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是什么?

如题所述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扩展资料:

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摆脱了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和纠葛,旗帜鲜明地提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认为智力是一种适应形式具有动力性的特点。随着环境和有机体自身的变化,智力的结构和功能必然不断变化,以适应变化的条件。

在皮亚杰的理论中,格式既可被看成是有机体认知结构中的一个子结构,又可被看成是认知结构中的一个元素。认知结构就是协调了的格式的整体形式。

他将生物学的同化这一概念应用于心理学中,意指人们把知觉到的新鲜刺激融于原有的格式中,从而达到了对事物的理解,同化是个体认识成长的机制之一。

依据皮亚杰的观点,平衡化指通过多重的去平衡与再平衡,导致从一接近平衡的状态向着质上存在差异的平衡状态递进发展。而自动调节是介于同化与顺应之间的第三者,对同化与顺应进行调整以达到两者的平衡。

皮亚杰认为一切知识,从功能机制上说,是同化与顺化的统一;从结构机制上分析,则是主体认知结构的内化产生和外化应用的统一。而运算是组成认知结构的元素,各个运算联系在一起就组成了结构的整体。

皮亚杰认为,发展有四个条件,即成熟、实际经验、社会环境的作用和平衡化,前三者是发展的三个经典性因素,而第四个条件才是真正的原因。

随之而发展起来的各种活动与心理操作,都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着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中介作用。第四个因素平衡化促进了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和谐发展,并使得成熟、实际经验和社会环境之间处在协调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平扬的倾向作为一种过程,总是把儿童的认知水平推向更高阶段。当低层次的平衡被冲破以后,由于有了这种倾向,平衡才能在高一级的水平上得以恢复,从而导致了智力的发展,因此是最为根本的因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让·皮亚杰   百度百科-皮亚杰理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5

皮亚杰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是认知发展阶段论。

20世纪20年代末,J.皮亚杰对品德形成和发展这一课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他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首先认为,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由于认知结构在发展过程中有差别,因而就表现为思维发展的阶段性,道德发展和思维发展一样,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表露出它自己的阶段性来。

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阶段与智慧发展的阶段是相平行的。皮亚杰又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种由他律的品德逐渐向自律的品德过渡的过程。

扩展资料

关于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心理学理论。对品德问题进行科学研究迄今仅几十年时间,这是在西方科学主义思潮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发生的。近代心理学从不同方面对品德形成和发展进行科学实证研究,提出了关于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各种理论,影响较大的是精神分析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品德发展理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
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
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
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
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5-05
还有一种说法:
前道德阶段(1-2岁),此阶段没有意识,谈不上道德观念发展
他律道德阶段(2-8岁),这一阶段分为自我中心和权威
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 可逆性阶段
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 公正阶段
第4个回答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