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呼吸念佛法”?

请教各位学佛的师兄:什么叫呼吸念佛法?最好请比较详细的介绍一下方法。若能介绍本讲呼吸念佛法的书及哪里有更好。末学拜谢

  ★呼吸念佛方法
  2000年7月讲于吉林大安三圣寺

  一、如何念佛才得力

  现在我讲一讲如何念佛。佛号人人都会念,但人人还都念得不太明白、不太得力。

  什么叫真正念佛?无心念佛是真念佛。什么是无心念佛?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真念佛是无念哪,有个念佛的念头就是第六识在念佛。第六识(意)是管分别的,有分别就是凡夫,用凡夫的分别心来念佛,怎么能得力呢?念佛无计量,清净平等心就是佛。念佛不要间断,今天念一万声,念完撂下不念了;明天再精进一层,念一万五千声,念完又撂下不念了。这些都叫有计量。另外以时间来规定用功,每天念两小时,念完即全天“修行”结束,这样做也叫有计量。岫岩的居士有时在一起念佛一天一夜,他们叫做“打佛一”。那么打佛七、佛一是不是有计量呢?我认为是有计量。我问过岫岩居士:“一天一宿坚持的了吗?”他们说:“困。”“那‘佛一’念完以后呢?”他们说:“念完了回家得趴两天两宿……”

  念佛时有分别心掺杂其中,就远离了清净心、平等心,如此所念的佛号籽粒不会饱满,肯定都是瘪子。念佛怎样才能使籽粒达到饱满呢?《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得非常清楚:“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都摄六根就是六根要清净,要捆住六根不要和六尘起作用。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觉,意生法,此六根照样起作用,但是不要和六尘挂钩。根本来是清净的,尘是不净染污的,要把六根看住。如何做到呢?净念相继!要用清净心来念佛,没有念佛的念头,也没有不念佛的念头,一天天从早到晚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始终不间断。工作照样干,家务事照常做,而佛号在心里时刻连绵不绝。

  有人说做生意时有顾客进来,这时候佛号断了怎么办?顾客来了我专心应付顾客,心还是定在一点上,顾客不买我不生嗔恨心,买了我也不生欢喜心,处理事情用根不用识,心依旧是清净的。不要顾客买了东西我非常高兴,不买就心里老大不高兴。买和不买是一不是二,如此平等不分别,“清净、平等心就是佛”。处理完事情再把佛号重新提起来。如此身做事心不动,佛号不间断方为“净念相继”。

  曾经有居士跟我讲,说洗衣服不能念佛,上厕所不能念佛,切菜不能念佛……我说这么多不能念,咱们干脆就别念了。“不念哪行啊!”念佛还想念,又有这么多的不能念,那可怎么办哪?我告诉同修,我身体为什么这么好?就是佛号始终不间断。赏花阿弥陀佛,打乒乓球阿弥陀佛,逛马路阿弥陀佛……做什么事情都是阿弥陀佛。上厕所也要念,要默念,一定要念!没有恭敬不恭敬,恭敬不恭敬在你的心。你想不想成佛?想当生成就想成佛就是恭敬心!什么是庄严佛净土?不是把鲜花摆到佛堂叫庄严佛净土,成佛的心就是庄严佛净土!佛的净土没有人去,那叫什么庄严佛净土?我们去的人越多,佛菩萨越高兴。佛菩萨可不像我们世间人嫉妒别人成就,他们恨不得我们众生都能快快成佛,佛菩萨都是这样的心。真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就叫庄严佛净土。

  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念佛就不会有分别了,也用不着让念珠总在手中调来调去(佛头前调念珠),“弥陀弥陀只念去”,只管“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但如果哪位大德善知识告诉你这只带穗的珠子是佛头,你阿赖耶识里已经装上这个影像,不敢越过佛头,那你就不要按照我讲的方法去念。如果你想放下分别心,早得清净心,你就不要管它,也不用把它摘下。因为一切唯心造,你怎么看它怎么是佛你就把它供上。总之,念佛怎样念都对,不念肯定不对!用纯正心来念佛,质量肯定会好一些。

  昨晚有位居士说他们那里有位佛友身边总有冥界众生捣乱,我问那人是念佛的人吗?他说也念佛也供佛。我说真念佛的话不会有这样的事。纯印老人讲:“心正即佛,心邪即魔,佛和魔都在自心而不在外。”你虽然念佛,心里却想着如何坑蒙拐骗,那你所念的佛号也就变成了魔号。心是能变,事是所变,一切唯心造。

  如果同修真心要到极乐世界去,只管老老实实地念佛,不要想一天要念多长时间、念多少声、应该怎样念、怎样不念……不要想这些,只管一句佛号老老实实地念念念。

  顺便讲一下,有同修问佛像应该放在哪里?只要地方洁净,放哪都可以。位置是我们众生分别出来的,不要执著于坐西朝东或者坐北朝南,哪有东、西、南、北、上、下、左、右?这些都是我们分别出来的。你要想往生,佛像放在哪都可以。往这边看是阿弥陀佛,往那边看是阿弥陀佛,往哪里看都是阿弥陀佛,这多好啊!时刻提醒我们忆佛念佛嘛。如果同修想当生成就,立志往生,那么佛像放在寝室也无妨碍。如果只是想让阿弥陀佛保佑你平安,来世想得个富贵人身,不想成佛,也不想上极乐世界去,那你就不要放在寝室,不恭敬。如果你想到阿弥陀佛身边去做佛的学生,那老师和学生毫无分别,也没有什么恭敬不恭敬,所以连“南无”两字都不必念,就是“阿弥陀佛”!我们教别人念“南无阿弥陀佛”,因为他只想得人天福报,只想种个金刚种子,那么还是恭敬些,念上“南无”吧。“南无”表示恭敬、皈依。

  就这样一天天老老实实地念阿弥陀佛,行也阿弥陀佛,住也阿弥陀佛,坐也阿弥陀佛,卧也阿弥陀佛……不论是净地、秽地,也不管做什么事情,心中始终都是阿弥陀佛。怎么念?就这么念!“念头如珠,佛号如线,分则相离,合则成片”。佛号就像念珠,念头就是这根线,要把佛号用念头一个一个穿起来,不要让它们分开。如果分开,念头一间断,珠子就散乱了。就像织衣服似的,佛号不散乱、不分离了,经纬即能成片。要“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只要不起心、不动念,不搞分别,没有什么念也没有什么不念,佛号只管老老实实地念下去就对了。
  同修把基础搞清楚了,下面就是我供养同修的。

  二、呼吸念佛
  我们同修念佛现在都没能达到功夫成片。你说你修得挺好,天天念佛,那么你睡觉的时候念不念?睡觉没念佛就叫间断,就不是功夫成片。念佛为什么一万人中真正往生的只有两三个,就是功夫未能成片。为了保证我们念佛法门万人修万人去,在此讲一讲呼吸念佛。

  我是从入佛门的第二年用呼吸念佛方法得到法益,我不吝法,我就到处宣扬呼吸念佛方法,受益很多。直到今年,我的老同修(老伴)看见一本念佛开示,因为我眼睛不好看不见,她告诉我,虚云老和尚、弘一大师、倓虚法师都弘扬呼吸念佛方法,提倡呼吸念佛。但是他们不叫呼吸念佛,叫出息入息念佛,所以被我们忽略了。出息入息念佛就是呼吸念佛。虚云老和尚讲:“净土法门,用出息入息念佛方法最稳妥、最有把握、最有效。”可见这呼吸念佛方法,这些高僧大德们早就发现了,只是我们没有注意、没能理解,所以不能万人修万人去。

  呼吸念佛的奥妙,在于直接培养和控制我们的第七识——末那识,又叫潜意识。末那识是执着识,是我执的大本营,需要转化。说到末那识,其实我们大部分同修已经开始转化了。你想一想,走路时自己是不是不自觉地就念起佛号,随着脚步迈动的规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上下楼梯也“阿弥—陀佛”……你并没有刻意去想走路、上下楼我得念佛,而这就是第七识末那识在起作用,你已经把它培养成了。既然走路能培养成,现在我们用呼吸念佛方法,把自己的呼吸也培养成念这一句佛号。

  呼吸念佛方法怎样来培养呢?要记住几个要点:

  首先必须在静止的状态下练习呼吸念佛方法。打坐时、睡觉没入睡之前或者醒时未起床时用呼吸念佛方法。切记切记,呼吸念佛方法在“动”的状态下很难使用,走路我们可以随着脚步念佛,切菜可以随着手动的频率念佛。同修要记住,如果你不在静止状态下强用呼吸念佛方法,弄不好容易得癔病,所以同修们一定要注意。而现在有好多同修用呼吸念佛方法时感到胸部发胀、发闷,什么原因呢?主要是不如法,方法没掌握住。
  所谓呼吸念佛方法,不是让你憋气念佛,也不是让你专精用脑袋去“想”这一句佛号。你平常怎么呼吸,现在还怎么呼吸,也就是在静止时随着正常呼吸的一出一入,加进佛号“阿弥—陀佛”,出气加“阿弥”,或者入气加“阿弥”也行。先用第六识“意”去念,念来念去日子长久了,把第七识末那识就培养成了,末那识一接手就好办了!那时不用再去想先把呼吸调匀,再“阿弥—陀佛”那么念,不用了,只要静止下来,自然一呼吸就是“阿弥陀佛”。
  一定要注意,不要“憋气”念佛,憋气念佛念久了会感到胸胀、胸闷。要顺着自然呼吸“阿弥(吸)—陀佛(呼)”、“阿弥(吸)—陀佛(呼)”……或者这样,“阿弥(呼)—陀佛(吸)”、“阿弥(呼)—陀佛(吸)”……先用意识去培养,念到三、五个月,呼吸念佛方法就修成了,你说快不快?

  呼吸念佛方法修成以后,可能会转入一个新的状态。但同修切记,一切都不要强求,因为这个呼吸念佛方法已经足够我们修一辈子了,一切顺其自然,什么都不出更好,也更稳妥。但我必须要讲,不讲如果你遇到会感到害怕。出现什么境界呢?当呼吸念佛念到一定程度时,突然有一天会感到心脏跳动得非常非常强烈(只是打坐时会出现),“咣当、咣当”……这个声音震脑海!这时就把你的呼吸念佛给搅乱了。这个时候怎么办?马上转,随着你心脏的跳动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转多长时间呢?三到五天即可消失。消失以后恢复平静,还得用呼吸念佛方法。当然这是极少数人出现的。

  如果有的同修根性非常好,这个境界过去以后还会达到另一个新境界——无我的境界。打坐时会突然感觉自己的呼吸没有了,先亡四肢,后亡身体……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害怕,那不是往生,往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有什么害怕的。千万不要惊恐,“怎么我的手没有了……怎么我的身体没有了……怎么我不念佛了呢……”这是一个好的境界,实际你念没念佛呢?念佛!只是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念和不念的念头,是你自己不觉而已。“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到时候同修即可自己去体悟。千万不要“唿”地一下起来了,“我的手在这哪!我的腿在这哪……”要顺其自然,慢慢还会回来。另外,要钝化耳根,反闻自性。呼吸念佛方法已经学会,佛号也成片了,这时对外边的声音不要在意。要钝化耳根,耳根钝化了,我们的心就清净了。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所修的耳根圆通章。

  现在我分析纯印老人就是用这个法门。她只要一坐下来,你喊她听不见,推她也没有感觉,可能修的就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亦即佛菩萨所修的“闻、思、修”三慧。

  曾经有外地居士到我家去探讨“闻、思、修”三慧,他说:“我听了很多经典,净空法师的磁带、你的磁带好几十套我也都听了。我现在‘闻’得差不多,可以告一段落了,是不是该‘闭关’思去了?”我说你“思”完了呢?他说“思”完了再去做,再去“修”呀……我告诉他:“闻思修三慧你一样也没得,闻思修三慧和觉正净三宝是完全一样的,是一而不是二。所谓三慧并不是让你先闻再去闭关去思、去想。想就是凡夫,凡夫修凡夫,你不用修就是凡夫。闻思修是一非二更非三,你真要得到‘闻’了,‘思’和‘修’肯定都得到了,它们是一体,千万不要错解了佛法真实义。”

  呼吸念佛修成了,睡觉没有?睡了,但睡觉也要喘气吧,一喘气就念佛。最后生到哪里呢?至少是凡圣同居土的中上品往生,下品没你份。呼吸念佛有一个最大的好处:身无病苦,意不颠倒,自在往生。呼吸念佛修好了肯定没有病,说走就走;修不好,有病也无苦,肯定往生!
  我见过好多老修行修了几十年,到临终时却不念佛了,而我们呼吸念佛的人,即使临终前神魂颠倒,什么也不知道了,但肯定要喘气吧?一喘气就是“阿弥陀佛”!这样始终和阿弥陀佛的“频道”相应,佛肯定会来接引。频道对上了,你一动心佛就知道了,就会前来接你,就像电话早就沟通了,决定往生。这个呼吸念佛法门,同修们如果坚定信心豁出来修,半年时间就能修成。

  为了便于记忆,我写了一首偈子,但我们这个方法不叫坐禅,叫静坐念佛。我就念一念不再解释了,下面提到的一些境界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千万千万不要求!要一切顺其自然。“以有所求之心修一切法,一切法皆不可得;以无所求之心修一切法,一切法皆可得”。

  “抵腭闭目坐端身”:抵腭——舌尖往上腭处稍稍一抵;闭目——两眼微闭;坐端身——不是非要正襟危坐,身不动就叫坐端身。躺着也行,坐着也行,趴着也行,卧着也行,就是不用呼吸念佛方法不行!单盘也行,双盘也行,不盘还行,就是念佛!
  “气出气入调本心”:调本心——气出气入时要和自性相应,也就是把佛号融入到呼吸当中去。呼吸念佛我们就是修这两句,前面已经解释过,下面我就总结一下,简单念一念就行了。

  “专闻内心突突跳,随声默念一梵音”:当呼吸念佛方法被心脏强烈的跳动声所干扰时,随着心脏跳动的声音念这四字佛号。
  “凝神内观清净地”:清净地就是本性、真心。“耳根闭塞勿分神”:要钝化耳根,不要去捕捉。
  “外音入耳犹幻境”:外面的声音听到了不要理会,如梦幻泡影,像做梦一样,似觉非觉,非觉而觉。
  “动静由它不去分”:动和静都不要去管它,先亡动,后亡静,此为“入流亡所”。实际也就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导入声尘闻自性”:始觉和本觉合一。“久习空寂大千心”:你如果始终这样去修,你就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了。

  呼吸念佛方法怎样修?就这样顺其自然地在一呼一吸中加进两个字。有人说我加一个字行不行?“阿—弥—陀—佛”——行!有人说我加四个字行不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行!为什么?法无定法。

  这就是呼吸念佛方法。同修如果把这个方法学会,你就得到了去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
  阿弥陀佛!一齐念佛回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7-13
呼吸念佛方法,倓虚法师、弘一大师、虚云老和尚还有慧明老和尚,在他们的遗著和开示中都提倡此方法。他们不叫呼吸念佛方法,叫出息入息,出息入息就是呼吸念佛。为了使同修念佛达到一心不乱,奠定往生的资粮,真正达到净念相继,真正做到识自心、见自性、脱轮回、证法身,下面我讲一下呼吸念佛的方法。
为使同修便于记忆和修行,对呼吸念佛方法可以总结出六句话。
息虑专一持佛名:要把胡思乱想排除,单把佛号提起来。这叫息虑专一持佛名。
气出气入一佛声:什么叫呼吸念佛?呼吸念佛同修一定要记住——佛号一定要融于呼吸当中。现在好多同修找我,什么原因呢?他们错误地理解和运用了呼吸念佛方法,感到胸口闷、头晕、心脏跳动,甚至小腹有憋气和膨胀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就是使呼吸随着佛号了。
真正的呼吸念佛方法是不改变呼吸的频率(佛号随着呼吸),在正常的呼吸情况下,用第六识意识把佛号融于呼吸的规律当中:“阿弥(呼)—陀佛(吸)”、“阿弥(呼)—陀佛(吸)”……或者是这样也可以:“阿弥(吸)—陀佛(呼)”、“阿弥(吸)—陀佛(呼)”……还可以念四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呼一吸四个字也可以。一个字一念也可以:“阿(吸)—弥(呼)—陀(吸)—佛(呼)”……这样也可以。
但一定要记住,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实践运用当中认为哪一种方式比较好,适合你就可以了,不要强求一致。我现在运用的是两个字,已经念了七年:“阿弥(呼)—陀佛(吸)”、“阿弥(呼)—陀佛(吸)”……我是这样念。当然了,我不需要用第六识了,念了七年,已经把第七识末那识培养成了,一喘气就是佛号,不需要再想“我要呼吸念佛”,没有这个意识了。
专闻自心突突跳:这句话是对那些极个别的人说的。
有的同修学习呼吸念佛的方法,念了一两个月以后,感到心脏突然有这么一天跳动得非常非常强烈,当然这种情形不是在躺卧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是在静止状态,也就是在打坐的时候会出现。有一点要说明,我们说的打坐不是说一定要单盘、双盘,或者怎么样的盘,我们不追求这个。我们是练习呼吸念佛方法,能盘就盘,不能盘老老实实坐下来就可以了。在静坐的时候容易出现什么境界呢?当然这是极少数人,不出现更好,出现也不要害怕。会感到心脏跳动得非常非常强烈,“哐当哐当、哐当哐当、哐当哐当……”——震脑海!这个时候要马上转。因为呼吸念佛方法被心脏强烈的跳动声所干扰,已经不能再继续呼吸念佛了,怎么办?就随着心脏的跳动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种情形一般有多长时间呢?三到五天即可消失。如果长期这样,最好到医院去检查一下,看看心脏会不会有什么毛病。三到五天消失以后恢复平静,还是用呼吸念佛方法。当然这是极少数人出现的。
随声默念一梵音:就是(呼吸念佛方法被心脏强烈的跳动声所干扰时)随着心脏的跳动声念佛号。
外音入耳犹幻梦:我们在打坐或者是睡前、醒后用呼吸念佛方法念佛,这时如果外边有声音传过来,不要特意地去捕捉:声音从哪来?是木头声、铁器声、还是音乐声……这些都不要特意去捕捉。听没听到?听到。听到就像做梦一样,不要去捕捉,这样外音对我们呼吸念佛就根本不会起作用,也不会干扰。如果你去捕捉,精神头一上来就把呼吸念佛方法忘记了。犹如幻梦,就像做梦一样。
久习空寂大千心:你真要这样念上一年半载以后,你也就不知道“我”,不再搞“人我”相了。不搞分别,你的心量即真可谓是“尽虚空、遍法界”了。
但需要提一点注意事项,我们在修习呼吸念佛方法时,一般的情况是在静止状态下。就是不动了,身体没有活计干了,也不走动、不做家务了,躺在床上睡觉前、醒了后,或者坐在椅子上、沙发上,这种情况下练习是最好。但是极个别的,现在我所知道的有三位老居士,他们在行住坐卧一切活动当中都不能影响他的呼吸念佛。但这样根性的人,我不如,我也做不到。因为什么呢?身体一活动以后,这个微弱的思维会干扰呼吸念佛方法,所以说不好修,但极个别的根性好的人也可以做到。
我们就是在静止状态下,要排除妄念,但最重要的就是佛号不要影响正常的呼吸,自然呼吸的频律千万不要改变。什么是佛法?顺其自然是佛法,恢复本原是佛法。如果改变了正常的呼吸频律,那就不是佛法。不要改变呼吸的频律,在正常的呼吸当中加上两个字、加上一个字都可以。这就叫做法无定法,佛法没有定法。如何修行就看我们同修的根性如何了,如果遇到外境的干扰不能静下心来念佛,和外境没有关系,还是要在自己内心里找原因。正像一首古诗中的这几句话:“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可见得“境缘无好坏,得失在自心,只要心如如,觉性化六尘”。一定要记住,修学这个方法不要加任何的意念,我们修行的是净心。有的同修就把呼吸念佛方法理解偏了,讲什么要“气入丹田”,然后“再通过会阴到达百会”……那样做就变成气功了。我们是修行不是练气功,这样一加意念,有见闻觉知就是凡夫,就不是佛法了。佛法绝对是清净心,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身体不好,心净体亦净,老实念佛,身体就好了。
我再顺便说一点,有的同修愿意打坐,经常打坐,这个方法学会以后,在打坐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什么呢?先亡四肢,后亡身体。我们正常打坐,自己通过呼吸念佛,佛号把一切妄念都伏住了,这个时候会感觉到自己的四肢没了,身体没了……忽忽悠悠,忽忽悠悠也不知道哪里去了……
当然这个境界不出现更好,出现以后不要害怕,也不要欢喜。好多同修听到我讲这个就到处找我问:“我这呼吸念佛好几年了也没出现,这是可能的吗?”我告诉同修,佛门没有什么可能不可能,可能里面有不可能,不可能里面还有可能,可能、不可能是一不是二。你没达到不见得别人就没达到,不要以自己为轴心去想这些问题。没达到更好,你老老实实念,要是真把呼吸念佛方法学会了不是更好吗?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同修不要恐惧,一刹那之后就又醒过来了,毫无影响,不要有恐惧心理。“哎呀,我的身体怎么没了?我的四肢哪去了……” 一恐惧,今后恐怕再想达到这个境界就很不容易了。
这个境界一定会达到,一定能达到,只要你老实念,就会达到。但它并不是什么特了不得的修行,很正常的情况。因为妄念没有了——我们这个色身本来就是一个妄念的大本营嘛。在开始真正掌握以后会把四肢先亡掉,以后亡身体,自己也不知道我究竟处在什么位置了,这种情形不要恐怖,慢慢还回来。
但是你呼吸念佛方法修得如何,可以做检验。有人问:“我这呼吸念佛方法到底是不是呼吸念佛方法?我睡觉时还念不念佛呢?”可以自己来检验。第一是夜晚无梦;第二是饭量减少,睡眠减少,体力增强,浑身有使不完的力量。为什么会无梦呢?因为你没有时间去做梦了,你把做梦的时间都用来念佛了,还哪里来的梦呢?每天睡觉的时候我们最好给个手印(双手合十),就这样(双手合十放于枕边腮侧)。我看纯印老人家一生都是这样,朝这边躺时(右侧身)就这样(手印放于右侧枕边),或者这样(左侧身躺着手印放于左侧枕边)都可以。如果是仰卧,不过纯印老人一生都是侧仰,我有时仰卧,仰卧时我打一个弥陀印感觉也很好(结印后自然放于小腹部)。这样就是提醒念佛,日久天长你一给印,马上就进入到深绵呼吸的念佛状态下……一喘气、一入气都是佛号,你哪里还会有妄念呢?没有妄念也就无梦了。饭量减少也绝不是病态,只要精神饱满就可以,这是心净的反应。有许多出家师父日中一食或者过午不食吃两餐,好多居士打八关斋戒,也能这样做,这都是正常现象。
这个方法需要修多长时间呢?三个月、五个月、半年。这还不是大便宜的事情吗?不用这个方法,你念佛念得再好,睡觉时也会把佛号丢掉,丢了就不能相继了,不相继就是断线了。古德讲“佛号如珠,念头如线,分则相离,合则成串”,你合不起来总是分,把这些珠子穿来穿去、穿来穿去地再把它们分开,一分开这些珠子就又散落了,这样佛号怎么能成片呢?所以我们即使先不达到成片,起码也得先达到不断。如果不用呼吸念佛方法,睡觉时就把佛号忘了,那样佛号不就断了吗?
为什么要修这个方法?主要就是培养我们的第六、第七识。也就是要转八识为四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只有转识成智,才能够“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只有让我们的频道与佛菩萨的频道相一致,才能感应道交。所以修行净土法门的人,必须要做到深信、切愿、起大行,这叫信愿行三资粮。信愿决定我们能不能往生。有信愿,持名念佛,佛号要念得精纯,精纯就不会有妄念掺杂在里面。这里说精纯而不说多少,如果边念佛边打妄想,日常又不改世间人贪嗔痴慢疑的习性,这叫“喊破喉咙也枉然”。这样的人在佛门里被称之为糊涂人修糊涂法,念佛也必然是糊涂念,不能消业。必须要依佛的教诫,看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看破这个色身不是真我,家亲眷属也是缘生。
家亲眷属由四种缘组成: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四种缘组成的家庭,也不要把它当作真实,它必然有缘聚缘散。对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我们平常所说的这个八风,这些东西也都是梦幻泡影,都是不实之物。只要对这些能够看开放下、不起心不动念,真正生起坚定的念佛成佛之心,当生必然能成就。必须要以佛号伏住妄想、分别和执著,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但是并不改变生活,要利用生活而不执著生活之相。苦乐自当,随遇而安,能如此,方为真修行。
具体讲,日常要对人、事、物离心意识,“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这个心就是我们所说的识心——八识。心的作用的识,就是阿赖耶识,也叫神识。它是善恶业的含藏识,业力投生它起作用。第六识叫做意,它是起分别、妄想的,起知见和思维,起见、闻、觉、知,是尘劳、无明的发源地。第七识——末那识,这个识的作用是不分是非,执著于“我”不变,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丝不漏、一毫不差地都给你储存在阿赖耶识里,就好像是我们世间的搬运工一般。
所谓转八识为四智,要在转上下功夫。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转凡夫而成圣人。具体讲怎样转呢?如果会修,转并不难,就是一句话,把妄想、分别放下就转了。因为这些都是法相,离一切法即一切法,清净心现前就转了。烦恼减一分,智慧增一分。一句话:事照做心不动——“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转八识为四智,我们要抓主要矛盾才能做到真正地转识为智。识是烦恼,智是智慧,是觉悟。
所以修行一定要明理,不明理修行,即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也不会很高。在娑婆世界修一天,等于到极乐世界修一百年,就是告诉我们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定要明理。怎么转?首先抓第六、第七识,这两识是最主要的。起分别主导作用的是第六识,要将第六识意识转为妙观察智。如何转成妙观察智?就是观察一切法,不再产生妄想、分别,《坛经》所言“分别亦非意”。搞不搞分别?搞分别,但是不是用第六识搞分别,不用识去分别。此即《金刚经》所讲“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样做就叫做妙观察。
转第七识末那识为平等性智。就是把执著于我见去掉,而证得自他平等之理。我们用呼吸念佛方法,主要是解决第七识末那识,就是要改变它、训练它、培养它。我们有些同修现在修得很好,上楼时随着脚步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走路时也可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蹬自行车也是这个规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不是你心里想“我要这样念”呢?不是,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的培养训练中已经养成的习惯。这习惯从哪来?第七识,把第七识培养好了。
既然我们走路能把第七识培养好,在每走一步路的时候都能念一句佛号,那么我们现在再让它改变一下我们的呼吸——在一呼一吸当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日久天长,第七识不照样可以改变吗?每当我们一呼一吸,它都往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搬入一个“阿弥陀佛”,这样就改变第七识末那识了,因为它是起执著作用的。要让它执著什么呢?执著我们呼吸之中有“阿弥陀佛”。如此,在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只要这口气不断,它就会往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搬入“阿弥陀佛”。如果我们念一辈子的佛,最后临终时昏沉不念佛了,这是最可怕的呀!
我接触过许许多多这样的大善知识,临终不知道什么叫念佛了,好多都是人们公认的善知识啊,修行了十几、二十几年的都有,最后不知道跑哪道去了。什么原因呢?临终昏沉,临终不念佛了,这是最可怕的。所以我们把呼吸念佛方法学会了,又能随缘做善,又有往生后度众生的大愿,怎么能不成佛呢?怎么能不成就呢?呼吸念佛方法学会以后,第七识必然能在我们的每一次呼吸,将“阿弥陀佛”搬入我们的大圆镜智——阿赖耶识里。这就是“能念之心、所念之佛”都没有“我”。这样随着呼吸频率的一出一入,源源不断地将佛号储存在阿赖耶识,一是佛号可以伏住妄念,二是佛号在行、住、坐、卧、醒、睡,二六时中不间断。因为连睡觉的一呼一吸都是佛号,所以当命终的时候,可随此“阿弥陀佛”的念头往生极乐世界。
几年前,在梅河有一位唐秋玉老居士,她呼吸念佛方法已经会了一年多,突然得了大面积脑出血,到医院抢救,医院说没有抢救价值了,整个人昏迷,只剩下一口气。这个时候我赶到了,她的老伴很好,是个念佛人。他说:“我们老两口念佛念了二十来年,呼吸念佛方法也学会了,这回看来是不行了,佛号算白念了,人事不知不能念佛了。”我过去一看,发现她在捯气儿,也就是在很不规律地喘气的时候,她的左手总是随着呼吸这么一动、一动……我见到以后非常高兴,我说:“她能往生,她现在还在念佛!她用呼吸念佛方法已经将第七识培养成了!”他们不相信,我就把她自己平时常用的那串念珠放到她的手里,结果捯一口气儿,她的手就会捻一个念珠,就是随着呼吸不自觉地捻一个念珠。一捯气儿就“叭啦”上来一个念珠,再捯一口气儿,“叭啦”又上来一个念珠……结果走得非常非常殊胜。她们那里总共四层楼,她家住二楼,在她断气以后,整个这栋楼从下往上楼道放香……身体非常柔软,面相比她生前还要年轻十几岁,嘴唇就像谁给化过妆似的,走得非常好。可见得呼吸念佛方法,确确实实对我们往生有很大的好处。唐秋玉老居士这一走度了好多的人啊。
所以我们修学净土法门,只要做到佛号不间断,有往生的大愿,日常还能够随缘做善,一定会往生,一定能往生!这样佛力和自力二力相应,怎么能不万人修万人去呢?只要契理契机地修行,当生都能成就。
我再举个例子,前几年我们去吉林省通榆县香海寺,那个时候香海寺还是一片荒漠,是全国八大困难区之一,八百里的盐碱地。这座寺院在几十年前被破坏了,片瓦无存,除了有几棵四个人搂抱不过来的古黄榆树,什么都没有,一片盐碱地。这几棵黄榆树是古化石,它们每年都开花。有一位师父发心要修这座寺院,要重建。在奠基的时候,我和十几位同修到香海寺去参加奠基典礼。在我们一起去的同修当中,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居士,她叫邹桂英。在火车上她说她学会呼吸念佛方法已经一年多了,把心脏病、高血压都念好了,还说她的六、七个孩子没有一个信佛的。“我现在已经会呼吸念佛方法了,佛号基本成片了,按理说应该能够往生,但是我将来要往生决不在家里走,在家里没有把握……”因为儿女是她的恶缘,是冤家呀。
参加完奠基仪式以后第三天,由香海寺回到开通县。我们是坐汽车回到的县城,在开通县的县城吃午饭的时候,她还乐呵呵地抢了一个镜头,这张照片我们一会儿可以给同修看一看,这是她在往生前一个小时照的。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照她的时候,她的身上都是红光。在返回往车站走的路上,邹桂英老居士走得非常慢,好像有心事。我让她快点走,说火车来的时间很紧了。她说:“唉,我真不愿意回家,要在这往生多好啊!你们这些人还都在我身旁,还能送我一程。”我说:“你快走吧,别胡思乱想了,这美事儿哪能都让你摊上。”就这样,我们谁也没在意。
因为那天天气非常冷,在检完票,离车到还有十来分钟的时候,我们几个人就躲在候车室的墙角避风。看见我以后,她就从站台上乐呵呵地奔我走来了。我想可能是老居士也冷了,到我这里来避避风也好,结果走到我的面前,突然她就跪下了,乐呵呵地就下跪。我说车马上就到了,在站台上你下什么跪呀?我用手一搀扶,口水已经从她的嘴角流下来,脑袋当时就低下了。
我立刻就明白了,“老居士啊,你可太聪明了!你到这给我跪下,意思是求我把你这个臭皮囊给你处理处理……”真是有智慧,也确确实实是了不起!这时车站职工马上找来了医生,一检查,说这个人已经咽气了。一点病苦都没有。邹桂英老居士如果不会呼吸念佛,她不会走得这么自在,如果在家里走也决定往生不了,因为儿女都是她的冤亲债主。可见得呼吸念佛方法掌握了,对往生真正会有很大的把握。呼吸念佛就是培养第七识。
第八识叫阿赖耶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神识,它是由真如自性与无明的惑业合和而生。也可以说是善恶的种子齐聚、染净混合,叫能藏——把染污的种子和净的种子都藏到这里面。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这七识杂染熏修的业惑都含藏在第八识里,所以又叫做所藏。既能藏、又所藏而形成的有净、有染。当然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污染的源很多,污染的业很多,因为自私自利的心重,真正为他人着想的念头实在太少太少了。所以这个识里面所储藏的是个大杂烩,染多净少。这个仓库里面的保管,这个业识也真是尽职尽责,无量劫的业识,不管是善的恶的,不会丢也不会变质,不会多一点也不会少一点,恰到好处。它遇不同的缘,就会结不同的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果报。
如果把意转为妙观察,就是将有漏的第六识,转为佛菩萨观察诸法及一切众生的根器而应病予药与转凡成圣的智慧,这就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达到如此的境界,就叫妙观察。因为它摆脱了我、人、众生、寿者的四相,就成为妙观察智。
将第七末那识转为平等性智。就是将有漏的执著转为通达无我的平等道理,不再执著我了,而对一切众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智慧,就叫平等性智。第六识、第七识一转,必然带动第八识,就是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它是转有漏的含藏为佛的妙观察和照见,对一切理、事、相和清净的自性无不明白这样的智慧。这个智慧清净圆明,洞彻内外,洞照万物而不染,犹如大圆镜体,物来则映,物去则空,不留丝毫的痕迹。“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就把阿赖耶识染污的源去掉了,也就是转第八识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
大圆镜智一转,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些有漏的业识,必定转为佛菩萨成功所做一切普利众生的智慧,就叫做成所作智。佛菩萨就依赖、仰仗成所作智来度众生。前五识一转,佛菩萨就一定能够做到普度众生、利乐有情。这就是八识和四智的关系。简单说,前五识转成所作智,这是菩萨在将来度众生时运用的;第六识转妙观察智;第七识转平等性智;第八识转大圆镜智。智是真实的智慧,智是觉悟。这就叫转八识为四智。为什么讲这些?就为让我们明白呼吸念佛方法究竟要解决哪个识的问题——培养哪个识?要转哪个识呢?就是转第七识——末那识。
以上就是八识与四智的关系及呼吸念佛方法可达佛号相继不断的道理。
如何来修呢?恒心练习,三、五个月可成,最多半年可学会。先用第六识意识去支配,随着自然的一呼一吸加入两个字。一呼一吸“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先用第六识。等修学成功以后,就不用我们再想“我得记着往呼吸里加入两个字……”——第六识不用了,自然而然地,呼吸就是佛号。练习时最好给个手印,往这边躺给这个手印,往那边躺给这个手印(双手合十放于枕边腮侧),仰卧给一个弥陀印(将弥陀印自然安放于小腹部)。
净土法门应该如何来修呢?有四句话,这也是我七年当中自己的修学体会:“随缘勿攀,随遇而安,常发菩提,佛号不断。”再具体一点也可以,有一首偈子,同修如果能照实而修,必然当生成就。修行首先要守住身、口、意,如何守住身口意?“口不论是非,行不介入社会,身不沾恶缘,心不离弥陀。闻而未闻无烦恼,见而不见少是非,事事变化心无住,一心只求真智慧”。这就是具体的修行方法。
我们修净土法门的大原则就是纯印老人留下的四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远离名利,一心念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告诉我们一定要持戒,持戒不是说不去干坏事,不干坏事,好事你也不做,那不叫持戒。对众生有利的事情,哪怕一点点小的善事都要做,如此众善奉行,又不做诸恶,改变贪嗔痴慢疑的习性,方可称为持戒。
“远离名利”是修定。名利是我们修道人的最大祸根!佛言:“名利可伤道人之皮,名利可破道人之肉,名利可蚀道人之骨,名利可损道人之髓。”什么是皮、肉、骨、髓?“皮者戒也,肉者定也,骨者慧也,髓者无上菩提也”。沾染名利,必失戒定慧与菩提心。由此可见,纯印老人家为我们留下的这句“远离名利”是多么重要!名利真是害死人,定力稍一不足,必然倒在名利的泥坑之中。
“一心念佛”是修慧,清净心现前,智慧必然生起。智慧在哪里生?智慧绝不是在般若经里生,智慧是在清净心里生!智慧是本来本有的,只要心清净。所以不要再往脑袋里装杂念了,应该往外倒,通过佛号把垃圾都倒出来,般若智慧方能生起。现在有许多同修把修行的路走歪了,不是学佛,也不是修行,变成了佛学。问哪部经都“懂”,问哪一个佛学词汇也都会,这叫做佛学,凭这些你不能往生。为什么呢?心里杂乱的东西太多了,障碍本有的般若智慧。由外面学来的东西都是般若智慧的障道缘,绝对不是真正的智慧。另外你所理解的那些也是错解如来真实义,依文解义嘛。
上面我所讲的就是呼吸念佛方法,只要同修老老实实念,掌握住这个原则——将佛号融入到呼吸当中去,很快就会有心得。
第2个回答  2009-07-31
呼吸念佛法,个人的实践体会。
1、专注地虔颂佛号“阿”“弥”“陀”“佛”,心无旁骛;
2、所谓 呼吸念佛法,吸是进气,呼是出气,楼主下面体会一下,念“阿弥陀佛”时,“阿”进气“弥”出气“陀”进气“佛”出气,呼吸念佛,让行者“念佛”时配合“呼吸”,能够更加专注。
3、专注念佛,心无杂念,久久修习,便可进入“念佛三昧”的殊胜时空,祝楼主一路精进,早得菩提。阿弥陀佛
第3个回答  2009-07-31
所未呼吸念佛法其实就是佛家所说的关心,关心就是调吸,其方法就是要在饭后三小时或者早上起床时可以开始
第4个回答  2009-07-31
吸气后持住,念菩萨咒或名号,数量质量清楚,直至吐气为止。呼吸之间,是为当下,其余为业风颠倒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