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故里在哪里?

如题所述

炎黄故里
黄帝故里概况

新郑市位于郑州市南,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文化资源丰富,铁路、公路、航空交通方便,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和建都地。据文献记载,新郑有黄帝及其臣属活动遗址与纪念性古迹 24 处,有许多地名山名是有熊氏轩辕黄帝和他的父亲少典以及大臣之名为名的,诸如有熊、少典之墟、轩辕丘、轩辕故里、黄帝口、风后顶、大鸿山、西太山、力牧峰、常先口等,这在全国是罕见的。最早的纪念性建筑是春秋时在具茨山风后顶所建轩辕庙,其后是汉代在轩辕丘所建轩辕故里祠。这两座建筑,历代有毁有修,至明清时代重新修葺,至今香火不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22
著名历史学家陈梧桐、陈名杰在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黄河转》中表述“姬水当即古漆水,发源于今陕西麟游县西部偏北的杜林,在今武功县汇入渭河”。著名考古学家黄石林语:“姬、漆二字可以通假”,漆水河两岸本身就是姬周故地,沿河两岸台地上发现如此多的仰韶、龙山、先周、西周遗址,这些新石器遗址均与古籍中记录的以“姜水成,姬水成”的炎黄部落有关。

著名考古专家邹衡先生曾说:“从3000年前的考古资料——金文可知,姜姓和姬姓是长期联姻的两大集团,姬姓活动在岐山、武功一带……”。漆水支流湋河流域一带明确为岐水(姜水)的地望,那武功的漆水就应该是古姬水的地望。

我国医学始祖——黄帝的
“天师”岐伯也原居岐山之下。如《路史·后纪五·国名纪丙》说:“黄帝复岐下,见岐伯引载而归,访于治道。”《帝王世纪》云:“岐伯,黄帝臣也。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治百病,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岐伯既与黄帝同时,他当是岐山下一个土著父系氏族的酋长和首领。

传说岐伯在岐山上采药,找到了党参、黄芩等几十种治病的草药。黄帝曾访问过岐伯,同岐伯讨论过医术。以后,岐伯将其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整理成《黄帝内经》一书,成为我国第一部医学圣典。这些论述都说明最初的黄帝所在的漆水,离古岐地今岐山县京当镇一带的岐下非常近。

漆水河下游平原东边为莽塬、好畤塬,西边为雍塬(大周塬)、三畤塬,土地非常肥沃。莽塬、好畤塬南北相连,两边台塬都为第一代黄帝祭祀天地、祖先、山川河流的黄土大台塬。漆水流域的乾县先秦时设立过好畤县,这一地名的设立也和黄帝有关。

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雍旁有吴阳武畤、雍东有好畤。……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奥,故立畤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盖黄帝时尝用事,虽晚周亦郊焉。”司马迁这一记载明确指出,漆水西边的雍州旁边有吴阳武畤,东边有好畤,自古以来,雍州向来就是神明居止的奥堂,所以立畤祭祀上帝,以致诸多神祠都聚集于雍州地区。

这是黄帝曾在这里进行的祭祀活动,即使到了周朝后期,也仍举行着畤祭。《史记·封禅书》又载:“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就是说,黄帝来到他的郊外雍州祭祀上天,曾停宿三个月之久。《黄帝内传》载:“帝筑园坛以祀天,方坛以祀地,则圆丘、方泽之始也。”这就明确告诉人们,筑坛祀天,始于黄帝。

而雍州中心地在武功县之西仅几十公里,好畤故地(今乾县境内)在武功县之东仅几十公里,皆为武功县古姬水黄帝故城之郊区,黄帝去那里祭祀上天,一住就是三月之久。而且到了周朝后期,周人作为黄帝的直系子孙,畤祭一直继续进行。从这一角度讲,武功县境内漆水就是古姬水更确定无疑。
第2个回答  2013-10-18
昔少典娶于有娇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

� 这段记载清楚表明:炎黄二帝是同胞兄弟,父亲是少典氏族,母亲是有■氏族。“少典娶于有■氏”,是男(少典)到女(有■氏)家婚配的对偶制婚姻。当时的社会应是战国人《庄子·盗跖》中早就说的:“神农(炎帝)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制社会时期,炎黄二帝理所应当地诞生在母亲有■氏的部落里。

�那么,有■氏的部落在哪里呢?

� 《大戴札记·帝系姓》载:“禹娶于涂山氏之子,谓之女■氏,产启。”《水经注·伊水条》云:“伊水出陆浑县西南王母涧,涧北山上有王母祠,即古三涂山也。”《方舆纪要》亦云:“三涂山在河南嵩县西南十里。”这说明,位于洛阳市南嵩县境内的涂山氏之女,为有■氏部落的后裔。

� 原河南省博物馆馆长、考古学家许顺湛先生在《中原远古文化》(1978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曾考证道:

� 炎黄二帝母族是一个信仰虫为图腾的氏族。《山海经·中次六经》中说:“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无草木,无水,多砂石。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实惟蜂蜜之庐。”骄与■、娇音同,骄虫即■虫,是居住在平逢山的有■氏族的信仰图腾。平逢山在河南省洛阳市谷水区(今涧西区)一带。

� 2003年5月,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浙江大学教授陈桥骄校释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图》中《洛伊瀍涧谷甘六水图》,亦把平逢山定位于秦岭东头周山上。

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一书在“■”字解中也肯定说:“《山海经,中次六经》中的■山、缟羝山和平逢山均在今天洛阳市西郊”的秦岭之上。

� 以上古籍的记载,还为今天洛阳多个考古发掘所证实。如1954到1961年的六年中,洛阳市涧西区在大建设时,曾在该区孙旗屯村、东马沟村和王湾村挖出了多个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村落遗址(见1955年第9期《文物参考资料》和1961年第4期《考古》杂志)。对此,已故的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他写的《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第一章小结中曾结论道:“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是当时最先进的文化,当是黄帝族文化。”此说为我国历史学界所认可。

� 由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炎黄二帝诞生圣地在洛阳市涧西区到嵩县西南十里的涂山一带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