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GDP占全世界80%,这种说法的确切资料来源是什么?

宋朝GDP占全世界80%,这种说法的确切资料来源是什么?

宋朝GDP占全世界80%,这种说法没有确切的资料。一般是根据当时的官方对于生产的记载。根据各国当时记载推断的占全世界80%,确实有可能,因为当时的GDP产值主要是由农业提供的,而中国的农业相当发达,所以GDP自然就高了。

宋朝人均GDP达2280美元,整个宋朝占世界的GDP的65%,还有80%的说法,是中国历史最富有的朝代。而且欧洲当时还处于封建王朝的形成时期尚未成熟,而中国从商鞅变法就过渡封建了,且宋朝是中国古代唯一长期不实行抑商政策的王朝,生产力远高于欧洲。

农业是宋代社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宋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就广度而言,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增加。由子广大劳动气民的不断开垦,由于宋代封建国家有些时候推行奖励垦田的措施,以及某些官员关心农事、指导垦殖,各种类型的农田诸如抒田、山田、沙田、淤田、涂田、薪田等逐步增多,因此耕地肯定要比汉、唐增加很多。但是,宋朝官府对于垦田数字的统计,显然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宋朝经济介绍的是中国两宋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状况。宋朝的时候中国很富裕。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开封,位于豫东平原的中心,又称汴梁、汴京,为宋朝国都长达168年,历九帝,是当时著名的文化、经济、艺术、政治中心,其繁荣程度,后世难以企及,还是中国最早有犹太人定居的城市。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经济中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扩展资料

由于刘宋朝廷大力提倡农桑,户调征绢布,当时绢布的地位等同货币,这些都促进纺织业的生产。刘宋的纺织业与养蚕业比较发达,产地以荆、扬二州为主。由于丝、绵、绢、布等是国家调税的主要项目,因此纺织是民间普遍的副业。织锦业则在益州为主,刘裕灭后秦,把关中的织锦户迁到江南,开始在江南发展织锦业。当时富豪人家穿绣裙,著锦履,以彩帛作杂花,绫作服饰,锦作屏障。

朝廷设有专官管理矿冶,用水排鼓风冶铸。炼钢则使用一种杂炼生铁和熟铁的灌钢法。这种方法可以炼出优质钢,用来制造宝剑和刀。瓷器的烧制技术在刘宋时以青瓷为主,产地集中在会稽郡(绍兴)。其硬度高,釉料匀,通体青莹。江南其余地区的制瓷技术各有自己的特点。刘宋的纸张洁白匀称,完全取代了简牍,藤纸与麻纸都很流行。造船业也十分兴盛,如宋末沈攸之起义反萧道成时,荆州作部曾“装战舰数百千艘”,而且三吴运河网也持续修造,到南齐时已大致完成,畅通了三吴与建康的交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朝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8
1、宋朝GDP占全世界80%,这种说法没有确切的资料。一般是根据当时的官方对于生产的记载。根据各国当时记载推断的占全世界80%,确实有可能,因为当时的GDP产值主要是由农业提供的,而中国的农业相当发达,所以GDP自然就高了。宋朝人均GDP达2280美元,整个宋朝占世界的GDP的65%,还有80%的说法,是中国历史最富有的朝代。而且欧洲当时还处于封建王朝的形成时期尚未成熟,而中国从商鞅变法就过渡封建了,且宋朝是中国古代唯一长期不实行"抑商"政策的王朝,生产力远高于欧洲。
2、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历史阶段,共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顶峰时为600美元,均超过当时西欧人均的400美元,而1820年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均GDP为1707美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7
中国古代朝代经济GDP排名
宋朝
唐朝
明朝
元朝
隋朝
汉朝
晋朝
秦朝
清朝
周朝
商朝
夏朝
元朝的经济数据很难统计,根据国外研究机构估计其GDP占世界的30%-35%左右。
宋朝人均GDP达2280美元,整个宋朝占世界的GDP的65%,还有80%的说法,是中国历史最富有的朝代。
明朝的万历时期占世界GDP的80%,整个明朝的GDP是45%,可是明朝末期发生灾荒和战争使其从80%迅速下滑至一半,在明朝中后期部分江南地区已经恢复至宋朝水平。
清朝(35%-10%)可以排到明朝(40%-45%)后面,可是其后期的经济大幅度衰退,侵略战争以及大量白银用于赔款并流向国外,所以造成整个国力迅速跌落,从康熙乾隆嘉庆的35%跌至10%。

北宋朝税峰值达到1亿6000万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所以,1贯=5克。现在1克黄金=19美元,按黄金折价,现在约值152亿美元。当时的税率约为1/15,农民没有额外负担,也没有户籍制,想做生意就可以进城,商业尤为发达。司马光曾说:“世风日下,贩夫走卒接着丝袜”。
由于其他赋税不多,那么GDP差不多是152×15=2280亿美元。当时北宋的人口差不多一亿,因此也可以有2280美元的人均GDP。其实,换算美元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为黄金的开采量有了极大的增长,所以,应该比2280美元高得多!
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万~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用其他的数字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明隆庆5年(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明末天下大乱,在后金和农民起义的两面夹击下,明政府先后增加了辽饷,剿饷和练饷的征收,即著名的“三饷加派”,结果弄得民怨沸腾,烽烟四起。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为国家每年带来大概1000万两左右的财政收入。也就是说,此时明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大约是1500万两白银左右。如果我们认为银钱的一般兑换率为1两白银=1贯铜钱的话,那么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
清朝的财政状况比明朝要好一些,国家初定的顺治7年(1650)岁入1485万两。咸丰年间(1850前后),岁入约为3000万~4000万两。数量仍然远远小于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3亿,估计为宋朝人口的2倍~3倍以上。直到清朝末年,国家岁入才达到了宋朝的水平。(由于兑换率折色率等方面原因,可能会对宋朝的岁入有所高估,但即使如此,宋朝的岁入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依然是一个无疑的事实)
宋朝的财政收入如此之巨大,是不是意味着人民的负担也极其巨大呢?从人均财政收入上来看肯定是这样。但是,要知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没有爆发过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的大型王朝之一。仅有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起义,如李顺王小波起义,宋江起义,方腊起义,钟相杨幺起义等都不曾超过一省的范围。有这样良好记录的另一个朝代是西晋,而西晋之所以能够如此,恐怕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它的寿命实在太短了,根本来不及爆发起义。
那么,如此庞大的财政收入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应当说,宋朝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是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大量小自耕农直接征收农业税一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像宋朝这样的情况实在是绝无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业收入才再一次超过了农业税。
由于大量独立的小自耕农不再是国家生存的根本,宋朝得以采取了与其他王朝迥然不同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上一向将土地兼并视作国家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以至于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朝代开国时重新分配土地,造就出数百万个小自耕农;经过上百年日积月累,土地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国家丧失税源,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挺而走险;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政府崩溃,新王朝建立,重新分配土地。
这种做法完全是一种自然经济的产物,它固然可以保证大多数农民都能有一些土地耕种,但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也限制了分工,限制了集约经济的发展,限制了工商业的兴起,将中国社会牢牢的捆在自然经济之中。而且,这并不能完全阻止土地集中的趋势,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重新分配一次土地,而每一次对土地的重新分配几乎都要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争与破坏。
宋朝的做法却使它得以成功的跳出了这一循环。一方面不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的经营,并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据估算,当时不足1%的人口占有了全国土地的70%,而每年进入流通市场的土地占全国总面积的20%);另一方面成功的发展了工商业,不仅仅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仅信州铅山的一个铜铅矿就常雇有十余万矿工,日夜开采),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社会经济,生产力的飞速提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8-02
首先,当时是10~11世纪距离新航路开辟还有4个多世纪,所以当时世界人口密集点就为欧洲和亚洲两地.
而且,欧洲当时还处于封建王朝的形成时期尚未成熟,而中国从商鞅变法就过渡封建了, 且宋朝是中国古代唯一长期不实行"抑商"政策的王朝,生产力远高于欧洲.
再者,欧洲正是内乱时期,什么十字军东征就在此时,宋朝虽小有战乱,但相对和平,尤其南方富庶之地未燃及战火.
再加上官方对宋生产的记载

综上可得: 宋朝GDP占全世界80%确切属实.
第4个回答  2009-08-02
没有确切的资料

一般是根据当时的官方对于生产的记载。

根据各国当时记载推断的

占全世界80%,确实有可能,因为当时的GDP产值主要是由农业提供的,而中国的农业相当发达,所以GDP自然就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