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有什么分别

如题所述

1、时间点不同

立秋:时间点在每年公历8月7日-9日之间。

处暑:时间点在每年公历8月22日-24日之间。

白露:时间点在每年公历9月7日-9日之间。

秋分:时间点在每年公历9月23日-24日之间。

寒露:时间点在每年公历10月8日-9日之间。

霜降:时间点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24日之间。

2、代表寓意不同

立秋:表示秋季开始,暑去凉来。

处暑:表示炎热暑期即将过去。

白露:表示天气已经转凉。

秋分:表示秋季中间,昼夜等长。

寒露:表示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霜降:表示天气渐冷、开始降霜。

3、太阳位置不同

立秋:太阳到达黄经135°。

处暑:太阳到达黄经150°。

白露:太阳到达黄经165°。

秋分:太阳到达黄经180°。

寒露:太阳到达黄经195°。

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

4、三候不同

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处暑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白露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寒露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霜降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6

1、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2、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为公历8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3、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

4、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

5、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结束;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是太阳到达黄经195°时。《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6、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24
分别就是这几个代表寓意不同,还有就是时间不同。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
于公历8月07-09日交节。在立秋节气期间,太阳从巨蟹座运行到狮子座(黄经135°)。夜晚观天时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地支“申”(西南)的方向。
第3个回答  2019-08-23
1、立秋: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2、处暑: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
3、白露: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4、秋分: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
第4个回答  2017-08-09
1、立秋: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2、处暑: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3、白露: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4、秋分: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5、寒露: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6、霜降: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