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分不一般,农谚“秋分不分,来年人吃黑”,到底是啥意思?

如题所述

接连几天的阴雨天气,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气温骤降,真真切切让人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
在古代,古人为了更好地从事农业生产,把一年按照特定的时间节点进行划分,也就有了现在依然在使用的“二十四节气”。
平均下来,每个月都有两个节气,如此精细化的归纳总结,真是智慧的结晶。
在硕果累累的秋季,转眼间已经来到了“秋分”,按照老祖宗的历法来计算,“秋分”是秋季里的第四个节气,前面已经经历了“立秋”,“处暑”和“白露”。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阴雨绵绵一整天,在前面的文章中也提到了关于“秋分”下雨的预兆,说明接下来会是一个寒冬,大家应该提前准备好御寒的衣物,以便能够舒舒服服的度过整个冬天。
关于今年的“秋分”,那可是不一般的存在。
正所谓“分”,其实就是“平分”的意思。
这个节气正好把秋天分成了两部分,不仅把秋天平分了,还把白天和黑夜也平分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用科学的话语来做解释,那就是:太阳几乎直射赤道。
在这之后,太阳逐渐南移,黑夜和白天的时间就会变得不对等,不仅夜晚越来越长,温度也会越来越低,寒冷的冬天也就来了。
在前面的文章中也提到过,按照历法的时间来计算,今年的“秋社”在“秋分”之前,古人早就有农谚进行预示:“分后社,白米遍天;社后分,白米像锦墩”,因为气候的影响,农业生产会受到影响,因为是“社后分”,所以粮食的收成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要是在古代,这就意味着很多人会忍饥挨饿,在寒冷的冬天里,甚至会流失宝贵的生命。
与此同时,还有农谚说:“秋分不分,来年人吃黑”,这句话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我们从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那倒也不难,说的是“秋分”时节到了,但并没有往常的“分”隔时间,人们并没有看到“秋分”本应该有的样子,也就是说天气出现了异常。
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会出现“第二年人吃黑”的结果。
正所谓有因必有果,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也是因为“不一般”的“秋分”。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作为农耕文明的集大成者,自然会依靠每年实际的气候条件来制定耕作计划,也才有了“二十四节气”的诞生,还有无数的农谚在民间流传。
冬天寒冷并不是坏事,古人早就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在冬天里堆积厚厚的雪花,可以把庄稼地里的害虫卵冻死,到了第二年春天,庄稼才能茁壮成长。
到了秋天,才会有大丰收的希望。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的话,也就预示着在“秋分”这一天里阳光明媚,但这时的太阳并没有夏天的灼热感,而是带来飞一般的闷热感,按照古人千百年来总结的农耕经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都将会是闷热的气候,这就会导致干旱,对于任何一种农作物而言,干旱都是灭顶之灾。
农作物缺少水分是难以健康成长的,在生长的时间段里面遭受了营养不良的待遇,自然在结果实的时候就难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了。
没有新鲜的粮食收获,人们就只有吃以往剩下来的残羹剩渍,即便是有粮食,也多半是发霉的次品,就连食物也是腐烂的。
这里的“吃黑”,就是指人们吃一些劣质的食物度日。
结语对于农谚俗语“秋分不分,来年人吃黑”,你是怎么看的呢?是否也觉得老祖宗说得有道理呢?古人总结的“二十四节气”之所以现在都在使用,那是因为其本身就有科学依据。
早在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中,就已经有对于天文的记载。
言下之意,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已经开始研究天文地理了,这些自然的变化规律都汇编成了书籍,并且还成为了后世之人继续研究的启蒙老师,其作用不可小觑。
这也就说明古人的农谚并不是胡乱地说一句话,而是有科学依据的。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了,大棚蔬菜诞生之后,改变了人们种地“看天吃饭”的现状。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