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艺术:教学口语与日常口语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我们在**常生活中使用口语都是为了实现某种具体的意图,比如:聊天、购物、面试、谈判,等等。**常口语交际以意图的实现为宗旨。

而进入教学领域的口语交际课程所担负的任务则要复杂得多。一般而言,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各类口语交际过程;培养学生对自己所说和如何去说保持敏锐的感知能力;使所有学生获得机会和资源发展语言能力,满足他们追求生活目标的需求;引导学生调整口头、书面以及视觉语言习惯,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以达到学习、娱乐和交流等不同的个人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阶层在语言模式上的差异;使学生熟练地、批判性地使用大众传媒;等等。

与**常生活中的口语使用相比较,口语交际教学具有以下三大特征。

(一)全面性

体现在两个方面:作为个体的学生所要经历的操练,将涉及个人潜质范围内所有口语交际形式,体验不同场合和文化中的交际行为;而作为整体的受教育群体,学校是学生基本的生活环境,也是绝大多数学生接受口语交际能力系统训练的主要环境,因而有必要为所有学生提供各种有效的学习机会。

**常口语则无法体现这样的全面性。因为学生个人的**常生活是由众多客观和主观的偶然因素决定的,很难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尝试所有的口语交际行为,不易发现个人在某些能力上的欠缺,也就更谈不上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了。

当然,全面性是一种理想化的要求,也就是说,有关各种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口语教材都应该提供指导,而教师也应该全面熟悉。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教材、教师和学生的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可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不必面面俱到、平均用力。

(二)反思性

这也是**常口语交际与口语交际课程之间本质的区别。所谓反思性,是要求学生在具备口语交际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备感知、概括、分析和研究的能力。比如,提炼一些口语交际的规则,理解文化体系对有效口语交际的作用,学习分析语言和环境之间的问题,等等。在学校教育的不同阶段,要求学生反思的内容当然有所不同,比如,在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到初中、高中这样三个阶段,反思的侧重点可以分别是发展技能、参与实践、研究分析,但要求学生通过现象概括规律的反思教育却应该是一致的。而“反思”这一步骤在**常口语交际中却不一定是必须的,人们没有必要在每次口语交际行为之后都理性地反思其中成败的原因。

强调口语教学的反思性是因为这种反思能力是个人母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帮助我们获得、巩固和发展我们对母语的语感,成为我们离开学校之后能够应对语言与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反思过程还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普遍意义上的语言技能。只有拥有良好的母语语感,学生才能更快速和更深刻地学习、理解其他语言。

(三)思辨性

口语交际教学还承担着一个**常口语无法完成的任务,那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由语言素养的性质决定的。一个人的语言素养,不仅包含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还包括他在**常具体活动中熟练地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人们在不同条件下,通过听说,快速整合信息,发现解决方案。这其中的思维方法当然是需要培养的,而带有反思性质的教学活动无疑是较为快捷和系统的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才有可能自信地听说,富有创造性地表达,成功地与他人交流,从而成为热情的、有批判头脑的语言使用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3
日常口语是日常生活的各种情景,比较实用,【口语培训,途优英语】
第2个回答  2012-06-22
日常口语运用范围要比课堂口语的运用范围更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