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爱是教育的基础

如题所述

爱是教育的基础,原因如下,
一、爱学生就要关心、了解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心中不明,就不能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全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家庭环境、社会交际等情况,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二、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教育经验:严格地要求和最大地尊重学生。他在办儿童教养院时,对儿童的要求十分严格,又尊重每一个儿童的自尊心。他从不提学生犯错误的历史,甚至在一定场合把8岁的学生称为同志,其用意是激发学生做人的自尊心。我们常说要坚持正面教育,什么是正面教育呢?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始终贯穿积极向上的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对后进的学生更应如此。后进生感到最困难,最没有信心的是学习,而学习的好坏是关系到学生自尊心和培养成为人才的重要问题。
三、爱学生就要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进步。作为教师应信任学生,如果教师不相信学生的进步就失去教育的意义了。儿童的可塑性很强,经过正确的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人。即使有了过错,只要引导得法,也能改正错误与“昨天告别”。一个教师爱优秀学生容易,爱后进生则比较困难,因为他们有许多缺点,而缺点是不可爱的。他们的自觉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质尚在发展形成中,应善于通过细致观察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再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慢慢改正缺点。教师应用父母兄长般的关爱去抚慰他们的心灵,或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或导之以引,激发他们向上的热情。
四、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是爱,宽是害。有些优生认为自己学习优秀,往往在纪律上不严格要求自己。老师也认为这个学生学习不错,于是姑息、放任这个学生,对他的一些“毛病”也从不过问,认为情有可原,久而久之,这个优生变得高傲自大,目无师长,无视学校纪律,学习虽好道德品质恶劣,也逐渐让老师反感,因此热爱不等于溺爱、骄惯、姑息、放任。当然,执教要严,并不是说可以简单粗暴,而要严而得当,严而有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09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的教育能否打开学生的心扉,取得学生的信任,爱是首要条件,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是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热爱学生的人,工作是幸福的,当学生真切地感到老师的爱时,即使教师批评也会使之心悦诚服,产生发自内心的感激和对错误的痛悔,反之一个平常缺乏爱心而被学生厌恶的教师,即使以最温和的言词,恳切的态度,帮助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这个学生也认为是虚伪的而拒绝接受。
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班主任除了做好一些常规工作外,把自己真正融入学生中间,以自己的真诚、自己的言行、自己的人格教育感染学生、尊重学生,多理解他们,使他们信服你,愿意把你当作他们的好朋友,愿意与你多方面地交流思想。例如,我班上有位同学是位勤奋、好学、懂事的学生,家里有好几个弟妹,家里全靠他爸做小生意维持生活,经济很困难,作为排老大的他,心里压力很大,经常一人忧愁寡言,学业成绩急剧下降。我发动班里同学关心他,帮助他找他谈话,激励他,消除他的困扰。经常问寒问暖,当他生病后,我带头捐钱到他家看望他,减少他的心里压力,以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他全家流下感动的泪水。后来,他挺住家庭压力,专心投入学习,成为班里品学兼优学生。看到这位同学的进步,我的心里也感概万千,以真诚的爱生之情,去激起学生感情的浪花,打开他们的心灵大门,扬起他们希望的风帆。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爱尖子生容易,但爱后进生却难了。因为后进生在班级中经常出乱子,有时甚至叫老师骑虎难下,这样的学生实在难受,但要想转化他们,就只有用真诚、用尊重、关爱去教育感化他们,才能自觉地抛弃种种简单、生硬、急躁、中断教育过程违反教育规律的做法。
我给予后进生在是尊重、理解、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平常的心态迎接他们,用真诚去打动和感染学生,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友爱、互相尊重、彼此宽容的班级气氛。班中李某某同学对学习缺乏动力,经常旷课,违反校纪校规,顶撞老师的教育,喝酒、抽烟,我先了解情况,发现该生父母在他很小时离异了,缺少关爱,再加上在部队里当了几年的兵,受社会大染缸影响很大,使他性格偏激,我明白了他孤独、偏激的原因,召开班委会,动员大家关心他,帮助他。我在日常观察中发现他的自尊心很强,而自尊心是青少年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是他们在学校中参加各项集体活动的重要内驱力和主要的精神支柱。一个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反之,就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特别是青少年,由于自控力差,有时因为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引起强烈反抗,甚至使情感的风暴扑灭理智的明灯,出现意外的严重后果。于是我和李某某同学的谈话就有意识地采用了感情激化法,把自己从教育者的身份逐渐地转到他的朋友的位置上,诚恳地鼓励他,跌倒了应站起来,就重新思考人生,指出了他身上的光点。慢慢地他对老师的态度好了很多。学习也有了进步,在一次班级画展上,他认真准备,并展出了自己的作品,并受到老师们的好评。虽然以情感人是不能代替以理服人的,但对一个后进生而言,首先要动之以情,然后才能晓之以理,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转变成一个合格的职校生。
对于后进生要善于发掘、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以此作为他们转化的突破口,尺有所长,后进生绝非一无是处,后进生也闪光点,这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应多常识学生,让表扬和鼓励助学生走向成功之路。一个教育专家曾说过,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表扬对学生心灵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它就像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很难想象一个成天被挑剔的人,会不垂头丧气,会有成就感,会充满信心。多给一点笑脸,多给一点赞扬,鼓励学生的每一个优点和长处,尤其在公共场合的褒奖,对学生来说是无异于竖起一面镜子,一面用来自我对照、自我反省的镜子。当然,对好的学生给予赏识也许不难,而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更要多给一些关爱、赏识,因为他们更需要鼓励,更需要信心。一个信赖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效应。例如,对于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表现很好的学生,我经常鼓励他们应向高标准看齐,不要浪费了自己这块好材料。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也不歧视他们,而是鼓励他们尽量争取多学一点知识,同时尽可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就及时地给予表扬,使他们不至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让每一个学生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对未来充满信心。班上曾绿扬同学,性格偏激、与同学关系不好,成绩不佳,但他对音乐很感兴趣,我通过学校的有关活动去发展他的特长,如元旦晚会的节目里,我组织学生演话剧,班里同学自己制作衣服,由他当任音乐制作、及编辑,以平等的身份表扬他,鼓励他;我也经常跟他家长联系,希望家长能多鼓励他。他非常用心地去做,话剧得到第二名,从那后他找到了乐趣,心态变得较平和了,对学习有了信心,多数学科成绩上升很快。而班上同学关系变团结了。
爱是教育的基础,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用真诚、尊重、关爱、耐心去教育,去激起一朵朵爱的浪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