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柳永的作词水平,他能堪称是宋词第一人吗?

如题所述

在浩瀚的中国文学史中,唯一能够与唐诗相媲美的就是宋词。“词”是一种配乐而歌的文学样式,它的产生、发展与流传都离不开音乐。据史料记载“词”最开始,盛行于教坊和乐肆,是一种上不得台面的文学分支。

一般认为在唐诗大行其道之时,“词”也开始作为一种文体而开始流行。但是相比较于唐诗的地位来说,唐朝的“词”就像一颗暗淡无光的星星,根本无法与星光灿烂的唐诗相提并论。

直到中唐时期一些比较知名的大诗人,在创作唐诗之余也开始撰“词”,比如,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张志和等人,在这种前提下“词”才开始,作为一种文体被引入唐朝文坛,但受重视程度却远不及唐诗。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之后,“词”才开始逐步进入主流文学范畴,并因此而产生了很多宋代诗词大家,其中比较被后世熟知的,苏轼、柳永、秦观等人。这一时期不仅名篇佳作层出不穷,而且还因此而出现了很多宋词流派。

其中成就比较高的就是豪放和婉约两大派别,虽然这两大宋词派别风格迥异,但是在宋朝文坛上都产生了比较积极的作用。至此“词”终于在唐诗之外,成为了被世人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

“奉旨填词”之柳三变的浪漫人生观

出身于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的柳永,可以称得上是北宋时期,比较著名的宋词大家之一。

柳永一生创作的诗词作品不计其数,但多以“慢词”为主。在他创作的“慢词”中,又尤以“俚词俗语”为主要特色。

这其实与柳永一生官场失意,多流连于教坊乐司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他作为中国第一位专业词人,不仅开创了“俚俗词”的先河,而且也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所以世人在阅读其“词”之后,皆称“雅俗共赏”者唯有柳永。

约公元984年柳永出生于福建崇安,在公元1008年24岁的柳永离开故乡,远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但由于柳永的个人经历与文学思想,与当时的科举制度格格不入,所以他在屡试不中后只能一心填词。

1.屡试不第后“奉旨填词”的柳永

柳永在大中祥符元年第一次来到汴京之后,就被北宋都城的繁华之景所吸引。这对于一个满腹才情的文人来说,汴京绝对是一个人间天堂。但是这一年柳永柳永应考落第,被以为第二年“定然魁甲登高第”。

但历史却再一次惊人的相似,用世之心极重的柳永,再一次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是因“真宗有诏,‘属辞浮糜’”,所以在初试之时就落第了。血气方刚的柳永怒而赋词《鹤冲天·黄金榜上》。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满腹牢骚和愤慨的词作,不仅写出了柳永的不甘心,而且也描绘出了一个,用有雄心壮志的“才子词人”,在落第之后的愤懑之情。尤其是最后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更是体现出了柳永放荡不羁的人生态度。

虽然此时的柳永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但《鹤冲天·黄金榜上》中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句,却让宋仁宗大为不满。“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这其实就是柳永自称:“奉旨填词”的由来。

2.“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从史书上的记载以及柳永所创作的词中,都能够感受到他放荡不羁的性格。而且柳永也撰写了很多,他与歌妓之间难舍难分的词作。

柳永落榜小住汴京之时,就经常出入“秦楼楚馆”,尤其是接触了“竞赌新声”之后,“眠花宿柳”本性随即显露出来。

北宋汴京的青楼中经常能够看到,柳永与歌妓饮酒唱词的身影。这也正应了他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在这种放荡不羁的性格支配之下,柳永的词作再也无法抑制,他对“秦楼楚馆”的依赖。

如果将这种生性风流的做法称为浪漫,那么笔者试想柳永的浪漫,是不是也太过放浪形骸了?当然正因为有了这种,流连于花街柳巷的经历和感受,柳永才能够创作出,虽然基调多以满腹愁苦为主,但却极具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的经典词作。

据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风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一阙《雨霖铃》唱断“多情自古伤离别”

《雨霖铃》原为唐朝时期的词牌名,相传唐明皇在逃入四川后,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雨淋铃”曲。从这个词牌名的来历上来看,就已经体现出了孤苦、悲凉之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入秋之后寒蝉叫得更加凄惨悲切,,词作家柳永在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一阵急促的暴雨刚刚停住。这首词的第一句,表面上写的是大雨刚听之后的景象,实际上也是为即将的离别做铺垫。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在汴京城城门只之外的大帐中,虽然有人设宴为我饯别,但是却没有喝酒的心情。写出了作者对汴京这座城市,以及生活于汴京之内的某个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但是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所以不得不马上离开这里。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两个人手拉着时,眼睛里却流出了热泪。想要说点送别的话,但是却一句都说不出来。柳永想到这次离别之后,不仅相隔千里而且此生讲无再见之日,所以突然心情变得更加沉重。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从古至今情感丰富的人,最痛苦的时候就是离别,更何况又是在这萧瑟的深秋时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今天饮的酒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醒。恐怕在酒醒之后只能一个人去面对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一走恐怕就不知道,何时才能与心爱的人相会了。即使遇到好天气和好时辰,其实也是一场虚无的畅想而已。最后一句写出了柳永的无奈,纵然我有千种风情,但是又能与谁一起共享呢!

结 语

一个愿意“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才子;一个热衷于沉醉、听歌、买笑的浪漫书生,柳永的一生虽然经历了宦海沉浮,以及郁郁不得志的凄凉。但是他也曾因自己的才学,而获得“奉旨作词”的殊荣。

作为精工“慢词”的著名文学家,柳永是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在创作诗词歌赋的时候,不仅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也充分运用了白描等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流行做出了巨大贡献。

后期比较著名的苏轼和周邦彦等著名词作者,其实都多少受到了柳永词作风格的影响。但柳永的一生的确十分悲惨,在其死后居然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幸好曾经与其交往甚密的“歌妓”们,凑钱为柳永办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葬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8
个人觉得是可以的。他不仅对宋词进行了全面革新,还创作了慢词,对宋词之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2个回答  2021-01-28
柳永的作词水平可以称为宋词第一人。柳永的词内容深刻而婉转,即使是到今天,也具有非常深刻的含义,而且他产量极高。
第3个回答  2021-01-28
他的词不能堪称宋词第1人。因为他的词是婉约派的代表,宋朝的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所以它的词不能概括掉豪放派的词
第4个回答  2021-01-28
不能因为在他之前有更多的人在作词,非常的有造诣,并且开创了此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