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迷信的差异有哪些?

宗教与迷信的差异有哪些?谢谢··

中共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在宗教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广泛拥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中国宗教的未来走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宗教走势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多元的;就宗教的内涵结构来说,是需要也可以从不同层面去分析的。在宗教多元化的发展总趋势中,走文化宗教之路,可能是也应当是各宗教内涵建设、阐扬与彰显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中国宗教的新要求

胡锦涛同志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及本质的确定,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另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来看,在政治文明、经济生活、道德规范、精神动力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都有其特定的要求。这也就是说,要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赖于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社会成员理想信念的树立、个人创造性的发挥;有赖于科学的支撑、文化的支撑、精神的支撑。众所周知,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伟大工程中,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作为人文科学的重要一支,宗教学也是支撑和谐社会构建的一种科学知识,是社会成员需要具备的人文知识。

作为宗教学研究对象的宗教,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什么关系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应当看到,宗教文化有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一面,这是应当明确和关注的;宗教文化也有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一面,这是应当重视和阐扬的。后一方面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由此也可以说,如何发挥宗教文化内在的积极因素以配合和谐社会的构建,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中国宗教的基本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发挥中国宗教文化内在的积极因素,这是社会对中国宗教的要求、时代对中国宗教的要求;同时,这也为中国宗教开辟了广阔的、健康的、良性的发展道路。就中国宗教来说,自觉地把文化建设与自身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三者联系起来思考是有重要意义的。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园,深深熔铸在民族成员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对和谐社会有着重大作用。在当代,文化日益成为各项事业的轴心,文化对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作用更为凸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应当是知识社会、文化社会。中国宗教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佛道两教就是中国儒佛道3教传统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曾经为中华民族的融合、统一和发展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在当前又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与社会和谐发挥有益的作用。在这种文化作用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来审视宗教,我们应当看到,宗教文化资源的正确开发与合理运用,既能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也能推动宗教的与时俱进。

由此看来,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宗教自身发展的需要,决定了中国宗教走文化宗教之路是时代的诉求,是历史的必然。

文化宗教的内涵

宗教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宗教的本质是文化。人们通常说宗教文化,现在我们讲走文化宗教之路,那么,“文化宗教”概念是什么意义,应当怎样界说呢?宗教文化是指宗教的文化意蕴,宗教性质的文化类型;“文化宗教”则是指文化层面的宗教,是作为文化形态的宗教,也就是说,“文化宗教”是对宗教的文化解读、诠释与文化整合、构建,是对宗教文化的创造性转换。“文化宗教”概念展现了宗教的文化自觉,彰显了宗教的文化意义,有助于发挥宗教的文化功能和文化作用。

文化宗教的内涵大致可概括为:

伦理道德 宗教伦理道德是宗教信徒实践宗教思想信仰的主要体现,也是宗教发挥其社会功能的重要方面。中国各大宗教伦理道德的核心命题是抑恶扬善。发挥宗教伦理道德中的积极因素,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哲学理念 宗教是对人生和宇宙的终极关切,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如道教的自然主义哲学及其展现的道、德、自然、无为、有为等范畴,佛教的缘起论哲学及其展现的缘起、因果、平等、慈悲、兼善、自力、中道、圆融等理念。对于这些哲学思想,若能加以创造性的诠释与运用,必然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文学艺术 宗教的现实世界与超越世界的两重世界论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中国宗教文学艺术,诸如诗歌、小说、散文、戏曲、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等都形象地反映了宗教生活和社会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寺庙、宫观、教堂、清真寺遍布祖国大地,为山河增色,为城乡添彩,并展示了宗教的文化、社会、经济等多重功能,具有潜力巨大的旅游价值与产业价值。我们要分析地运用宗教文学艺术,使之有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

民风习俗 宗教的教规与节日给民间带来的民风习俗,有许多有益于社会的内容,如汉传佛教的素食制度与饮茶风气和伊斯兰教的清真食品就有益于人民的身体健康。

内在与外在的信仰 文化宗教与信仰宗教是不可分的,对于宗教的信仰内容,我们要采取谨慎的分析态度。例如,因果报应思想属于佛教内在的基本信仰,其中六道轮回说是我们很难认同的,但其因果报应的理论框架则是有益于社会的。此外,如佛像、佛指骨、佛牙舍利等外在信仰的圣物,也能够发挥其独特的、积极的社会作用。

在当代,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素质和品位的宗教是没有前途的。文化内涵、文化素质和文化品位是宗教活力之所在,宗教命运之所系。可以预言,只要中国宗教界自觉地、系统地开展文化宗教建设,就一定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也一定能够推进宗教自身的良性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16
宗教和迷信都相信未经证实、或已经被证实是错误的东西。这是二者的相同之处。这样做有许多危害。比如,向佛烧香磕头以求治病,会耽误即时求医。再比如,基督教相信不信的人是evil使然,因而都该下地狱被永火烧。这就无端地制造了不同宗教间以及和理性主义者的不必要的冲突,导致社会的不宁。

宗教一般都有系统的组织,而迷信一般没有。这是二者的不同。但有组织丝毫不能增加其所信对象的真实性。否则,http://www.adherents.com 所列出的全世界的4200多个宗教都成真的了。
第2个回答  2009-06-12
宗教信仰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他使人们的生活变的幸福美满,使生命变得丰富多彩,让人生充满智慧和慈爱.信仰并不只是皈依某个宗教,信奉某个主义;更不是迷信某种偶像、某个人、某种事物、某句话。信仰是对真理的追求,是为理想奋斗。世上法本无法,非法亦是法。一切有意义的追求,一切正确的理想都是真正的信仰。

信仰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没有信仰的人是没有灵魂的人。他们没有理想,没有生活目标。譬如目盲之人独自行于荒漠,有如无舵之舟飘于沧海。终日昏昏然,不知所以然。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最终解放了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信仰绝不是迷信,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真正的信仰教人大智大勇,圆融一切,正大光明,助人为乐。迷信却使人愚昧无知,胆怯懦弱,自私自利、卑鄙无耻。迷信不是正信,我们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迷信。

没有信仰的人,是没有灵魂的。他们不知自己为何而生。不知道生命的重要意义,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更不用说别人的),不遵守社会公德,没有廉耻之心。更有甚者背叛祖国、不孝父母、不友兄弟、抛弃子女,背信弃义,无法无天,奸邪淫盗,无恶不作。而且时时处处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我是无赖我怕谁的嘴脸。为一句不打紧的话、一丁点蝇头小利,就张口骂人,动手打人,甚至于害人性命。这种人简直没有人性,活着没什么意义。根本不是人,连畜生都不如。

正确的信仰可以使人幸福,没有信仰的人,沉沦苦海,迷失自我。而迷信邪道,也能害死人。有正确信仰的人是高尚的,没有信仰的人是卑鄙无耻的。迷信是邪见,是魔道。

要坚持真理,反对迷信。
第3个回答  2009-06-17
不危害国家和国民的叫宗教,国家认可。危害国家和国民的叫迷信,国家打击。宗教把人神圣化,迷信把人鬼化,宗教是一个组织,迷信是无组织的,受保护的宗教教人向善,迷信却无益于社会。说白了其实宗教是一种对社会有正面影响的迷信活动,迷信的字面意思不就是沉迷信仰么。而一般说的迷信多是装神弄鬼,算卦占卜,骗取财物的行为。
第4个回答  2009-06-04
所谓佛法无边,宗教是十分深奥的一种哲学体系,研究的是使人掌握万事万物发展规律的一门学说。越学你就越明白。
宗教要人向善,使人放下,让人宽容。
迷信正好相反,它是磨灭事物的本源,扭曲事物的发展规律。让人迷惑,越浸入就越迷惑。
迷信愚弄信徒,使人极端,丧失人性。
很多统治者或有影响力的人利用宗教做幌子来使人迷信最后就导致人们对宗教和迷信分不清了。
其实也很好分辨,宗教让人放下,迷信要人计较,宗教让人顺其自然,迷信要人改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