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小诗,参照示例,写出四个成语典故.

典故杂吟
沧桑世事见天壤 , 唇齿衔环今古情.
缘木守株贻笑柄 , 枕戈尝胆赞英名.
其擒三顾效汗马 , 八斗五车能点睛.
投笔击楫饮裹革 , 移山填海尚鹏程.
示例:沧桑\沧海桑田

  1、唇齿/唇亡齿寒
  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出处: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为攻打虢国,晋王采纳大将荀息的建议,送晋王的玉石与宝马给虞王,向虞国借道攻虢。虞王不接受宫之奇邻国之间就是嘴唇与牙齿的关系的观点,允许晋国借道攻虢,结果晋灭虢后三年就消灭虞国,夺回宝物。

  2、守株/守株待兔
  典故: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不但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就连他的田地也荒芜了。

  3、尝胆/卧薪尝胆
  典 故: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阖闾让伍子胥选后继之人,伍子胥独爱夫差,便选其为王。此后,勾践闻吴国要建一水军,不顾范蠡等人的反对,出兵要灭此水军,结果被夫差奇兵包围,大败,大将军也战死沙场,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也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三年,饱受侮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
  一次夫差带领全国大部分兵力,去赴会,要求勾践也带兵助威,勾践见时机已到,假装赴会,领3000精兵,拿下吴国主城,杀了吴国太子,又擒了夫差,夫差悔当初未听伍子胥言,留下了勾践,死前,他只求,不要伤害吴国百姓。

  4、五车/学富五车
  春秋战国之交,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变革,政治的动荡,引起了学术文化的变化和进步,私人讲学也开始兴起。私人讲学,把知识传授给统治阶级的下层以至民间,打破了贵族和史官对于知识的垄断,这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进步。随之而来的,是私人藏书的出现。最早致力于私人讲学的的孔子,他那里就有《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书籍。战国时学术空气十分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新的著作。相传苏秦有书数十箧,著名的哲学家惠施“其书五车”,形容学识丰富的成语“学富五车”就是由此而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02
缘木求鱼 守株待兔 卧薪尝胆 三顾茅庐 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太多了
第2个回答  2009-08-02
缘木求鱼 守株待兔 卧薪尝胆 三顾茅庐 才高八斗
三顾茅庐 画龙点睛
投笔从戎 愚公移山
第3个回答  2009-08-02
缘木求鱼 守株待兔 贻笑大方
三顾茅庐 画龙点睛
投笔从戎 愚公移山
第4个回答  2009-08-02
唇齿衔环今古情---唇齿相依,结草衔环
缘木守株贻笑柄---缘木求鱼,守株待兔;贻笑大方
枕戈尝胆赞英名---枕戈待旦;卧薪尝胆
其擒三顾效汗马---三顾茅庐;七擒孟获;汗马功劳
八斗五车能点睛---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画龙点睛
投笔击楫饮裹革---投笔从戎;马革裹尸;
移山填海尚鹏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鹏程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