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过的事迹

如题所述

刘过
(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人。流落江湖间,与陆游、辛弃疾、陈亮等交往。词风豪放。有《龙洲集》、《龙洲词》。

酒与文人有着不解之缘。大凡性情豪爽、经历坎坷的古代诗人更是嗜酒如命,晋代刘伶、陶渊明,唐代李白、杜甫,宋代欧阳修、苏轼等人,都在文坛上留下过不少与酒相关的佳话。到了南宋,又出了一个使酒任气、有太白遗风的诗人,他就是落拓一生的刘过。
相传辛弃疾在浙东任安抚使兼知绍兴府时,流落江湖的刘过想去见他,辛弃疾开始不愿接待。辛弃疾的两个同僚就为刘过出主意,说:“某日府幕举行公宴,你可直接前来,如果看门人不让你进来,你只顾大声喧嚷,必定能见到辛公。”不久,刘过在公宴举行时果然按计而行。辛弃疾这天听到门外人声嘈杂,忙问其故。门人如实相告,辛弃疾听后十分生气。这时两个同僚乘机从旁进言,说:“刘过为人豪爽,又善于作诗,可请他进来试试。”刘过进府后,见了辛弃疾,只是拱手长揖而已。辛弃疾问他:“你能作诗吗?”刘过说能。这时席间恰好上了一道羊腰肾羹的菜,辛弃疾就令刘过赋之。刘过应声说:“天太冷,想要杯酒喝。”一杯下肚,又乞诗韵,恰巧当时举杯手颤,仰头而饮,剩酒滴流在胸襟,于是就用“流”字为韵,即席吟道:
拔毫已付管城子,烂胃曾封关内侯。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俎伴风流。辛弃疾闻诗大喜,连忙请他入席,并叫人把羊腰肾羹端到他的面前让他尝鲜。这天刘过在辛弃疾的府上被待为上宾,酒喝了个痛快。宴席散后,在座的张栻又悄悄地把他请到另一间房内,央求他说:“我父亲张浚一生忠心为国,但是命运不好。以前凡来凭吊的人所作虽多,却竟没有一篇说到这层意思,现在想请你赐作,来发明其中的深旨。”刘过闻言,乖着醉意,在纸上挥笔疾书一绝:
背水未成韩信阵,明星已陨武侯军。平生一点不平气,化作祝融峰上云。张浚是南宋著名的主战派,曾经受到高宗和孝宗的倚重,位极人臣。但他志大才疏,二次北伐都未成功,因此死后时人的评价并不高。刘过的挽诗,则主要突出了他对朝廷的忠心,突出了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于心不甘。张浚在临死前就曾手书给二个儿子,说:“吾尝相国,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宗之耻。即死,不当葬我先人墓左,葬我衡山下足矣。”所以张栻在读了刘过的挽诗之后,不禁回忆起这段令人心碎的往事,泪下如雨。
刘过自从这次乞酒赋诗之后,便与辛弃疾成了莫逆之交。两人饮酒赋诗,时相往来。一次刘过因事滞留杭州,辛弃疾从绍兴专门派人来请他前往,不得已,他只好填了一首《沁园春》词,以巧妙的构思委婉地说明原因。他在词中以酒为媒介,说自己被三个与杭州有关的诗人白居易、林逋和苏轼留住,暂时未宜脱身,“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辛弃疾得词大喜,过后竟相邀至馆,整日宴饮,长达月余。期间又多次以钱财接济刘过,刘过则但知以钱换酒,从不在意。到临别时,恰逢母病,刘过却已囊中空空,难以成行。说来也巧,那一日他们两人微服去酒楼喝酒,正碰上一个下属官员在那里命乐饮酒,因为不知是辛弃疾他们,就下令左右将他们轰了出去。辛、刘二人相顾大笑而归,于是就借口有机密文件需要这个官员来办,结果连唤不至。辛弃疾要没收他的家财并把他流放到外地去,这个官员就四处托人求情,都没有效果。只得亲自拿了五千缗为刘过的母亲祝寿,想请刘过在辛弃疾面前为他讲几句好话。辛弃疾听说后故意沉下脸来,说还不够,叫他加倍出钱。那官员无法,只得如数出资。到了临行那天。辛弃疾为刘过买好了船,并把得来的万缗放在船中,对刘过说:“现在可以出发了,不过不要像往日那样轻易散尽。”
后来辛弃疾镇守镇江,刘过又从昆山前去看他。在那里,他曾酒后登上北固山甘露寺内的多景楼,凭栏远眺,意气勃发,写下了一首豪气冲天的《多景楼醉歌》。他在诗中追慕了古人的文韬武略,抒写了自己磊落不群的襟怀:
丈夫生有四方志,东欲入海西入秦。安能龌龊守一隅,白头章句浙与闽?醉游太白呼峨岷,奇才剑客结楚荆。不随举子纸上学《六韬》,不学腐儒穿凿注《五经》。然而他的这种志向和雄心,在当时却无法实现,因此只能借酒浇愁,乘醉书愤。
刘过的使酒任气,在同辈中是出了名的。在他中年时,有一次与著名词人陈亮在一起喝酒,那时陈亮尚未登第,两人落魄不振,“酒逢知己千杯少”,只喝得酒酣耳热、醉意醺醺。陈亮赋诗相赠,其中写道:“刘郎饮酒如渴虹,一饮涧壑俱成空。胸中块垒浇不下,时吐劲气嘘青红。”饮酒使他结交了不少豪爽的朋友,写出了不少激越的诗篇,但是酒后吐狂言,“自放于礼法之外”,也使他贫困随身、灾祸有加。他曾被诬入狱,这从他的文集中有一篇《建康狱中上吴居文》,即可探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