?持此说的人认为,所谓的扶桑国,事实上并不存在,而是有人把孔子的出生地--穷桑,误传为“扶桑”了。
第3个回答  2012-01-11
墨西哥。
扶桑国,一说是墨西哥,一说是日本。
辨析:扶桑国与倭国。
扶桑一词在现代可指日本,但中国史中的扶桑指中美洲某地,现多认为指墨西哥。非现代的中国书本中,日本多是用倭国,而非扶桑。
有人大胆地提出:日本不是传说中的的扶桑国。证据是:首先,几乎在中国古代所有的史籍中,对日本的正式称呼都是“倭国”,
如《山海经》的《海内北经》早就写着:“倭国在带方东大海内。”在这些史书的《东夷列传》中,“倭国”和“扶桑国”都分开立传,
显然是两个国家。其次,从地理位置上说,这两个国家的距离也很远。倭国的位置,只是在“带方东大海内”;而扶桑国的位置,则是“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这样计算下来,扶桑国距离中国共有三万多里,比日本远的多了。
一些考古证据也认为指墨西哥:18、19世纪美洲大陆考古出土了许多文物,像碑刻、带有象形文字的陶器,还有古钱等等,这些出土的文物经过专家的仔细比较,发现这些遥远的美洲大陆上的古代遗物竟然与古代中国的文物有着惊人的相似。早在1761年,有一个学者名叫金勒,他已经根据《梁书》的记载,指出扶桑国是北美洲的墨西哥,并且认为发现新大陆的可能以中国人为最早。1872年又有一个学者名叫威宁,完全支持金勒的主张,认为扶桑国必是墨西哥。据说,所谓扶桑木,就是古代墨西哥人所谓“龙舌兰”。它到处生长,高达36尺。墨西哥人日常饮食和衣料等,无不仰给与这种植物。在墨西哥出土的许多碑刻中,有一些人像与我国南京明陵的大石像相似。还有的石碑有一个大龟,高8英尺,重20吨以上,雕着许多象形文字。据考古家判断,这些显然都受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苏联科学院出版的《美洲印第安人》一书,还证明古代的墨西哥和秘鲁等地,“会熔炼金、银、白金、铜以及铜和铅的合金--青铜,却没有发现任何地方会炼铁的。”这一点与《梁书》的记载也完全相符。
第4个回答  2014-01-10
据汪向荣统计,中国正史中有16种17篇现为学界公认的日本专传,这些传中对日本的称呼共有五种:倭(《后汉书》《梁书》《北史》)、倭人(《三国志》《晋书》)、倭国(《宋书》《南齐书》《南史》《隋书》《旧唐书》)、日本(《新唐书》《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稿》)、日本国(《旧唐书》《宋史》)。《中日关系史文献论考》,汪向荣著,岳麓书社,1985年,第10页。在首次出现“扶桑国”的《梁书》中也同时出现了“倭”。

关于“扶桑国”的研究有一段很长的历史。《历史地理》创刊号发表了朱方的论文《“扶桑”讨论综合评述》。在详尽地描述了“扶桑”问题的研究史后,朱方提出了自己的扶桑即日本的观点。北京大学历史系罗荣渠在《历史研究》1983年第2期上发表了题为《扶桑国猜想与美洲的发现——兼论文化传播问题》(改稿见《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选》,1988)的论文,内中亦叙及扶桑问题的研究史。为了使本文有一个较通贯的体系,还是参考两位先生尤其是朱方先生的大作,描述扶桑问题研究史如下:

研究扶桑问题的学者主要有二派。

一、 持“扶桑国”地处美洲说派。早在1761年,法国汉学家J.De Guignes提出了名叫Recherches sur les Navigations des Chinois du cté dé l Amérique的报告;1972年,美国Henriette Mertz在Chicago发表了Pale Ink, Two Ancient Records of Chinese Exploration in America这本著作。在长达二百余年的历史里,E.P.Vining的《无名的哥伦布》集其大成,全书八百多页,被日本著名学者桑原骘藏称为“不得不认为一部杰作”。他们都认为“扶桑国”地处美洲,是中国人发现了美洲。

解放前,中国学者又把“中国人发现美洲”的时间提前了许多。1908年章炳麟的《法显发见西半球说》,把耶婆提拟定为耶科陀尔,然后又比定为今日之厄瓜多尔,此误。后陈志良又提出殷民东迁迁到美洲说,亦误。解放后,邓拓(马南村)和朱谦之都写了一系列文章,持美洲说。

二、 持扶桑非美洲及扶桑即为日本说派。1831年,德国东方学家J.H.Klaproth用法文发表了题为Recherches sur le pays de Fou Sangmentionné dans les livres Chinois et pris mal propos une partie de l Amérique的论文,在承认《梁书》记载大体可信的同时,否定慧深所传的真实性。提出扶桑不在美洲。荷兰汉学家G.Schlegel同意此说,1892年发表论文,题为Problmées géographiquses. Les peuples étrangers chez les historiens chinois. I FouSang kouo, Le Pays de Fousang,此文有冯承钧译文,即《中国史乘中未详诸国考证》第一卷中的《扶桑国考证》,提出了扶桑即日本或库页岛的说法。
持扶桑即美洲说的学者,恐怕无法不承认罗荣渠先生的两篇论文在否定扶桑即美洲说这方面是无懈可击的。罗先生从地望、社会情况、物产、人类学、佛学甚至海流等多方面完全驳倒了美洲说。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扶桑不在美洲,可是扶桑究竟是不是今天的日本呢?

我认为扶桑只能是日本。G.Schlegel曾说,《山海经》、《十洲记》中有关扶桑地望的记载要比《梁书》更为确实些,的确如此。先让我们看看《十洲记》。

《十洲记》题名东方朔撰。此书《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均有著录,宋以后不见。可是《古今图书集成》收有《十洲记》有关扶桑的一个片断。

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味香美。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万里。

按此扶桑之地望除了是日本,不可能是别的地方。所谓“地方万里”、“登岸一万里”,是汉文史料中常见的夸大性描述,不足道也。也许正如把海水写作“甘味香美”一样,也是一种对神仙所居处的理想的诗化。依据这条材料,把扶桑比定为今日的日本恐怕不是毫无理由的。

下面让我们再细致地研读一下《山海经·海外东经》中有关扶桑的一段文字:

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齿,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日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技,一日居上技。

这段文字中所见之“扶桑”,郭璞《注》曰:“扶桑,木也。”郝懿行《笺疏》:“扶当为。《说文》云:桑,神木,日所出也。”袁珂在其以神话角度进行研究的《山海经校译》本中亦将扶桑释为大木。然而,如果我们抛去陈见,细细研读,就可以发现,此处之扶桑,实在不是指一种树,而是一个地名。

首先从文字上看,“汤谷上有扶桑”此句完全可以断句,即此句与下文“十日所浴”云云关系不大或根本没有联系。

其次,下文“居水中,有大木”,联系上文,只能理解为“扶桑”这个地方居于水中,这个名为“扶桑”的地方长有大木。

再次,倘如“扶桑”二字确指大木,一来上下文重复繁笔,二来据郝懿行《笺疏》,“扶”只有为“”,方可以与《说文》相符。

最后,是个很关键的问题,即如何理解“汤谷上有扶桑”之“上”字,如果把它错误地理解为“在汤谷这地方的范围内”,那只能说“扶桑”这种大木在汤谷,又在黑齿北。这自然不合情理,且无法与上文“下有汤谷”相对应。此“下”字只能理解为“南”,此“上”字亦唯有释为“北”方合文意。

综上所述,《山海经·海外东经》提供了“扶桑”的相对地望,即它在黑齿国以北。

我们再来看一下黑齿国。按此名又见于《梁书·倭国传》下:“其(倭国——引者)南有侏儒国,人长三四尺。又南黑齿国……。”

蒙北京大学严绍先生赐教,“黑齿国”此名本身反映的就是日本岛上较早的居民Ainu人(即ProtoJapaness)的习俗及生理外表特征。他们性喜染齿为黑色,故谓也。今天,在北海道尚可见到。而“黑齿国”之类,只是上古时代日本列岛某一地区的称谓。

上已论证,《山海经·海外东经》中的“扶桑”当为地名,而《梁书》中的黑齿国与《山海经·海外东经》中的黑齿国无疑同一,那么扶桑就在黑齿国或更在黑齿国以北,而史书明载黑齿国又在倭国之南,倭即为今天之日本殆无疑义,更考以《十洲记》,则扶桑之地,即处今日之日本,同样也是毫无疑问。

论述至此,从严格的角度讲,还应该阐述《梁书》中的扶桑国与上述之扶桑国是否同一。

我认为《梁书》中的扶桑国就是《十洲记》、《山海经·海外东经》中的扶桑国,即今天日本或日本某地。

首先,扶桑一直有“东方”的含义。考诸后来史实,倭国于隋大业四年(608年)改倭为“日本”,除了“倭”字不雅,还因为他们自己认为本土是日之所出、是日之所本,故名。而《梁书》中的扶桑,显系《十洲记》、《山海经·海外东经》中的扶桑无疑。

其二,《十洲记》、《山海经》在隋以前很早就已流传,姚思廉编《梁书》时,虽然慧深口述中并无“扶桑国”三字,但因其土多扶桑木,又地望相等,故名。

其三,在总述中,姚思廉明述,扶桑国此名在以前向未听说,此岂不与前述矛盾?其实,姚思廉所说的从前向未听说的国家,只是慧深所从来的那个国家之名并不知悉,加以“扶桑”之名的,是姚氏自己。再则,“扶桑”之名,史书中虽不见,别的书中却屡见,姚氏之说,当专指史书。

其四,既然扶桑之名首见于史书,为什么姚思廉却把它紧排在倭国之后?这不能用巧合来解释,一国多名本是常见。姚氏此举,非唯审慎,且有匠心于此。

所以,扶桑国即指日本,当无疑义,也只有承认这一点才能解释朱方上引文中罗列的众多史实。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