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知难而退的故事

如题所述

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为争夺霸权相互进行战争,郑国处于他们之间,他依附晋国,楚国就派兵征服它。晋国听说楚国出兵就派荀林父、士会、先榖等率军讨伐楚国,听到他们已经结盟,士会同意荀林父知难而退的做法,先榖不同意造成兵败。

知难而退原是古代兵书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作战时应随机应变,遇形势不利就先行退兵。在《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及《左传.宣公十二年》中都引录了这个术语。

扩展资料

春秋时代,晋、楚为最两个最大的国家,彼此都无不想击败对方以争夺霸权,常藉其他小国之名向对方开战。根据《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楚成王出兵包围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晋文公于是准备向楚国开战。

楚成王得知这个消息,便立刻命令军队撤离,他说:千万不要和晋国军队交战!晋文公重耳登基前在外流亡十九年,嚐尽各种艰难险阻,也详知民情。而今上天赐予天命,我们怎麽能以人力违逆天意呢?《军志》里说:如果对方是适当的人选,就应该退兵。

又说:知道形势不利就应先行退却。又说:不要与有德者为敌。这三者都针对晋国来说的啊!楚成王话中的知难而退,即是引自兵书《军志》。另外,典源又见《左传.宣公十二年》,内容则是表述楚国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援郑,但晋军抵达前郑国就已投降,晋军统帅荀林父(ㄈㄨˇ)于是打算班师回朝。

当时,中军副将先縠(ㄏㄨˊ)不同意,主张追击楚军,上军主将士会劝他说:一个国家若是德行、刑罚、政令、事务、典章、礼仪都具备,那就不应与他为敌。楚国现在正是这样,我们如何能与他为敌?何况,看到有可乘之机就前进,看到形势不利就先退却,如此才是用兵之道啊!

士会的这番话,其中也用到知难而退一语,在《左传》的这两个篇章里,此语所表述的都是一种战略运用。后来知难而退则被用来泛指行事遇到困难退缩不前或应伺机退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难而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8
1,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为争夺霸权相互进行战争,郑国处于他们之间,他依附晋国,楚国就派兵征服它。晋国听说楚国出兵就派荀林父、士会、先榖等率军讨伐楚国,听到他们已经结盟,士会同意荀林父知难而退的做法,先榖不同意造成兵败。

2,老巴尔扎克形貌虽俗气,但放眼天下,谁敢小觑拥有九十多部佳作的巨匠?早年,巴尔扎克的母亲为了摧毁爱子摆弄文字的意志,煞费苦心地在巴黎一条陋巷中,为他租赁一间糟糕透顶的阁楼,预料他不久就会知难而退。
第2个回答  2019-01-07
弦高阻秦!秦军在军事计划被泄露之后果断地放弃攻打郑国。当然,秦军当时不知道自己被弦高欺骗了,不过秦军主帅孟明(百里奚的儿子,后来做了秦国的左相)当时的做法是很明智的,因为不管上没上当,不管弦高是不是郑国使臣,秦军攻打郑国的报复行动都是无法完成的。可以做两个假设:①弦高是郑侯的使臣,那么没得说,郑国已经知道了秦军的军事行动,有了准备,偷袭计划是失败的;②弦高不是使臣,那么他的身份就值得思考了,一个不是使臣的人能够在当时的环境下拿出那么多牛羊犒劳全军,这样的人非富即贵,在战国时代那样纷繁复杂的年代里,这样一个独闯军营的人不可能不做两手准备,那么,他的第二手准备是什么?很显然,有凭借才有勇气,换句话说,秦军的军事计划很大可能会在弦高的第二手准备中泄露,这对秦军是相当不利的!

两种情况,同样的结果,很多研究战国史的人都认为孟明很傻,这样就被欺骗了,其实那是他们不懂得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性质,作为三军统帅,孟明是不可能拿着军士的性命去搏那一丝运气!弦高也正是吃准了这一点才敢孤身犯险,独闯军营的。。

所以,这是知难而退的典型,而且孟明当时还要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也幸好秦孝公是个开明的君主,否则孟明就是战国时代的年羹尧!
第3个回答  2018-12-16
知难而退的故事:

【成语】: 知难而退
【拼音】: zhī nán ér tuì

【解释】: 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是两个比较大的国家,它们为了争夺霸权,相互之间不断进行战争。郑国是个比较弱小的诸侯国,在晋、楚争霸的过程中,它有时依附晋国,有时又不得不依附楚国。公元前597年,郑国投靠了晋国。不久,楚王领兵攻打郑国,将郑国都城围困了17天,郑国招架不住,和楚国讲和,降服了楚国。晋国听说楚国进攻郑国,于是派荀林父、士会、那克、先琅、赵朔、蔡书等人领兵前往救援。晋国大军到达黄河边时,听说楚国已经与郑国讲和,订立了盟约。晋军内部产生了分歧,以中军副帅先彀为首的一批人想要继续前进,与楚军大战一场;以中军主帅
第4个回答  2018-11-02
1,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为争夺霸权相互进行战争,郑国处于他们之间,他依附晋国,楚国就派兵征服它。晋国听说楚国出兵就派荀林父、士会、先榖等率军讨伐楚国,听到他们已经结盟,士会同意荀林父知难而退的做法,先榖不同意造成兵败。

2,老巴尔扎克形貌虽俗气,但放眼天下,谁敢小觑拥有九十多部佳作的巨匠?早年,巴尔扎克的母亲为了摧毁爱子摆弄文字的意志,煞费苦心地在巴黎一条陋巷中,为他租赁一间糟糕透顶的阁楼,预料他不久就会知难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