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明代解缙的故事

如题所述

解缙4岁时才会说话,因生下时个子小,长得像一只田螺,父亲把他看成是怪物,十分讨厌他。一天大雨过后,父亲把他装在畚箕里,准备到后山将他活埋。途中,解缙在畚箕里看到湿泥地上有许多鸡足印,忽然开声说:“这是‘个’字。”他父亲很惊奇,左右瞧了瞧,心里想:“没有人呀,这是谁在说话?”回过头来方知是解缙,他从没读过书,却能认识字,现在话也会说了,将来长大了一定有出息。于是父亲又高兴地将他拎了回来。

  解缙5岁念书,不到两年,四书五经烂熟,会文、能诗、善对。解缙家门前是一个员外的竹林,平时看守很严,有人在竹林旁边时就会挨骂。解缙心想:“这有什么了不起,你有竹林,我有书本,你发你的财,我读我的书,总有一天我要比你更富裕。”于是,他在自家门前写了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员外一看,自己的竹林倒成了他写对子、显示才学的材料,一气之下把竹子全砍掉头。谁知解缙又在对联下边添一个“短”字和一个“长”字,对联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竹子短了,解缙的书却增多了。员外气得眼睛翻白,却奈何他不得,索性把竹根也挖了。谁知解缙又在上联加一个“无”字,下联加一个“久”字,对联成了:“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久。”员外看了,气得差点背过气去。

  朝廷争斗借物寓讽不畏强金銮殿上闹乾坤

  解缙在少年时就不畏强权,一次,告老还乡的李尚书不信解缙的才华,他宴请几个权臣显贵作诗,派人叫解缙前来应对,有意当众奚落他。解缙来到李府,只见大门紧闭,李家人要他从小门进入,他站在大门口硬是不走小门。李尚书闻情走来大声说:“小子无才嫌地狭。”解缙即答:“大鹏展翅恨天低。”李尚书听了大吃一惊,忙命人打开中门相迎。刚入席,一权贵便想借题嘲笑解缙母亲在家做豆腐,父亲挑担上街叫卖的贫寒身世:“听说才子能出口成对,今日请你以你父母职业为题如何?”解缙听了,明知是奚落自己,不慌不忙地吟道:“户挑日月上街卖,手把乾坤日夜磨。”众人听了,无不拍案叫绝。

  酒过三巡,李尚书欲压服解缙,用手往天上一指,自命得意地说:“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解缙听罢,用脚在地上一顿,说:“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

  解缙入朝为官后,很多同朝大臣妒其才华,经常为难他。在金銮殿里有明太祖朱元璋的一对玉桶,作为传国之宝,谁也动不得。一天,几个大臣指着其中一只玉桶对解缙说:“都说你胆大,看敢不敢打掉这只玉桶?”只听“哐啷”一声,解缙把一只玉桶打碎了。朱棣大怒,责问解缙打碎玉桶的原因。“为了万岁的江山,我打掉了一只玉桶。因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只有一统(桶)江山,哪有二统(桶)江山?如果有二统(桶)江山,国家怎得安宁?”朱棣拍案:“对呀!打得好!”几个大臣又围住解缙:“解大人,要是你敢打破第二只玉桶,就算真有本事。”解缙说:“这有何难?”说罢,把剩下的一只玉桶也打掉了。朱棣大怒:“解缙,你刚才说只有一统江山,现在你为什么把剩下的一只玉桶也打掉了?”解缙奏道:“玉桶江山,脆而不坚,铁桶江山万万年。为了陛下皇业永固,还是打掉玉桶换成铁桶吧,这样江山就会像铁桶一样,万代相传了。”解缙的话说到朱棣的心坎上,他立即下令铸一只大铁桶放在金銮殿上。

  三朝侍君《万言书》惹怒龙颜几起伏锒铛入狱

  解缙侍奉了明朝三代君主,曾经被重用也曾被遣返家乡。解缙于洪武二十年参加江西乡试,考中第一名为解元,次年参加南京会试,被取为第七名,殿试后录取为三甲进士,被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解缙侍从朱元璋,深得其喜爱,朱元璋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解缙年轻气盛,当天便写了《“封事”万言书》,批评朝政,指责太祖屡改政令,杀戮过多,因此触犯龙颜,被罢官回家读书,十年不许入京。直到第八年朱元璋死后,他才再度被起用。

  朱棣即位不久,解缙便从翰林待诏升任本院侍读,由九品官一跃至正六品,后又受命入职文渊阁,成为朱棣身边的贴身顾问。一时诏书号令,颁布四方,皆出其手。甚至在深夜朱棣上床就寝时,还赐座给解缙,让他坐在床前,商议国家大事。永乐年间,解缙重修了《太祖实录》,编辑了《列女传》,并主持纂修了《永乐大典》,这是中国第一部最大的综合性类书。后解缙因“立储之争”被人陷害,惹怒朱棣被投入狱中。

  旷世奇书千人纂修促大成《永乐大典》遭焚毁

  纂修《永乐大典》是解缙一生中最引人关注的事迹。

  明成祖朱棣篡夺皇位后,为了笼络人心,并炫耀文治武功,决心请一批读书人编一部有特色的大书。他交待编书的宗旨是:编成的书既要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不怕浩繁又要作分类,按韵编排,便于查找,好像从口袋中拿东西一样方便。公元1403年,明成祖下令开始修书,主编就是解缙。解缙召集了147个读书人分头编纂,第二年底编成,名为《文献大成》。但明成祖很不满意,认为搜集范围不广,记载的内容太简略。公元1405年农历正月,明成祖当面指示解缙重修《文献大成》,这次先后选派官员及全国各地的饱学老儒两三千人参加纂修。公元1408年,重修的《文献大成》终于完成,光目录就有60卷,正文有22877卷,约3.7亿字,装订成11095册。明成祖亲自写序,将书名改为《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搜集了8000多种古代文化典籍,可惜当时此书没有刊刻出版,除正本外,仅仅抄写了一部副本。明朝时期就有一部下落不明,另一部到清朝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被一把火烧毁了,至今只剩下零星的几百册,散落在世界各地。

  解缙之死身死愿为陵下草大雪纷飞埋忠魂

  关于解缙的死因,在民间也流传多个版本,但在正史的记录中,解缙还是死于牢狱。他被朱棣打入牢狱后整整被关了5年无人问津。永乐十三年,锦衣卫上报囚犯名册,明成祖看见了解缙的名字责问:“缙犹在耶?”于是,旷世奇才解缙被灌醉,埋到积雪中活活冻死,年仅47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04
明朝永乐皇帝有一次命才子解缙在一把绘有西北风光画的扇子上题诗,解缙就题写了王之焕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不料解缙一时疏忽,竟将诗中的“间”字漏写了,有人便暗中启奏皇上,永乐大怒,欲治解缙“欺君之罪”。谁知解缙不慌不忙地说:“我这是依王之焕诗意,另外做的一首词。”说罢便在诗中加上标点。永乐一看,果然成了一首完整无缺的词,于是解缙便得以转危为安。

黄河远上,
白云一片。
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04
一门三进士
  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缙已是一位18岁的翩翩少年,这年他第一次参加江西省乡试,就一举夺得第一名,人称“解解元”(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年赴京参加会试,列为第七名,经殿试,被录为二甲进士。他的哥哥解纶和妹夫黄金华也同榜登进士。   从小出名的才子解元,会试怎么被挤到第七名呢?原来,解缙所作文章气势磅礴、文笔犀利,本来主考官要点他为一甲,拟为“状元”人选(一甲3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但其他考官认为,解缙文章中的言论过于尖锐,怕招惹是非,便有意将解缙往后排,列为第七名。   明朝甫立,朱元璋对首科会试十分关注。因为就在开考前的二月丙寅日夜晚,有一颗大星出现于天空东井壁,颜色赤黄,闪闪有光,朝东北方向行进,渐渐变浊而隐没。朝廷专司观星宿的钦天监进奏说:“是为文士效用之占。” 崇信阴阳术数的朱元璋十分高兴,他登基以来第一次开科会考取士,就出现这样吉祥的征兆,不禁喜言道:“国之昌盛,必有祥瑞!朕必能抡选英才,为国所用。”   朱元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开国英主,为国选才,不拘一格,殿试前调阅了一二甲策论,见解缙文笔雄健,立论新颖,切中时弊,殿试中又见他才华出众,欲力排众议钦点其为状元,但有权臣进言道:“首开科甲,为国抡元,当取吉祥以顺民心。解缙字大绅,点为状元,‘缙’、‘绅’俱‘解’,于国不吉。”朱元璋闻言默然无声,念及国祚,便忍痛割爱舍却解缙,钦点取名较吉祥的“任亨泰”为状元。   解缙虽然与状元擦肩而过,但解氏家族“兄弟同登第”、“一门三进士”的消息传出,立即轰动了解缙的家乡吉水,也轰动了京城(今南京市),一时传为盛事。而这次殿试录取的第一名状元的任亨泰,在后世却远不如解缙有建树。
第3个回答  2013-02-20
黄河远上,
白云一片。
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